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0篇
化学   4篇
力学   2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
利用二级轻气炮加载,进行了球状2A12铝弹丸垂直撞击圆柱壳自由梁实验。并进行了弹丸速度、圆柱壳直径和壁厚等因素对穿孔直径影响的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吻合。通过量纲分析和数值模拟结合,推导了穿孔直径与相关影响参数的经验关系式。研究结果表明:当圆柱壳直径和厚度不变时,高速撞击产生的穿孔直径在径向和轴向都随着弹丸速度增大而增大;当弹丸速度和圆柱壳厚度不变时,高速撞击产生的穿孔直径随着圆柱壳自由梁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当弹丸速度和圆柱壳直径不变时,穿孔直径随着圆柱壳厚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2.
材料受到强冲击会产生闪光和等离子体效应。通过超高速碰撞实验并结合多种先进测试手段,推导出了适用于计算超高速碰撞产生等离子体电离度的沙哈(Saha)公式,为超高速碰撞过程中弹丸和靶板的物质组成分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于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结合等离子体特征参量诊断的Triple Langmuir probe诊断系统和光谱辐射测量的ESA4000光谱仪系统,进行了3种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的超高速碰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超高速碰撞2A12铝靶产生闪光辐射中包含Al+的光谱辐射;通过实验数据的解析进一步揭示了光谱强度与弹丸速度的关系。随着弹丸速度的增加,Al+的辐射光谱强度增大,由2A12铝激发的Al+光谱中小波长所对应谱线的辐射光谱强度比长波长所对应谱线的辐射光谱强度增加更快。关于2A12铝靶在超高速撞击载荷下产生铝离子的光谱辐射特征以及辐射温度研究在航天器防护空间碎片、导弹拦截、天体物理及深空探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此外,等离子体的特征参量测量和光谱辐射特征研究,对于在微观层面深刻揭示超高速碰撞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贺丽  余增强 《物理学报》2017,66(22):220301-220301
各向异性超流体中的朗道临界速度并非简单地由运动方向的元激发能谱决定.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的双分量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当系统跨过平面波相与零动量相之间的量子相变时,尽管超流声速连续变化,但垂直于自旋-轨道耦合方向的朗道临界速度会出现跳变,跳变幅度随自旋相互作用强度单调增加.根据线性响应理论,计算了凝聚体中运动杂质在不同速度下的能量耗散率,提出可以通过能量耗散观测临界速度在量子相变处的不连续性.  相似文献   
14.
张敬华  贺丽  王佳慧 《化学通报》2015,78(12):1145-1149
通过不同的化学方法对农业副产物麦壳进行改性,以制得廉价的生物吸附剂,并分别研究了它们对孔雀绿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天然麦壳对孔雀绿有一定的吸附量,经化学修饰后对孔雀绿的吸附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经硝酸酸化后的麦壳对孔雀绿的吸附效果最好。通过研究硝酸改性麦壳吸附孔雀绿条件的影响发现,吸附40min达到平衡;随初始浓度增加,吸附量增大;溶液在中性或碱性范围内,吸附量较高;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过程可以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较好地拟合。因此,硝酸改性麦壳可以用于有效去除水体中的孔雀绿。  相似文献   
15.
发现了一个钉扎效应影响霍尔电阻ρxy和霍尔角θH的普适标度律. 同时,根据纵向电阻ρxx的扩展幂律形式和对霍尔电导σxy的微观分析,给出了一个对有一次或多次霍尔反号的高温超导体都适用的霍尔电阻方程. 关键词: 高温超导体 涡旋玻璃相变 普适标度律 霍尔电阻方程  相似文献   
16.
贺丽  余增强 《物理学报》2016,65(13):131101-131101
在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双组分量子气体中密度涨落和自旋涨落的动力学结构因子满足不同形式的求和规则.特别是动力学结构因子的一阶矩一般不具有空间反演对称性.针对两个特定的模型——Raman耦合作用下的无相互作用费米气体与弱相互作用玻色气体,分别计算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密度涨落和自旋涨落的动力学结构因子,并讨论了实验上观测其一阶矩偏离空间反演对称所需达到的能谱分辨率.  相似文献   
17.
