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1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化学   280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46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77篇
物理学   21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21.
牛血清白蛋白在超薄纳米二氧化钛膜表面的印迹与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溶胶凝胶分子印迹方法,以溶胶二氧化钛TiO2为基质印迹了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用1%的NaOH溶液可有效地除去纳米TiO2印迹膜中的模板分子。采用石英晶体微天平现场技术,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超薄纳米TiO2膜表面的吸附行为。研究表明,牛血清白蛋白在印迹膜和非印迹膜上的吸附量都随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大,印迹膜具有吸附的特异性和可再生性,其吸附量是非印迹膜的3~5倍;在非印迹膜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而在印迹膜上的吸附符合allosteric吸附模型;牛血清白蛋白在非印迹膜上的吸附量先随pH升高而增大,当pH为5左右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吸附量又随pH的增大而减小;而在印迹膜上其吸附量仅随pH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22.
随着可见光通信的发展,室内可见光定位技术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以图像传感器为接收终端的见光定位系统中,针对单频率调制ID方案简单易实施,但受限于接收终端采集频率上限,可提供ID数量过少,难以满足实际较大面积场景的应用需要。提出了一种扩展ID方法,将两个不同频率的方波进行或运算,输出信号加载到驱动端作为LED ID标识。采用普通商用手机开展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使用单一以频率作为LED ID相比,在本系统中可提供ID数量增加了6倍以上,可提供153种ID,且实验中识别ID准确率100%,在LED灯具被遮挡的面积达到1/3时,仍能正确识别出ID。  相似文献   
523.
以焦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起始原料,利用其外接环酮的空气氧化反应,在大环色基N21-N23轴的水溶性端向的不同位置上构建了甲酰基和邻位二酮结构.通过交叉羟醛缩合反应,在焦脱镁叶绿酸的外接环和12-位上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地完成了芳(芳酰)亚甲基化,合成出一系列未见报道的具有芳(芳酰)烯酮结构单元的叶绿素类二氢卟吩衍生物,同时,讨论了芳(芳酰)亚甲基化二氢卟吩的形成机理、立体异构以及紫外-可见光谱性质.所有新合成化合物的结构均经UV-Vis、1H NMR、MS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524.
采用脉冲辐解时间分辨吸收光谱技术,研究了在近中性条件下槲皮素、芦丁、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3种天然抗氧化剂清除CCl3OO·自由基的反应机理,提出CCl3OO·自由基与芦丁、EGCG反应均为单电子转移反应,而与槲皮素的反应可能存在单电子转移和加成两种机理,并测定了它们的反应速率常数,证明槲皮素、芦丁清除CCl3OO·自由基的能力比EGCG强得多.  相似文献   
525.
为确定烟用香精最佳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首次采用了多标法对17种品牌卷烟的62种香精进行了定量分析,即按组分类别加入多个选定的代表物,将计算出的各校正因子分别作为各类化合物的校正因子,然后求出各组分的含量.并通过与面积归一化法、单标法测定结果的比较,表明多标法对于组分复杂的香精样品而言,是最佳的定量方法,分析结果准确可靠.该定量分析方法的优化和确定提高了香精分析的准确性,为增强加香配方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调香工作的效率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526.
建立了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UPLC-ESI-MS/MS)分析方法。每克蔬菜样品(干重)以15 mL乙腈-HCl(125∶8,V/V)进行振荡-超声提取3次,用HLB固相萃取柱进行净化富集,以6 mL 1%酸化乙腈进行洗脱,用N2进行吹脱,最后用初始流动相进行定容。以0.1%甲酸-乙腈溶液和0.1%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UPLC-ESI-MS/MS检测。蔬菜中4种喹诺酮类化合物不同浓度加标回收率为61%~90%;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个别除外);检出限为0.021~0.092μg/kg;定量限为0.065~0.312μg/kg。本方法能够满足实际蔬菜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527.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34种痕量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34种痕量元素,样品于聚四氟乙烯封闭坩埚中用氢氟酸和硝酸溶解,运用干扰方程校正光谱干扰,用内标校正消除基体影响。方法检出限(3s/k)在0.046~160 ng.g-1之间。通过分析4个海洋沉积物标准物质对所提出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做了考核,所得测定结果与标准物质的认定值相吻合,各元素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  相似文献   
528.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土壤中喹诺酮类抗生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HPLC-FLD)检测土壤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分析方法.样品采用50% Mg(NO_3)_2-10% NH_3 · H_2O(96∶ 4,V/V)超声提取,过HLB柱富集净化,再用乙腈-0.067 mol/L H_3PO_4溶液洗脱.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以乙腈-0.067 mol/L H_3PO_4(用三乙胺调节至pH 2.5)为流动相,于激发波长280 nm、发射波长450 nm处进行检测.土壤样品中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加标回收率在60.4%~99.3%之间,检出限为0.58~1.0 μg/kg.对蔬菜基地土壤样品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要求,4种喹诺酮类抗生素均被检出,土壤中抗生素污染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29.
基于静电吸附多层膜固定酶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2,6-吡啶二甲酸(PDC),使形成一带负电的界面,再通过静电吸附自组装一层聚阳离子聚丙烯胺(PAH),用于静电吸附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并以此方法固定多层酶膜制备过氧化氢传感器.探讨了工作电位、介体浓度、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考察了电极的重现性、干扰及使用寿命.该传感器在H2O2浓度4.6×10-6~3.5×10-3 mol/L范围内有线性响应, 检出限为2×10-6 mol/L.电极在用于实际试样回收率的测定中,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530.
富含鸟嘌呤碱基的DNA序列能够通过鸟嘌呤环的互联作用形成四链螺旋结构,这种结构被称为G-四链体。G-四链体由于能够抑制端粒酶的活性而成为抗肿瘤药物的新靶点,能促使G-四链体形成或稳定该结构的物质则可能对癌症有潜在的治疗意义。本文对以G-四链体为靶点的小分子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