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化学   43篇
晶体学   56篇
力学   4篇
数学   13篇
物理学   13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利用ICP-MASS研究有机培肥土壤重金属淋溶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下辽河平原11年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原状土柱淋溶实验,通过比较不同用量有机肥处理土壤重金属积累情况及其淋溶特征,探讨了雨养农业条件下有机培肥措施对土壤表层重金属(Cu,Zn,Cd和Cr)积累的影响,阐述了重金属在土壤表层(0~20 cm)中的积累特征明确了重金属元素的淋溶特点和垂直迁移规律(0~60 cm)。研究表明,随着有机肥用量增加,表层土壤中Cu,Zn,Cd和Cr的含量都随之升高,积累速度为Cd>Cu>Zn>Cr。根据中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即使施入50 t·ha-1有机肥料,也未造成表层土壤Cr, Cu和Zn的污染,其中Cr仍符合Ⅰ类土壤质量标准,而Cu和Zn符合国家Ⅱ类土壤质量标准,但对Cd而言,此时表层土壤含量已接近国家Ⅲ类土壤质量标准阈值,存在较大风险,应引起足够重视。土柱淋溶实验表明,只有个别淋溶液Cu和Cd浓度属于国家Ⅲ类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其余均符合国家Ⅱ类及以上水质标准,且所有淋溶液Cr的含量都符合国家Ⅰ类水质标准,表明在下辽河平原,即使有机肥使用量达到50 t·ha-1时,仍未对地下水构成任何风险。另外,淋溶液中的重金属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Cr除外),表现出重金属不易下移的特点,但相对而言,Zn和Cr向深层土壤淋溶能力较强,Cu和Cd则更易积累在表层土壤。  相似文献   
192.
二氧化锡因其具有高透过率及高电子迁移率已被广泛应用于钙钛矿太阳电池中作为电子传输层.本文采用无水SnCl4作为锡源前驱,乙醇作为溶剂,水作为氧化剂,通过SnCl4的水解反应制备了SnO2电子传输薄膜.研究发现改变溶液中水的比例,可以调控SnO2薄膜的形貌及光电性能.通过制备工艺优化、将其作为电子传输层最终获得了效率高达17.38;的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193.
许晟瑞  赵颖  蒋仁渊  姜腾  任泽阳  张进成  郝跃 《中国物理 B》2017,26(2):27801-027801
High indium semipolar(1122) and polar(0001) In Ga N layers each with a thickness of about 100 nm are realized simultaneously on sapphire substrates by pulsed metal 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MOCVD). The morphology evolution, structural and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are also studied. The indium content in the layer of the surface(1122)is larger than that of the surface(0001), which is confirmed by reciprocal space map,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um and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er. Additionally, the(0001) surface with island-like morphology shows inhomogeneous indium incorporation, while the(1122) surface with a spiral-like morphology shows a better homogeneous In composition.This feature is also demonstrated by the monochromatic cathodoluminescence map.  相似文献   
194.
微晶硅薄膜纵向不均匀性的Raman光谱和AFM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的微晶硅薄膜的纵向均匀性.喇曼测试结果显示:微晶硅薄膜存在着生长方向的结构不均匀,随厚度的增加,材料的晶化率逐渐变大;不同衬底其非晶孵化点是不一样的,对于同一种衬底,绒度大相应的晶化率就大,对应着孵化层的厚度小;AFM测试结果明显的给出:材料的结构随厚度增加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95.
本文采用VHF-PECVD技术制备了不同结构的硅薄膜,分析研究了有、无纯化器对制备薄膜特性的影响.电学特性和结构特性测试结果表明:在10W的功率条件下,使用纯化器时制备的薄膜是光敏性满足非晶硅电池要求的材料,而在不使用纯化器时制备的材料是适用于太阳能电池有源层的纳米硅材料;在30W时,不使用纯化器制备薄膜的晶化明显增大,光敏性也相应的降低,50W的条件表现出相类似的结果,初步分析是氧引起的差别;激活能的测试结果也表明,使用纯化器会降低材料中的氧含量,即表现激活能相对大;另外,沉积速率的测试结果也给出:耗尽区所在位置与是否使用纯化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96.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使用示差折光检测器与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联用技术,并根据高分子材料在溶剂中的不同溶解能力对塑料粘结炸药中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和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混合体系进行了分离及相对分子质量测试,获得混合体系中单一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建立了适合于该混合体系的GPC测定方法。经与原材料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比对,证明该方法分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7.
电子传输层是钙钛矿太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原子层沉积的方法制备二氧化钛薄膜,并将其作为电子传输层制备了平面钙钛矿太阳电池.系统研究了二氧化钛薄膜厚度和退火温度对钙钛矿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沉积速率约为0.41 ?/cycle,13 nm左右的二氧化钛薄膜能够获得较好的电池性能;后期退火改善了TiO2薄膜的光学和电学性能,但是退火产生的微小裂纹限制了电池的性能,因此,选择90 ℃退火条件下制 备的二氧化钛.最终利用原子层沉积制备的TiO2得到了17.1;的电池效率.  相似文献   
19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分别在空气与混合了纳米碳粉的Al2 O3粉末(高温渗碳处理)中进行高温烧结后得到多晶钙钛矿型Ca1-xLaxMnO3(x=0,0.02,0.04,0.10)热电陶瓷,并对陶瓷样品的微观结构、热电性能进行了表征与评价.结论如下:T>700 K时,进行过高温渗碳处理的La2/C(x=0.02)系列,具有体系最大Seebeck系数绝对值240~250μV/K,功率因子PF在2.2~2.4 W·m-1·K-2,即电性能最优.所有掺杂样品较本征半导体热导率κ均有所降低.在920 K时,La2/C系列具有体系最大的热电优值ZTmax=0.067,约为同温度下未掺杂CaMnO3陶瓷ZT值的2倍.  相似文献   
199.
采用常规的射频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技术制备了可以用于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n型的掺杂窗口层材料.通过掺杂窗口层材料在电池中的应用发现: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由于其电子和空穴的迁移率相差比较小而显示出磷掺杂的n型的微晶硅材料也可以像硼掺杂的p型的微晶硅材料一样,可作为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的窗口层材料;两种窗口层制备电池的效率差别不大,而且量子效率(QE)测试结果显示两种电池的n/i和p/i界面没有明显的区别;电池的双面不同波长拉曼光谱的测试结果给出:不论是n/i/p还是p/i/n型的电池,在起始生长本征层阶段均 关键词: n型的掺杂窗口层 p型的掺杂窗口层 微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相似文献   
200.
用直流磁控溅射法研制非晶硅太阳电池ZnO/Al背反射电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在低温(140℃)和低功率下采用Zn:Al合金靶直流反应磁控溅射法研制ZnO:A1透明导电膜.然后在单结(glass/SnO2/pin/)或双结(glass/SnO2/pin/pin/)非晶硅电池上沉积约70~lOOnm厚的ZnO透明导电膜,最后再用电阻蒸发法沉积Al电极.实验获得了较好的n+/ZnO界面,实现了ZnO/Al背电极的增反作用,使电池的短路电流增加1~3mA/cm2,光电转化效率提高1~3;(绝对效率),小面积电池效率达到9.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