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294篇
  国内免费   367篇
化学   589篇
晶体学   20篇
力学   61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207篇
物理学   58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研究了一株药用红树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ZZF29#)的次级代谢产物。用硅胶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从该菌发酵液的乙酸乙酯相中分离获得8种单体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并与文献数据对照,鉴定其结构分别为:环(苯丙-丙)二肽(1)、环(苯丙-甘)二肽(2)、环(苯丙-苯丙)二肽(3)、环(苯丙-酪)二肽(4)、大黄素(5)、大黄素甲醚(6)、麦角甾醇(7)和过氧化麦角甾醇(8)。  相似文献   
62.
β-环糊精是以1,4-糖苷键首尾相连的环状低聚糖,具有手性识别功能,特别是衍生化的β-环糊精键合固定相,对手性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拆分能力。本文介绍了β-环糊精的结构和性质,综述了各种衍生化的β-环糊精液相色谱键合固定相及其在手性化合物拆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3.
张嫦  谭炯  赵志刚 《合成化学》2012,20(4):482-485,489
以对苯二甲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并合成了8个新型的芳环钳形人工受体(3a~3h),其结构经1H NMR,IR,ESI-MS和元素分析表征。利用UV-Vis滴定法初步考察了3a~3h对中性分子(邻苯二胺,间苯二胺,对苯二胺和二苯甲酮)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3a~3h对其具有良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64.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三氯氧磷作环合剂,以双酰肼为中间体,快速有效地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3-二[(5-芳基-1,3,4-噁二唑-2-基)甲氧基]苯类化合物.十二个目标化合物(5a-5l)和五个中间体(4c,4d,4e,4j,4k)均为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红外、质谱和元素分析所确证.该方法的显著优点是简单...  相似文献   
65.
选择甲烷蒸汽重整催化剂用于直接内重整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DIR-MCFC)中,并考察了DIR-MCFC的性能,讨论了电池放电量、气体压力、燃料气进料水/碳比(S/C)等因素对该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重整催化剂能够满足电池放电需求;放电量大小影响电池内的H2含量,但对CH4含量影响不大;当气体压力为0.36MPa时...  相似文献   
66.
本文建立了两种麻疯树二萜麻疯树酚酮 B和Curcusone B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lltima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 254 nm.实验结果表明:麻疯树酚酮 B和Curcusone B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26-1...  相似文献   
67.
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志刚  胡玉玲  李攻科 《分析化学》2011,(11):1766-1773
搅拌棒吸附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固相微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固定相体积大、萃取容量高、无需外加搅拌子、可避免竞争性吸附、能在自身搅拌的同时实现萃取富集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环境和生物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本文综述了搅拌棒吸附技术的最新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新型搅拌棒吸附萃取涂层的研制、新型萃取装置的发展以及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搅拌棒吸附萃取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搅拌棒吸附萃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8.
本文首次报道对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ZH-111代谢产物的研究工作,从菌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4-羟甲基-7-甲氧基-6-甲基-1(3H)-异苯并呋喃酮(1),环缩肽(Exumolide A)(2),双内酯(3),7,8-二甲基苯并[g]蝶啶-2,4(1H,3H)-二酮(4),弯孢霉菌素(5),5,5′-氧-二亚甲基-双...  相似文献   
69.
李洋  宁志刚  谭颖  孙淑苗  王丕新 《应用化学》2011,28(10):1114-1121
以淀粉为原料,用乙酸酐酰化后,将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接枝到淀粉醋酸酯大分子链上,以自组装的方法制备出包载布洛芬的淀粉基荧光微球,同时考察了淀粉基荧光纳米微球对布洛芬的控制释放性能。 荧光淀粉酯的用量、布洛芬的加入量及丙酮与水的体积比可影响载药微球的包封率和药物释放速度。 研究结果表明,当荧光淀粉酯用量为200 mg、布洛芬的量为60 mg、水和丙酮体积分别为50和20 mL时所合成的载药微球包封率最高,为69.5%,其药物体外释放也最快,48 h可释放62.7%。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对包药微球的体外释放过程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0.
研制了甲氧苄啶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涂层,并应用于复杂样品中痕量甲氧苄啶和磺胺药物的分析。分子印迹涂层的厚度约为21.5μm,相对标准偏差为5.9%(n=10),涂层均匀、致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分子印迹涂层的萃取容量是非印迹涂层萃取容量的1.7倍,分子印迹涂层对抗菌增效剂、磺胺药物、三嗪化合物和甲氨蝶呤都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吸附萃取能力。建立了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联用高效液相色谱的分析方法,成功应用于加标尿样和血浆中痕量甲氧苄啶的分析,线性范围为5~200μg/L,检出限为1.6μg/L,在尿样和血浆中的回收率范围分别为84.5%~91.7%和71.9%~85.1%,标准偏差分别为2.9%~4.4%和3.0%~7.3%。该方法还应用于加标牛奶中痕量磺胺药物的分析,线性范围为10~200μg/L,检出限在4.5~6.1μg/L之间,回收率为83.2%~110.2%,标准偏差为4.1%~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