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6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30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采用微型光纤光谱仪和复合光源联用的方式对红宝石样品进行了透过率光谱测试,并与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得的透过率光谱进行对比,发现红宝石透过率光谱在694nm主峰存在差异,并针对这一差异现象进行了荧光光谱实验。实验表明,复合光源中321nm~691nm波长的激发光可有效诱导红宝石产生以694nm为主峰的荧光,红宝石694nm处透过率光谱的形态由694nm光谱的发射与吸收程度共同决定。因此,采用复合光源的检测方式可得到与单色光检测方式不同的透过率光谱形态。本文对两种仪器的测量过程和其所用光源进行了对比分析,说明了光源能量分布对宝石光谱鉴定的影响,结果能够促进对宝石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鉴定的认识和改进。  相似文献   
22.
2×6熔融拉锥型单模光纤耦合器的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强  黄肇明  黄勇 《光学学报》2005,25(6):751-754
以线性耦合模方程为基础,推导了在弱熔、弱耦条件下2×6熔融拉锥型单模光纤耦合器的传播常量、本征模以及各端口的功率分布情况,并利用“熔融拉锥”法研制成功了两层排列结构的2×6单模光纤耦合器,实验得到的功率分布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3.
虚边界元最小二乘配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许强  孙焕纯 《计算力学学报》1997,14(2):166-173188
本方法是在虚边界上进行数值积分,在实边界上有限个点处满足给定问题边界条件的一种数值算法。在虚边界上积分是为能寻求到使原问题得到正确解的较好的分布虚体力;在实边界上配点,是依据加权残数法中超额配点,即最小二乘配点法的思想。文中给出了本文方法的基本思想,并给出了壳体的算例。由数值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的计算精度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24.
郑光  杜宇本  许强 《力学学报》2010,18(4):521-528
岩体中结构面的展布及其组合特征决定了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和力学性状,影响着岩体的破坏方式。大瑞铁路澜沧江大桥所处的澜沧江构造带,具有高地震烈度、活跃的新构造运动、活跃的外动力地质条件、活跃的岸坡浅表改造过程等地质特征。工程区两岸节理裂隙等弱面发育,岸坡浅表改造过程强烈,导致岩体结构复杂。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对两岸边坡岩体结构面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与K-S检验法对结构面进行概率密度拟合,分析岩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右岸的优势结构面有三组; (2)左岸的优势结构面有四组; (3)各组优势结构面产出状态数据均服从正态分布。在统计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两岸岩体结构的统计模型,并对边坡破坏模式进行定性分析,认为:(1)右岸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为滑移 压致拉裂; (2)左岸结构面贯通性不好,主要的破坏模式是局部块体滑移。
  相似文献   
25.
四川省8 ·13特大泥石流灾害特点、成因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强 《力学学报》2010,18(5):596-608
2010年8月12~14日,四川省部分地区普降大到暴雨,在5 ·12汶川地震极重灾区的绵竹市清平乡、汶川县映秀镇和都江堰龙池镇诱发了极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本次泥石流灾害表明:地震区和非地震区、震前和震后的泥石流在发育分布规律、启动条件、暴发规模、活动形式及其成灾方式和危害性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差别。通过对8 ·13清平乡泥石流、映秀红椿沟泥石流以及龙池泥石流的基本分析,表明8 ·13泥石流具有群发性、突发性、破坏性、灾害链效应等特点,同时还具有沿发震断裂呈带状分布、物源主要来自于汶川地震触发的崩滑堆积物、活动形式主要表现为"拉槽"侵蚀等显著特征。震区异常丰富的松散固体物源和极端气候所造成的局地短时强降雨是泥石流暴发的根本原因。针对汶川地震区泥石流暴发的新特点,应进一步加强对震区泥石流的防治,尤其是针对具有重大泥石流隐患的沟谷,一方面应提高设防标准,强化工程治理和专业监测预警,另一方面更应引入风险管理和控制的理念,注重"防"治"结合; "软"硬"结合; 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 "治理"与"管理"结合,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防范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6.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数以万计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研究双面坡在强震条件下的动力响应规律,本文在大量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振动台物理模拟试验手段,设计完成了四类11个模型试验,从改变模型的坡度和坡顶宽度、软岩硬岩结合、阶梯状坡形等角度,较系统地研究了双面坡在强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试验结果显示:强震条件下地震水平惯性力是导致边坡破坏的主要原因; 在地震情况下边坡变形破坏表现出明显的初动破坏效应; 振动过程中双坡具有明显的共剪效应,坡面为阶梯状时其共剪效应更明显; 坡体结构为上软下硬时下部硬岩对振动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上硬下软时坡体易整体偏移产生变形破坏。试验结论与实际情况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27.
针对导弹目标量子雷达散射截面的计算问题,用锥柱复合模型模拟导弹目标几何结构,引入单光子波动方程,推导和改进量子雷达散射截面表达式.通过干涉分析镜面上原子与光子的相互作用,在检测点测量光子被目标原子散射后的强度,得到锥柱复合目标量子雷达散射截面公式.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射角条件下,单光子量子雷达散射截面主瓣峰值高于经典雷达散射截面,而量子雷达散射截面旁瓣峰值低于经典雷达散射截面;随着波长减小,量子雷达散射截面逐渐降低,入射角对量子雷达散射截面无影响.表明量子雷达对小目标具有很高的探测识别能力,分辨率能够达到纳米级,为导弹目标识别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超光谱侦察传感器的光电设计与实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强  金伟其 《光学技术》2007,33(2):193-195
超光谱光电侦察是光学探测经历了单波长、多波段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阶段,是基于方位和光谱三维信息的新型光电探测技术。在分析景物的光谱-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设计了UV/VIS/NIR宽波段范围的超光谱侦察传感器,并进行了成像探测实验,获得了典型场景和目标的光谱序列图像。对其进行了分析,验证了一种自动目标探测/识别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9.
针对非对称阻抗插入管消声器三维理论建模与求解问题,提出了一种半解析变分建模和求解方法,试验及有限元结果验证了理论模型和求解结果的正确性,开展了模态频率、声压响应及传递损失等声场特性的预测分析。首先构建插入管消声器内部子声场拉格朗日泛函,基于声压与质点振速连续性条件,得到插入管消声器三维理论模型。随后,将子声场声压展开为切比雪夫-傅里叶级数组合形式,按里兹法求得消声器三维声场模态信息。搭建了消声器传递损失试验平台,进行了刚性壁面和阻抗壁面消声器传递损失测试试验,对理论模型和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算例分析了壁面阻抗的大小、阻抗面积和分布形式以及插入管偏置对消声器消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出的变分建模求解方法是有效的,对消声器壁面阻抗位置和形式的合理设置可有效降低输出声压。   相似文献   
30.
三峡库区泄滩滑坡滑带土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滑坡地质灾害勘察过程中,如何准确地辨识滑带土的特征和确定滑动面的具体位置,是让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感到头痛的问题。本文以三峡库区泄滩古滑坡为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泄滩滑坡滑体的结构特征,以及通过勘探平硐、钻孔岩芯和地表露头等多种手段揭露的滑带土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泄滩滑坡滑带土中不仅可见明显的擦痕、镜面以及碎块石印模,而且在个别钻孔可见滑带土呈糜棱岩化现象,地表露头还可见到滑带土在地下水和高速下滑过程中被碾压、搓揉原有结构被破坏后又重新胶结的痕迹。同时,在滑带以下还存在一层特殊的滑坡影响带。泄滩滑坡滑带土特征非常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同行在实际工作中确定滑面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