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5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276篇
化学   452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69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279篇
物理学   90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74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本文利用时间切片离子速度成像技术在134∽140 nm波段研究了OCS分子经由F 31Π里德堡态的真空紫外光解离动力学. 在选取的5个分别对应OCS(F 31Π, v1=0∽4)的伸缩振动激发的光解波长,实验测得了来自CO(X1Σ+)+S(1D2)产物通道的SS(1D2))实验影像,并获得了总平动能谱和CO(X1Σ+, v)共生产物的振动布居及角分布. 结果分析表明OCS分子解离生成CO(X1Σ+)+S(1D2)产物的过程经历了上态F 31Π 与C?v和Cs构型的下电子态间非绝热耦合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了很强的波长相关性:OCS (F 31Π, v1)的较低转动激发态(v1=0∽2)和较高转动激发态(v1=3, 4)的CO(X1Σ+)产物的振动布居和角分布具有显著差异,表明该解离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解离机理. 本结果提供了振动耦合可能对真空紫外光解离动力学产生关键作用的相关证据.  相似文献   
72.
软模板合成有序介孔碳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蕾  袁忠勇 《化学进展》2014,26(5):756-771
有序介孔碳材料由于其较大的表面积、均一的孔径、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吸附、分离、催化以及能量储存等众多领域。与传统的以硅基介孔材料为硬模板的反向复制方法相比,通过嵌段共聚物和聚合物前驱体之间的有机-有机自组装的软模板法简便易行,已成为合成有序介孔碳材料有效方法。本论文综述了介孔碳材料的软模板合成机制、合成方法、功能化及其应用,对合成技术、结构控制、孔径调控以及形貌控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探讨了其在吸附、催化、电极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3.
利用pH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来间接比较胶棉膜、鸡蛋壳、硫酸纸、保鲜膜等生活中常见的半透膜对Fe(OH)3胶体的渗析功能,确定适合在中学开展胶体渗析实验探究中使用的半透膜。此方法简便、快捷、直观,对开展中学化学的扩展性研究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4.
夏志清  杨树业  王学文 《化学教育》2004,25(3):63-64,42
了解化学发展史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旨在对教科书中化学史图片做以介绍。  相似文献   
75.
以不同大小和形态的SrHPO4为主要原料, 固相反应合成了(Sr0.70Mg0.07Ba0.10Ca0.11Eu0.02)5(PO4)3Cl荧光粉. 通过SEM, XRD, PL测定了颗粒大小与形态、晶体结构和发光性能. 结果表明, SrHPO4的颗粒大小与形态决定了固相反应产物荧光粉的大小与形态; 颗粒分布均匀、类球形荧光粉发光强度最大; 与其比较, 菱形、大小分布不均匀的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是它的80%, 而多晶聚集体仅为65%.  相似文献   
76.
77.
大气对流边界层光传输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湍流池模拟大气对流边界层的光传输,同时测量了到达角起伏和光路上的温度脉动。结果表明,在混合层的上部,对数温度谱偏陡,和大气中的观测结果一致,到达角起伏谱也偏陡,但到达角起伏谱曲线反映了湍流在小尺度范围内具有各向同性的特征,此时利用温度脉动方法得到的折射率结构常数小。当边界层顶部逆温层消失,发展为完全对流状态时,温度谱幂率等于“-5/3”,到达角起伏谱害虫率等于“-8/3”,两种方法测量得到的折射率结构常数一致。  相似文献   
78.
熔石英后表面坑点型划痕对光场调制的近场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春来  王治国  向霞  刘春明  李莉  袁晓东  贺少勃  祖小涛 《物理学报》2012,61(11):114210-114210
建立了坑点型划痕的旋转抛物面模型, 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熔石英后表面坑点型划痕随深度、 宽度、 间距以及酸蚀量变化对波长λ =355 nm入射激光的调制.研究表明, 这类划痕调制最强区位于相邻两坑点的连接区, 且越靠近表面调制越强.当其宽深比为2.0---3.5、 坑点间距约为坑点宽度的1/2时, 可获得最大光场调制, 最大光强增强因子(LIEF)为11.53; 当坑点间距大于坑点宽度时, 其调制大为减弱, 相当于单坑的场调制.对宽为60δ (δ =λ/12), 深和间距均为30δ的坑点型划痕进行刻蚀模拟, 刻蚀过程中最大LIEF为11.0, 当间距小于300 nm时, 相邻坑点由于衍射形成场贯通.  相似文献   
79.
Two methods:high-power,short-time,single-shot irradiation(Method A) and low-power,long-time,multi-shot irradiation(Method B) are investigated to mitigate the UV damage growth in fused silica by using a 10.6-μm CO2 laser.To verify the mitigation effect of the two methods,the laser induced damage thresholds(LIDTs) of the mitigated sites are tested with a 355-nm,6.4-ns Nd:YAG laser,and the light modulation of the mitigation sites are tested with a 351-nm continuous Nd:YLF laser.The mitigated damaged sites treated with the two methods have almost the same LIDTs,which can recover to the level of pristine material.Compared with Method A,Method B produces mitigated sites with low crater depth and weak light modulation.In addition,there is no raised rim or re-deposited debris formed around the crater edge for Method B.Theoretical calculation is utilized to evaluate the central temperature of the CO2 laser beam irradiated zone and the radius of the crater.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80.
熔石英亚表面划痕对入射激光的近场调制是导致光学元件低阈值损伤的主要因素之一. 用三维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连续横向划痕的近场分布, 对比了尖锐截面与光滑截面场调制的差异, 着重探讨了光场调制与划痕宽深比R的关系. 研究表明: 酸蚀后的光滑截面有助于减弱近场调制, 这类划痕的R>10.0时调制较弱且相互接近, R<5.0时调制显著增强. 当R取1---3时, 亚表面的调制达最大值, 最大电场幅值为入射波幅值的4.3倍. 当R取1.0---3.5时, 缺陷附近有80%以上取样点的最大电场幅值超过入射波幅值的2倍. 随着深度的增大, 强场区具有明显的"趋肤效应": 位于划痕正下方的强场区首先往左右两侧移动, 然后移向抛物口界面以及水平界面, 同时衍生出的多条增强线诱导整个亚表面层的光场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