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280篇
  国内免费   265篇
化学   611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114篇
综合类   43篇
数学   212篇
物理学   57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钒化合物治疗糖尿病机理研究表明其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酶活抑制有一定关系。本文分别研究了生物小分子配体与氧钒离子在20:1配比条件下形成的生物小分子钒配合物及其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作用和选择性。结果表明氨基酸与氧钒离子配合形成2:1的配合物,而抗坏血酸及多羧酸与氧钒离子配合形成1:1的配合物。它们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作用显示,大部分生物小分子氧钒配合物对PTP1B表现强烈的抑制作用,IC50值在0.12~0.63μmol.L-1之间。化合物[VO(Phe)2]表现最强的抑制作用,IC50值为0.07μmol.L-1。而[VO(Arg)2]、[VO(Oxalate)]、[VO(Nitrilotriacetate)]和[VO(Citrate)]则呈现较弱的抑制,IC50值分别为1.05、1.41、9.90和21.5μmol.L-1。对PTP1B,TCPTP,HePTP以及SHP-1的抑制作用表明配体的结构不仅影响氧钒配合物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的抑制效率同时也影响其选择性。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双水解共沉淀法结合浸渍法合成了系列的MoO3改性的xMoO3/NiO-Al2O3催化剂(x%为MoO3的质量分数),利用固定床装置对催化剂的甲烷化反应活性和耐硫性能进行评价,并对失活前后催化剂进行详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MoO3含量的升高MoO3改性后的催化剂甲烷化活性有所下降,但MoO3的掺杂显著提升了催化剂的耐硫性能。催化剂低温甲烷化活性降低的原因在于MoO3负载量的增加降低了催化剂的活性比表面积,但MoO3的引入也为硫化物提供了一个竞争吸附位点,进而延缓了活性位点的硫中毒过程。当 MoO3负载量(质量分数)为 12.5% 时,12.5MoO3/NiO-Al2O3催化剂在 143 mg·m-3 H2S/H2气氛下运行时间长达7 h,远高于其他催化剂。12.5MoO3/NiO-Al2O3催化剂吸收硫的量(质量分数)达到0.71%,是NiO-Al2O3催化剂硫吸附量的1.48倍。XPS表征进一步发现12.5MoO3/NiO-Al2O3催化剂表面生成的MoS2最多,这说明在此负载量下Mo优先吸附了更多的硫而保护了活性位点。此外,MoO3负载量为12.5%时,MoO3在催化剂表面接近单层分散阀值,当竞争吸附发生时,为硫化物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  相似文献   
993.
以A`B`T`C`(2,2’,3,3’-偶氮苯四甲酸)和Phen(邻啡啰啉)为配体,采用溶剂挥发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核配位聚合物Ni2(A`B`T`C`)(phen)2(H2O)4.4H2O(1),其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表征。1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胞参数a=9.432(11),b=10.697(12),c=10.751(12),α=87.946(17)°,β=67.756(15)°,γ=76.085(16)°,V=972.6843,Z=12,Dc=4.740 mg.cm-3,μ=4.039 mm-1,F(000)=1 364,R1=0.042 5,ωR2=0.132 9。1中Ni(Ⅱ)与A`B`T`C中的两个羧基氧原子,两个H2O中的两个氧原子和phen中的两个氮原子配位,形成一个畸变的八面体几何构型。Ni(Ⅱ)经配体A`B`T`C桥联形成一维链,链与链之间又通过氢键堆积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994.
以3,5-二甲基-1H-吡咯-2-甲酸乙酯(2)为起始原料,与新型Vilsmeier试剂反应得4-甲酰基-3,5-二甲基-1H-吡咯-2-甲酸乙酯(3);3与3,4-二氨基二苯甲酮环合制得4-(5-苯甲酰-1H-苯并咪唑-2-基)-3,5-二甲基-1H-吡咯-2-甲酸乙酯(4);4水解后与2-吡唑啉经脱水反应合成了一个苯并咪唑衍生物,总收率54%,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95.
