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32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篇
物理学   3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膜乳化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膜乳化作为一种新型的乳状液制备技术,可以制备各种类型粒径的单分散乳状液。膜乳化过程所需能耗较低、条件温和,在食品乳状液、药物控释系统、单分散微球(囊)的制备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膜乳化技术的原理及应用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32.
以N2和O2作载气,采用催化剂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在聚砜上获得了Pt和Pd-Pt双层金属纳米薄膜.当使用Pd(hfac)2和Pt(COD)Me2为前驱体在同一反应器内共沉积时,只有Pt被沉积,铂和钯顺序沉积可以得到双层膜.聚砜上金属钯和铂微粒尺度为15~30 nm,双层膜厚度为120~180 nm.  相似文献   
33.
Reaction of perfluoropropylene (2a) with cyanomethylene- triphenylarsorane (1b) gave cyano-2, 3, 3, 3-tetrafluoropropionylmethylene-triphenylarsorane (4b), and with benzoylmethylene-(1c) and acetylmethylene-triphenylarsorane (1d) gave benzoyl-(3c) and acetyl-(trans-perfluoropropen-1-yl)- methylene-triphenylarsorane (3d), respectively 3c and 3d could be converted to benzoyl-(4c) and acetyl-2, 3, 3, 3-tetrafluoropropionyl -methylene triphenylarsorane (4d), respectively by refluxing with moist benzene. Reaction of carbomethoxymethylene- triphenylphosphorane (1e) with perfluoropropylene was similar to that of arsorane. However, benzoylmethylene-and acetylmethylene- triphenylphosphorane were unreactive towards perfluoropropylene. Reaction of carbomethoxymethylene-triphenylarsoraen (1a) with trifluorochloroethylene gave carbomethoxyfluoroacetylmenthylene- triphenylarsorane (4f) in low yield. when the residue was treated with methanol, difluorotriphenylarsorano and methyl- fluorochloroacetate (8) were obatined. The structures of the aforementioned products are ascertain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1H NMR, ^1^9F NMR and mass spectra.  相似文献   
34.
聚酰亚胺上催化剂增强化学气相沉积钯-铂双层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N2和O2为载气,采用催化剂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于聚酰亚胺上获得了Pt和Pd-Pt双层金属薄膜. 当使用Pd(hfac)2和PtMe2(COD)为前驱体,在同一反应器内共沉积时,只有Pt被沉积. 金属Pd和Pt顺序沉积可形成Pd-Pt双层膜.  相似文献   
35.
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与二丁基氧化锡反应, 合成了二丁基锡2-羰基丙酸水杨酰腙配合物, 经元素分析、1H NMR、13C NMR、IR、UV-Vis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手段表征分子结构, 结构分析表明, 该配合物晶体属四方晶系, 锡与配位原子形成变形五角双锥构型的双核有机锡配合物, 分子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对称。 热分析结果表明, 在空气氛下, 配合物在103 ℃以下可稳定存在; 研究了配合物在近生理条件下与DNA的相互作用, 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法及粘度法研究了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 配合物与鲱鱼精DNA作用方式为插入结合。  相似文献   
36.
通过引入Keggin型多酸离子[PW12O40]3-到Co-bbp(bbp:3,5-双(4-吡啶基)吡啶)体系中,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一个新的物质Co{bbp}2(H2O)4(HPW12O40)(1)。 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CDD)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单斜晶系,C2空间群。 所呈现的结构由金属Co和有机配体bbp配合形成金属-有机单体,然后通过配体间的ππ键堆积成二维层状框架结构,多酸[PW12O40]3-作为模板嵌入框架的空穴内,形成一个以多酸为模板超分子化合物。 通过研究化合物1的催化性质,结果发现其对罗丹明B(RhB)具有很好的催化降解能力(可见光照120 min后降解率为94%),并且可以电催化亚硝酸根(NO2-)和抗坏血酸(AA),是一个具有多功能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37.
控制实验合成条件,利用溶胶-凝胶法和化学溶液生长法制备出不同形貌的ZnO纳米结构。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以及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多种测试手段对ZnO纳米结构的微观形态及晶相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种ZnO纳米结构形貌虽不同,但均具有Z nO六方纤锌矿晶相结构。ZnO纳米棒和花状ZnO纳米结构为单晶,生长方向均沿(0001)方向。ZnO纳米球则为多晶。  相似文献   
38.
39.
氰基亚甲基-(1b)、苯甲酰基亚甲基-(1c)及乙酰基亚甲基-苯基胂(1d)分别与全氟丙烯反应,生成氰基-2,3,3,3-四氟丙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4b)、苯甲酰基-(3c)及乙酰基-[反式全氟丙烯-1]基亚甲基三苯基胂(3d)。3c,3d分别经湿苯回流后转化为苯甲酰基-(4c)及乙酰基-2,3,3,3-四氟丙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4d)。甲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1e)与全氟丙烯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可是苯甲酰基-及乙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膦在相似的反应条件下与全氟丙烯不反应。甲氧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1a)与三氟氯乙烯反应,生成低产率的甲氧羰基氟氯代乙酰基亚甲基三苯基胂(4f)。其反应残渣用甲醇处理后,得到的产物为二氟三苯基胂(7)和氟氯代乙酸甲酯(8)。  相似文献   
40.
分子氧选择性氧化醇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分子氧化剂的醇类液相催化氧化的新进展。分别介绍了均相催化、水/有机两相催化、氟两相催化和液固多相催化体系。重点讨论了精细有机合成中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绿色氧化方法。预测了均相催化剂的多相化是今后工业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