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7篇
  免费   240篇
  国内免费   305篇
化学   562篇
晶体学   18篇
力学   141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95篇
物理学   45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微波作用下,仅用1min便完成了苯甲醛亚胺的固—液相转移催化苄基化反应,然后经酸水解得到d1—苯丙氨酸,全程总产率为62.5×10(-2)。  相似文献   
52.
本文对N-(对-硝基)苄基-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亚胺(3)和N-[11—[12-羟基-12-二苯基]甲基]苄基-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亚胺(4)进行了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采用MOPAC程序的MNDO方法对(+)-樟脑缩苄胺即N-苄基-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亚胺(2a)的内部转动势能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樟脑缩苄胺(2a)以反式(trans)构象形式存在,它在不对称反应中的立体选择性主要受樟脑环上方C10甲基的控制。  相似文献   
53.
邓亚美  王秀娟  杨敏莉  贺木易  张峰 《色谱》2020,38(7):741-749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政府、食品行业以及消费者十分关注的问题。为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需要对食品中的风险因子进行检测。传统的分析方法如生物化学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色谱法、色谱-质谱法)存在前处理比较复杂,耗时,对样品具有破坏性及无法获取目标物空间信息等缺点。因此,开发快速,无损,实时和可视化的检测技术十分重要,这也是食品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高光谱成像技术融合了成像和光谱两种技术,可以作为一种用于食品质量和安全评估的非破坏性和实时检测的工具。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可以同时获得待测物的光谱和空间信息,具有快速,无损和低成本等优点,在食品安全评价和质量控制中也得到了成功应用。质谱成像技术不需要标记和染色,即可实现样品组织表面待测物的可视化和高通量分析。它作为一种分子可视化技术,可以获得食品中营养成分及内、外源性有害物质的空间分布信息,在食品领域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检索了近几年国内外发表的成像技术在食品研究中的相关文献,介绍了高光谱成像技术、拉曼光谱成像技术和质谱成像技术的原理,并综述了它们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此外,本文分析和讨论了这几种成像技术的优缺点,并对成像技术在食品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4.
在溶剂热反应条件下, 使用含氮辅助配体1,4-二(4-吡啶基)苯(1,4-DPB)和半刚性脯氨酸衍生物配体(R)-5-(2-羧基吡咯烷-1-羰基)间苯二甲酸[(R)-H3PIA]或(S)-5-(2-羧基吡咯烷-1-羰基)间苯二甲酸[(S)-H3PIA]与Cd2+构筑了单一手性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d1.5((R)-PIA)(1,4-DPB)1.5]·0.75H2xGuest(1-D)和[Cd1.5((S)-PIA)(1,4-DPB)1.5]·0.75 H2xGuest(1-L). 配合物1-D和1-L呈具有开放孔道的三维柱层式框架结构, 含有三核镉簇单元 Cd3(CO2)6与两种螺旋链构建的波浪形Cd-PIA层. 分别对上述化合物进行了粉末X射线衍射、 热重分析、 圆二色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 测试结果显示配合物1-D和1-L都是以纯晶体的形式存在, 2种配合物的热失重曲线接近, 圆二色谱有明显的正负吸收峰, 符合其对映体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55.
采用羟基铁离子柱撑Na-Mont制备出1.0Fe-PILC,通过超声浸渍法合成不同铜负载量的nCu-Fe-PILC,并测试了其在富氧条件下催化C_3H_6选择性催化还原NO的性能。通过N_2吸附脱附、XRD、UV-Vis、H_2-TPR、Py-FTIR等技术手段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和物化性质,进一步解释其催化反应机理。结果表明,Cu的引入提高了1.0Fe-PILC的中低温活性和抗水硫能力。其中9Cu-Fe-PILC在300℃时NO转化率可达69.8%以上,400℃后NO转化率保持在99%以上且水硫影响较小。XRD、N_2吸附脱附结果表明,催化剂的SCR活性与所负载的活性组分和催化剂的吸附能力有关。UV-Vis结果表明,9Cu-Fe-PILC具有较强的中低温活性,与其含有较多的游离态Cu~(2+)有关。H_2-TPR结果表明,与1.0Fe-PILC相比,经Cu修饰的nCu-Fe-PILC获得了中低温还原能力。Py-FTIR结果表明,nCu-Fe-PILC表面同时含有Lewis酸和Br?nsted酸,Lewis酸是影响催化剂SCR活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6.
质子交换膜(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具有隔绝阴阳极、提供质子传递通道和阻止燃料渗透的作用. 商业化应用的全氟磺酸PEM存在燃料渗透严重、高温条件下导电性差和成本高的问题,开发性能优良的聚合物PEM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聚合物PEM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聚合物的主链、支链和交联结构角度介绍了分子结构对薄膜相分离、质子导电性、稳定性和电池性能等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燃料电池用聚合物PEM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7.
The use of the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RATRP) to end-functionaliz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ith fullerenes, e.g. C60 and C70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Cl-terrninated PMMA was prepared via RATRP with designed molecular weight and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and then directly used to react with fullerenes to produce C60(C70) terminated PMMA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CuBr/Cu/bipy or FeCl2/bipy catalysts. The resultant polymers exhibit good solubility in some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e.g. THF, CHCl3 and toluene, and were well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a variety of physica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58.
从翠雀花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两个新的C~2二萜生物碱:翠雀花定(1)和乙酰翠雀花定(2)经谱图分析(IR, ^1H和^13C NMR, )推定了它们的结构。迄今报告的C~20二萜生物碱中, 1和2在结构上是具有含氧了取代基最多的两例药理试验表明,2有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59.
刘敏  韩端壮  邓克俭  王夺元 《催化学报》2004,25(10):834-838
 考察了用阴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时对含硫四氮杂卟啉铁(Ⅱ)(简写为FePz(dtn)4)催化剂活化分子氧降解罗丹明B等水中有机污染物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负载FePz(dtn)4催化剂的离子交换树脂对底物的吸附可在30 min内达到平衡. 在不同pH的溶液中,载体对不同底物分子的吸附量不同. 同一种底物在碱性溶液中的吸附量最大,催化降解速率最快. 负载于树脂上的FePz(dtn)4催化剂可重复使用. 初步探讨了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降解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60.
本文研究与分析了铝合金电解加工过程的钝化行为,探讨了加工电压、电流密度、加工间隙及电解液成分等因素对电解加工性能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试验温度(23 ± 1)oC下,铝合金在NaNO3和NaF复合电解液体系(钝化电解液)存在钝化现象,钝化降低了电解加工的电流效率,并使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发生较大变化. 同时,钝化也使间隙特征曲线负移. 而在相同浓度NaCl和NaF复合电解液体系(活化电解液)电解加工,可在很宽的电位范围内保持活性溶解. 在钝化电解液中,电解加工表面更加平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