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化学   281篇
晶体学   17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20篇
数学   78篇
物理学   3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2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742.
以ZSM-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Cu、Mn、Fe、Ce、Ti制备一系列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利用SEM、XRD、N2吸附-脱附、XPS、H2-TPR对催化剂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的催化氧化甲苯性能。结果表明,Cu/ZSM-5表面粗糙,金属元素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孔径结构、良好的低温还原性和丰富的吸附氧物种,且负载量为5%的Cu/ZSM-5表现出优异的甲苯催化活性和最佳的抗硫性,在SO2环境下t90为224℃(GHSV=24000 h-1)。原位红外测试结果表明,甲苯的降解遵循以下途径,甲苯首先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形成吸附态甲苯,随后在催化剂作用下依次被转化为苯甲醛和苯甲酸,再经过开环反应形成马来酸、羧酸等小分子有机物,最终被氧化为CO2和H2O。  相似文献   
743.
盖绍彦  冯瑞  达飞鹏 《光学学报》2023,(23):146-154
针对人脸测量时的抖动现象,设计了一种循环反向编码方法。该方法无需专门投影反向二值条纹辅助边缘点定位,减少了投影图案的数量。用循环的三帧条纹图像代替原本利用正反两帧条纹图像定位的方式,提高边缘点检测精度的同时能够有效消除定位偏差。实验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测量速度,同时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减少点云中的运动波纹。  相似文献   
744.
啁啾倾斜布拉格光纤光栅(CTFBG)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的受激拉曼散射(SRS)抑制中有重要的应用。利用飞秒激光在纤芯/包层直径为20/400μm的大模场面积双包层光纤(LMA-DCF)中刻写出不同角度的CTFBG,其最大滤除深度约为15 dB,最大滤除宽度约为8.9 nm。飞秒激光刻写CTFBG可以显著缩短制备周期,对推动CTFBG的研制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5.
荧蒽是一种典型的具有高度平面结构的稠环芳烃,中心独特的五元环赋予了它缺电子特性,因此非常适合用于构筑稠环酰亚胺类受体砌块。然而,由于功能化位置受限,荧蒽酰亚胺砌块还未能成功用于共轭高分子的构建。本工作基于一种具有不对称结构的2,3-酰亚胺荧蒽砌块,成功构建了两个新型给受体(D-A)型共轭高分子,即无规结构的PF1以及立构规整结构的PF2,并详细表征了它们的光物理性质以及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性能。研究发现,PF2由于立构规整结构形成了相对有序的分子聚集以及更加优异的薄膜形貌,所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表现出1.72×10-5 cm2·V-1·s-1的空穴迁移率,而基于无规PF1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则未能测出器件性能。本工作不仅表明2,3-酰亚胺荧蒽作为受体砌块在构建新型D-A型高分子半导体上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且进一步证实了分子规整性对分子堆积行为和光电性能的关键影响。  相似文献   
746.
达璇  袁振东 《化学通报》2023,86(3):370-376
1869年,门捷列夫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中的锆元素后留出原子量为180的元素位置,预测铪与锆同族。1913年,原子序数和莫斯莱定律的提出揭示了铪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排列的实质,为铪元素的发现提供理论基础。20世纪20年代,玻尔理论的发展证实铪与锆同族,指导科学家从锆矿石中寻找铪元素。1923年,赫维西和科斯特借助X射线光谱技术发现铪元素,彰显了X射线光谱技术的独特价值。20世纪30年代以后,同位素理论和质谱技术促成了铪同位素的发现,使人们对铪元素有了新的认识。总之,铪元素及其同位素的发现是技术进步和思想发展的共同结晶。  相似文献   
747.
以单分散液滴为模板,通过紫外光引发自由基聚合的方法,用微流控技术制备出单分散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四氧化三铁磁性聚合物微球,制备装置简易、操作简单.对样品的形貌结构、粒度分布、表面官能团、组成成分、有效磁含量及表面电势进行了表征分析.微球的粒径约为200μm,单分散性良好,且表面电势为-24 mV时能够迅速对水体中的阳离子染料孔雀石绿进行有效吸附分离.探究了pH、孔雀石绿溶液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吸附效率的影响,发现在孔雀石绿溶液体积为50 mL(50 mg·L-1),投加量为50 mg, pH为7,温度为30℃时吸附效率高达94.38%,重复利用9次的吸附效率仍可达到80%以上,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