邵瑾  杨颖  何蕾  马慧萍  贾正平  景临林 《合成化学》2020,28(11):998-1002
以鹰嘴豆芽素A为原料,通过溴代、甲氧基化和去甲基化三步反应合成了6-羟基染料木素(2b)和6,8-二羟基染料木素(3b),总产率分别为20%和40%,其结构经1H NMR, 13C NMR, HR-MS(ESI)和IR表征。   相似文献   
996.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吸收、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吸收近边吸收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吸附等手段对水热合成(HS)、等体积浸渍(PVI)与离子交换(IE)法制备的CuSAPO-34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老化前后催化剂上C3H6-SCR与NH3-SCR脱除模拟柴油车尾气中NOx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IE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尤其在C3H6-SCR低温阶段;PVI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差.制备方法影响CuSAPO-34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活性组分价态从而改变其催化活性.各催化剂均存在Cu+和Cu2+,但比例明显不同.HS样品以Cu2+为主,另两种样品则含较多的Cu+.老化不仅部分破坏了分子筛的形貌、降低了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尤其是表面Cu含量,而且有部分Cu生成了CuSO4,使得老化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降低.PVI法制得的催化剂老化后活性下降幅度最小,表明该分子筛抗老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97.
贾明艳  冯亮 《分析化学》2013,(5):795-802
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以其价格低廉、方法简单、响应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研究进展,概括了近年来其在气体、生物样品、离子和小分子,以及混合物检测方面的应用,针对其不同原理及性能展开了讨论,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8.
血样加入HNO3后超声波提取15~20 s,溶液经高速离心分离,取离心分离后的上层清液再加入溴试剂于热水中超声波氧化20 min,直接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血液中的Pb含量,并确定了仪器最佳工作参数以及超声波提取氧化介质、时间、酸度、还原剂、氧化剂等的相关量。血样中Pb的含量在0~320μg/L范围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检出限为0.13μg/L,RSD为4.5%。所测结果与等离子体质谱法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杂环类化合物在卫生保健和药物分子设计领域发挥关键作用,在西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工作针对扩展距离矩阵提出了一组范数指数,基于扩展距离矩阵的范数指数构建了一个新的构效关系模型,并对杂环类化合物二苯并呋喃的芳烃受体亲和性(pEC50)以及芳香和杂环芳香胺的诱导有机体变异力(lnR)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表明,基于扩展距离矩阵范数指数建立的构效关系模型可以很好地预测pEC50和lnR. 其中,pEC50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误差(AAD)为0.403,相关性系数r2=0.876,lnR预测结果的AAD为0.702,r2=0.779. 与其他预测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本工作不仅能够利用一个完全相同的数学表达模型同时对pEC50和lnR进行预测,而且预测结果在准确性和稳定性上都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000.
化学脱锂被广泛用于研究锂离子电池活性材料脱锂前后结构与性能的相互关系。本文通过改进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粒径约12.61μm的超大颗粒LiFePO4粉末,分别在乙腈和水溶液体系中采用NO2BF4和K2S2O8作为氧化剂对其进行化学脱锂,探讨了两种氧化体系所得到的FePO4在晶体结构、颗粒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等方面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溶剂亦高度参与了脱锂反应,特别是K2S2O8氧化得到的FePO4中存在大量O-H基团,除未被烘干的H2O外,说明LixFePO4(0≤x≤1)在强氧化性水溶液中可能存在质子嵌入。伴随反应过程中搅拌分散、物质溶解、化学脱锂和质子嵌入等协同作用,使所得FePO4的晶胞体积和颗粒尺寸明显减小,最终导致充放电曲线畸变、阻抗增大和容量降低。虽然低温退火可去除大部分O-H,但是不可逆的结构和形貌改变导致电池性能依然无法与初始LiFePO4相比。与此相反,采用NO2BF4有机溶液体系脱锂得到的FePO4没有发生明显的结构、形貌和性能变化,因而是一种更加可靠的LiFePO4化学脱锂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