TRANSTHYRETIN (PREALBUMIN) GENE IN HUMAN PRIMARY HEPATIC CANCE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rom a subtracting cDNA library constructed from normal liver versus human primary hepatic cancer (PHC), a cDNA clone pG8 was isolated. Using it as a probe, RNA extracted from one human liver and 9 PHC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Northern hybridization. As expected, its mRNA was highly expressed in liver; however, the expression was strikingly suppressed in PHC. Only weak signal was observed in 2 out of 9 PHC, while no signal was detectable in the other 7 samples. Utilizing pG8 as a probe, DNA from the same PHC specimens was analyzed after MspI digestion and Southern hybridization. Deletion of DNA fragment was observed in 4 out of 9 samples. In further study of cancer and non-cancerous liver from other 7 PHC patients, similar deletion of DNA fragments in cancer was observed in 4 out of 7 samples. After sequencing of the clone of 572 bp, it was unexpectedly found that pG8 was completely homologous to the coding sequence of transthyretin, TTR gene, as TTR (or prealbumin) gene has been known to be linked to a  相似文献   
18.
针对偶极相互作用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解析计算了点状杂质沿平行极化轴和垂直极化轴运动的能量耗散率,证明了在超流临界速度更大的方向上耗散率也更高.该结论为最近在162Dy原子气体中观测到的实验现象提供了理论支持.对于一般的运动方向,给出了耗散率在高速极限下以及临界速度附近的渐近形式.结合数值计算的结果,论证了耗散率随方向角的变化总是表现出与临界速度一致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19.
以阿拉伯糖和磷酸酪蛋白肽进行水热反应,制备水溶性多色荧光碳点,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紫外吸收光谱(UV)、荧光光谱(FL)、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衍射(XRD)等对所制备碳点的粒径大小、吸收光谱、发光性质、表面基团等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性能和对不同金属离子的识别作用。结果表明:制备的荧光碳点平均粒径为4.62 nm,其紫外最大吸收波长为281 nm,XRD峰值约为21°,可在紫外灯下发出明亮的荧光,最大发射波长为414 nm,且呈荧光多元发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存在—COOH,—NH2和—OH基团。该荧光碳点具有良好的性能,且对Cu2+和Fe3+有较强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其原因可能是荧光碳点的聚合导致粒径增大从而使荧光强度减弱。该碳点有望作为荧光探针用于检测分析和生物成像等领域。  相似文献   
20.
高速碰撞诱发闪光辐射温度的测量及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实现对高速碰撞诱发的闪光辐射温度进行实验测量及误差分析,建立了二级轻气炮加载系统及闪光辐射温度测量系统。采用聚碳酸酯弹丸分别以6 km/s、3.9 km/s的速度垂直撞击2A12铝靶,利用瞬态光纤高温计采集闪光信号,通过比色法计算不同碰撞条件下的闪光辐射强度及辐射温度。依据普朗克辐射定律计算了不同波长及温度条件下的闪光辐射强度理论值,与实验测量结果相比较并进行了误差分析;分别采用双色测温法的不同波长组合及四色测温法计算了闪光辐射温度及其平均温度,通过计算标准差分析了波长的选取对闪光辐射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理论计算结果相比较,实验测量得到的闪光辐射强度值偏低,采用双色测温法计算闪光辐射温度时波长的选取对计算结果影响很大,波长间隔越大计算结果误差越小(误差最小值实验No.1为68.25 K,实验No.2为30.67 K);四色测温法计算得到的闪光辐射温度与平均温度相近(误差实验No.1为72.88 K,实验No.2为63.66 K),因此采用比色法计算闪光辐射温度时应尽量选取大间隔波长或多个波长参与计算以降低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