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0篇
  免费   283篇
  国内免费   264篇
化学   620篇
晶体学   40篇
力学   114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213篇
物理学   57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85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0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搭建了非线性热对流斑图实验装置,在对流水层上下表面形成稳定的温度差,并通过改变温度差实现了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转变过程.利用阴影法对对流斑图的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进行了可视化观察.  相似文献   
962.
本文从基于力致变形(机械传动)驱动和基于电致变形(智能材料)驱动两方面分析了柔性变焦透镜(FVFL)的发展现状。通过归纳和分析发现:柔性变焦透镜均存在温度、重力对稳定性的影响。传统力致变形驱动的柔性变焦透镜变焦范围大,但响应速度慢,不易微型化设计;电致变形驱动的柔性变焦透镜响应速度快、结构紧凑。改善变焦透镜成像质量、降低驱动电压是目前柔性变焦透镜的研究热点。探索新颖的驱动方式,研究低功耗、智能化变焦系统将是柔性变焦透镜的主要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63.
针对多模制导中长焦距红外光学系统结构紧凑及宽温度范围热稳定性的要求,设计了一种中波红外折反光学系统。该系统根据其它模式制导的要求,采用固定焦距和口径的主镜,通过二次成像,在保持长焦距的同时减小了透镜的口径,降低了到达中继成像系统主光线的高度,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设计了波长为3.7~4.8 μm、焦距f为300 mm、F数为2的中波红外成像系统。结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紧凑像质优良,各视场光学传递函数均大于0.6,接近衍射极限,并且在-50~70℃可实现光学被动消热差。针对该光学系统进行了公差分析并提出了抑制杂散辐射的方法,该系统满足实际加工和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64.
为降低催化剂流失率,以聚乙二醇为主链、双键取代咪唑型离子液体为交联剂,采用自由基聚合方式设计合成出酸性聚合型离子液体。该离子液体可与甲苯形成优良的温控两相体系,并用于苯胺和苯甲醛的缩合反应。结果表明,聚合离子液体具有催化活性高、流失量小、回收方便的优点。产物N-亚苄基苯胺收率93.4%,离子液体平均单次流失率约2.5%。底物拓展试验表明,该温控体系对含不同取代基的芳胺和芳醛缩合反应具有良好的普适性,产物收率57.2%~82.9%。  相似文献   
965.
Redox reaction of a mixture of CuCl2·2H2O, H3PO3 and dpatrz(3,5-dipropyl-4-amino-1,2,4-triazole) at room temperature yields one new compound, [Cu(Ⅰ)(μ2-dpatrz)2Cu(Ⅰ)Cl2], with two independent cis- and trans-propyl side chain molecules. Compound 1 crystallizes in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7.474(1), b = 17.807(1), c = 18.851(1) , β = 108.32(1)o, V = 2381.7(2) 3, Z = 4, C16H32Cl2Cu2N8, Mr = 534.48, Dc = 1.491 g·cm-3, μ = 2.03 mm-1, F(000) = 1104, GOOF = 1.050, the final R = 0.0445 and w R = 0.1162 for 3162 observed reflections(Ⅰ 2δ(Ⅰ)). Compound 1 shows discrete dimeric structures(A and B) containing inversion centers and the Cu(Ⅰ) ions are coordinated in triangle geometries. The isomers are connected by N–H···Cl hydrogen bonds, chains with graph-set C(7) and rings R22(14) and C–H···π interactions into stair-step chains(Tapes A and B) running parallel to the [01–1] direction. The N–H···Cl hydrogen bonds result in chain and cyclic structures with graph-sets C22(17) and R34(18) linking tapes A and B to form two-dimensional networks along the [031] direction. Packing of crystal 1 is stabilized by rings R34(18) and weak C–H···Cl hydrogen bonds parallel to the [01–2] direction. Bond valence sum(BVS)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support the existence of Cu(Ⅰ) ions. Compound 1 exhibits extensive green blue phosphorescence in the solid state at room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966.
为揭示外加电解质离子强度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影响规律与内在机制, 制备了膨润土/木质素磺酸钠接枝丙烯酰胺-马来酸酐复合吸附树脂(BLPAMA), 研究了外加电解质离子强度对BLPAMA吸附单一和二元Pb2+/Cu2+的影响规律, 以及有、无外加0.2 mol/L NaNO3时BLPAMA对二元Pb2+/Cu2+的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及吸附动力学。 结果表明, 在单一Pb2+或Cu2+溶液中, 随离子强度增加, Pb2+和Cu2+吸附量降低;在二元Pb2+/Cu2+溶液中, 随离子强度增加, Pb2+吸附量降低而Cu2+吸附量提高。  相似文献   
967.
以3,3',4,4'-偶氮苯四羧酸(ABTC)和1,10-菲罗啉(phen)为配体,金属Zn(Ⅱ)为配位中心,采用溶剂挥发法在乙醇水中合成了新型夹心双核配合物[Zn2(ABTC)(phen)2(H2O)6·2H2O(1)],其结构和荧光性能经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和FL表征。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12/c1(15),晶胞参数a=24.774(3),b=12.853 8(13),c=14.698 3(15),β=94.195(2)°,V=4 668.0(8)3,Dc=1.584 Mg·cm-3,Z=24,F(000)=2 232,μ=43.083 mm-1,Goo F=0.969,R1=0.164 2,ωR2=0.047 3。ABTC作为桥梁配体,夹在两个配位中心中间。通过两个游离的水分子及配位分子的氢键作用,堆积成三维超分子孔道结构。在280 nm激发波长激发下,1在415 nm处有强的荧光发射峰。  相似文献   
968.
根据亚结构拼接原理,以芳草醛为原料,经醚化和Huisgen-Click反应制得中间体1-(2,3,4,6-四氧乙酰基-β-D-葡萄糖基)-4-(2-甲氧基-4-甲酰基苯氧基)甲基-1,2,3-三氮唑(3);3分别与9种芳胺反应,合成了9个新型的糖基化三氮唑香草醛席夫碱衍生物,收率68%~88%,其结构经1H NMR,IR,EI-MS和元素分析表征。  相似文献   
969.
贾明艳  冯亮 《分析化学》2013,(5):795-802
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以其价格低廉、方法简单、响应快速、信息量大等优点,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研究进展,概括了近年来其在气体、生物样品、离子和小分子,以及混合物检测方面的应用,针对其不同原理及性能展开了讨论,并展望了其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70.
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原子吸收、程序升温还原、X射线吸收近边吸收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氮吸附等手段对水热合成(HS)、等体积浸渍(PVI)与离子交换(IE)法制备的CuSAPO-34样品进行了表征,并评价了老化前后催化剂上C3H6-SCR与NH3-SCR脱除模拟柴油车尾气中NOx的反应活性.结果表明,IE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高,尤其在C3H6-SCR低温阶段;PVI法制得的催化剂活性最差.制备方法影响CuSAPO-34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和活性组分价态从而改变其催化活性.各催化剂均存在Cu+和Cu2+,但比例明显不同.HS样品以Cu2+为主,另两种样品则含较多的Cu+.老化不仅部分破坏了分子筛的形貌、降低了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尤其是表面Cu含量,而且有部分Cu生成了CuSO4,使得老化后催化剂的脱硝活性降低.PVI法制得的催化剂老化后活性下降幅度最小,表明该分子筛抗老化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