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93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13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33篇 |
晶体学 | 9篇 |
力学 | 43篇 |
综合类 | 23篇 |
数学 | 89篇 |
物理学 | 30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3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23篇 |
2018年 | 25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26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1篇 |
2011年 | 31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7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2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23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1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1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81.
682.
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茶叶中的微量元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同一消化液,溶解消化样品,以稀盐酸为底液,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茶叶中Mn、Fe、Zn、Cu、Pb五种微量元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较好,能够达到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683.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测定壮阳类保健品中非法添加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检测壮阳类保健品中的5种非法添加物。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后,以C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0.1%(体积分数)乙酸溶液与乙腈组成的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及全扫描/二级质谱目标离子扫描模式进行测定。5种非法添加物的线性范围为1.0~50μg·L-1,方法测定下限(10S/N)在0.3~0.4μg·L-1之间。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78.0%~10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在0.62%~2.3%之间。 相似文献
684.
采用通过式固相萃取技术去除样品基质中脂肪和磷脂等杂质干扰,利用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LC-Q Exactuve Orbutrap MS)的同时定性定量功能,建立了鱼肉中18种全氟化合物( Perfluoru-nated compounds, PFCs)及其21种前体物质的同时分析方法。样品经90%乙腈溶液提取,Oasus PRuME HLB通过式固相萃取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同时在液相色谱系统混合器和进样器之间串联一根延迟色谱柱,去除液相色谱系统的背景干扰;质谱数据采集使用Q Exactuve高分辨质谱的Full MS/dd-MS2监测模式,以Full MS一级质谱全扫描提取母离子精确质量数所得的色谱峰面积进行定量,以保留时间和dd-MS2数据依赖子离子扫描所得的二级子离子质谱图进行定性确证。39种目标物的精确质量数偏差不大于3×10-6,浓度与母离子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0.99,检出限为0.02~0.50μg/kg。基质加标回收率在61.7%~12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6.9%~18.8%。本方法实现了18种PFCs及其21种前体物质的同时确证和测定,拓展了生物基质中全氟化合物的检测种类,而且前处理方法更为简化、部分化合物的灵敏度比文献报道方法提高约一个数量级,为全氟化合物前体物质的生物转化研究提供了高效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85.
制备了一系列通过苯氧基修饰的聚(苯乙烯-异丙烯膦酸)磷酸氢锆(ZPS-IPPA)轴向固载手性MnⅢ(Salen)催化剂,并将其应用于苯乙烯的环氧化反应。催化结果表明:苯氧链接手臂邻位取代基对于环氧化结果有重要影响,相比邻位取代基为-H和-CH3,取代基为t-Bu基团时,催化剂能够提供更高水平的对映选择性。同时,比较了两种长度几乎一致的链接手臂(-NH-C6H4-NH-,-O-C6H4-O-),结果表明:在没有轴向助剂N-甲基玛琳氮氧化物(NMO)参与下,在间氯过氧苯甲酸(m-CPBA)为氧化剂的体系中,链接手臂-O-C6H4-O-比-NH-C6H4-NH-更有利于取得优异的催化效果。制备的非均相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后催化活性与对映选择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686.
687.
688.
在不同温度及模拟血液pH值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哈巴俄苷(Harpagoside, HAR)与人血清白蛋白(Human serum albumin, HSA)的结合反应.结果表明,HAR有规律地使H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猝灭机制为两者形成复合物而引起的的静态猝灭;不同条件下两者结合常数KA均大于105 L/mol,结合位点数n≈1.由Van′t Hoff方程计算获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相互作用的热力学参数,由ΔG、ΔH和ΔS均小于0可知,两者结合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且两者结合是吉布斯自由能降低的自发过程.根据F(o)rster非辐射转移理论计,计算了不同条件下HAR与HSA的结合距离r在4.01~4.28 nm范围内,表明两者结合过程发生了非辐射能量转移.同步荧光光谱表征结果表明,HAR使HSA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极性增强,疏水性减弱,导致HSA构象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689.
随着工业发展和全球人口的持续增长,人类对化石燃料的消耗日益增加,从而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显著增加以及与之相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电化学还原二氧化碳制备高附加值的燃料和化学品具有稳定的效率和较高的经济可行性等特点,目前已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策略来缓解当前全球面临的能源短缺和气候变暖问题.然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过程存在反应能垒高和复杂的多电子/质子耦合过程等不足,因此,合理有效的电催化剂设计成为该领域的关键问题.近年,理解和明确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的活性起源、选择性调控机制和催化反应机理已成为高效电催化剂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指导原则.作为一类独特的纳米尺度的金属氧簇,多金属氧酸盐(多酸)已成为二氧化碳还原领域的热点材料.尤其是,多酸明确的结构、优越的电子/质子存储转移能力和二氧化碳吸附活化能力有助于探究二氧化碳还原反应过程中的活性起源和构效机制.因此,利用多酸阐明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的这些关键问题对于开发高效、可实用化的电催化剂意义重大.本文综述了近年多酸在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中取得的进展,重点介绍了多酸阴离子均相分子催化剂、多酸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催化剂、多酸电解质溶液、多酸-纳... 相似文献
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