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2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4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61.
在“星光Ⅱ”装置上,采用双孔柱腔靶研究辐射在空腔中轴向传输变化特性.提出“漏水管”辐射输运的简化模型,用来分析X射线在空腔中的传输的实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简化模型与实验结果基本相符.X射线输运的结果是输运末端的X射线减弱,辐射持续的时间增大,等离子体弛豫时间增大 关键词: 双孔柱腔靶 辐射传输 “漏水管”模型  相似文献   
162.
在神光装置上进行了爆推型DT气体的玻璃微球内爆实验。产生了5×(?)中子:内爆芯DT密度约一倍液D_2密度:内爆对称性4—8%:内爆速度3.3×10~(?)cm/s:内爆时间约150Ps:能量吸收系数约25%。实验结果与“一次冲击等熵压缩”理论符合得比较好  相似文献   
163.
介绍了“神光-I”ICF实验中硬X射线发射角分布实验观察结果,做了简单讨论并与国外同类实验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4.
 用无色散X射线谱仪分别在靶前后测量了飞秒激光辐照铜箔产生的Kα X射线,获得了能量转换效率。入射激光脉冲宽度33 fs,能量在50 mJ~5 J,强度1017~1019 W/cm2。靶后发射的Kα X射线强度随入射激光能量的增加而增加,其单色性较靶前好。采用100 μm厚靶,其能量转换率为2.2×10-5。  相似文献   
165.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单束激光直接加热多层平面靶开展 稠密等离子体辐射不透明度特性研究的靶物理设计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 在XG-II激光装置上, 采用三倍频束匀滑激光辐照Au/CH/Al/CH多层平面靶产生背光源和Al样品等离子体, 通过观测背光源经样品等离子体衰减后的透过谱得到样品等离子体的辐射吸收性质. 采用Multi-1D程序对激光加热多层靶进行了辐射流体力学数值模拟, 给出了样品等离子体状态及其时间演化过程. 利用细致谱项模型 (DTA) 对实验测量的Al等离子体吸收谱进行理论分析, 表明等离子体温度在20–70 eV之间, 该结果与辐射流体力学模拟结果基本一致. 关键词: 吸收光谱 自背光 激光等离子体  相似文献   
166.
利用“星Ⅱ”0.35μm激光(能量20J~90J,焦斑Φ~200μm,脉冲宽度400ps~800ps)辐照铝靶,得到了对于不同激光功率密度亚千X光转换效率,并提出了一个简化理论模型,来解释0.35μm激光辐照铝靶x光转换效率。在这个模型中,由于热传损失激光能量,因此对于低功率密度激光,x光转换效率较低,同时对于高功率密度激光,由于等离子体喷射损失激光能量,因此转换效率也较低。这样存在某合适的激光功率,这时x光转换效率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67.
 采用改进型双盘靶结构,初级改用为斜柱腔结构,激光加热初级薄箔,后向出射的X光烧蚀次级,这样降低初级等离子体喷射的影响,使烧蚀次级的X光更纯净。采用X光条纹相机测量双盘靶等离子体喷射的时空扫描图象,采用两台软X光谱仪分别对初级和次级辐射的X光进行测量,研究次级盘对初级发射的X光谱的改造。测量结果表明:这种结构的双盘靶基本上能避免初级盘喷射等离子体的影响,初级盘后向辐射的X光谱具有明显 的N和O带谱结构,而次级辐射的X光谱主要以O带为主。  相似文献   
168.
169.
1.06μm波长的强激光束辐照Au材料制作的空腔靶,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对腔内高温等离子体现象演变规律进行了实验观察,获得了反射激光、能量吸收、X光转换、亚千X光能谱及时空特性、辐射温度、超热电子等重要物理信息,并就实验结果作了必要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0.
Stimulated Raman Scattering (SRS) and X-ray spectrum emitted from many kinds of targets were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d on the Nd:glass laser facility Shenguang-I in Shanghai, China. By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for these experiment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echanism of hot electron generation in laser cavity target was mainly SRS, according to detailed 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vity target and the plane target. Other results, such as the energy fraction and temperatures of hot electron, energy and angular distribution and wave spectrum in SRS, were also presented in deta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