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篇
  免费   173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195篇
晶体学   11篇
力学   20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66篇
物理学   29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本文以能量为0.2—1.2MeV质子轰击稀土元素Tb,Er和Lu的薄靶,测得L亚壳层电离截面及其比值,将其与ECPSSR理论值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符合得较好。 关键词:  相似文献   
152.
用BBK模型和修正后的BBK模型对入射能为27.2 eV时,共面非对称几何条件下电子离化氢原子的三重微分散射截面进行了计算,并把结果与一级玻恩近似下的计算结果以及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对修正后的BBK模型中非一阶效应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3.
张穗萌  吴兴举  孙瑞  杨欢  高矿  周军 《物理学报》2007,56(11):6378-6385
研究了低能电子入射单电离He原子的二重微分截面(DDCS),通过对散射电子三重微分截面在全空间的角度积分得到敲出电子的DDCS.分别用DS3C模型和BBK模型计算了入射能为26.3,28.3,30.3,32.5,34.3,36.5和40.7eV时,低能电子入射电离He原子的DDCS;研究表明:DS3C的计算结果,除在低入射能(比如26.3eV)和小敲出角之外,均能与绝对测量的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此外,对直接和交换效应也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交换效应对截面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4.
制备了四种不同结构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器件1 ITO/LiF/PEDOT∶PSS/MEH-PPV/C60/Al、器件2 ITO/PEDOT∶PSS/MEH-PPV/C60/Al、器件3 ITO/LiF/PEDOT∶PSS/MEH-PPV∶C60/C60/Al和器件4 ITO/PEDOT∶PSS/MEH-PPV∶C60/C60/Al。测量了它们的电流-电压特性,结果显示在ITO和PEDOT∶PSS之间插入一薄层LiF使得器件性能得到较大提高。其器件1的JSC和FF比器件2的提高了74%和31%; 器件3的JSC比器件4的提高了约40%。这主要是由于LiF层有效地抑制了空穴向阳极的传输,并且LiF层在ITO和PEDOT:PSS之间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特性。因此,这种结构上的改进有效地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5.
H原子(e,2e)反应中电子角分布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穗萌  吴兴举 《物理学报》2001,50(11):2137-2143
使用3C和DS3C模型,计算了不同入射能情形下电子入射离化H原子的三重微分截面,并对截面的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角分布基本上由两个峰组成,即binary峰和recoil峰.两个峰的形状和位置对两个出射电子的能量分配及探测的几何条件十分敏感.更进一步,末态电子与电子的排斥对形成观测到的角分布有显著的贡献,在不同几何条件下,三体相互作用通过不同散射幅的不同权重控制了干涉花样.此外,对直接和交换效应也都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角分布 binary峰 recoil峰  相似文献   
156.
采用位置灵敏探测和散射离子 反冲离子飞行时间技术测量了强相互作用区F2 + 和F3 + 离子与Ne原子碰撞中的转移电离截面与单电子俘获截面之比 .与Fq+ He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并进行了定性讨论. The ratios of the cross-section of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to the single electron capture of Neon induced by F 2+ and F 3+ ions are measured by means of the time-of-flight technologie. In the present energy range,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C1I1 of neon can be considered as a two-step process, in which one electron is captured by projectile and another one is directly ionized, and the transfer ionization C1I2 process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subsequent rearrangement of neon following...  相似文献   
157.
AEOT/异辛烷/水反胶束体系中合成导电聚苯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丁二酸二[2-(2-乙基己氧基)乙基]酯磺酸钠(AEOT)形成的反胶束为模板,制备出粒径小而均匀的导电聚苯胺.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氧化剂与单体的摩尔比、酸浓度、表面活性剂用量及表面活性剂循环利用对聚合产物性能的影响.利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Olympus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8.
本文研究了生长气氛和生长速度在焰熔法金红石单晶体生长中的作用,对比了晶体在空气中与在氧气中退火的结果,测定了晶体试样的摇摆曲线和透过率.研究表明:金红石单晶体的生长受炉膛气氛、生长界面温度和生长速度的影响;炉膛气氛决定晶体能否形成,是关键因素;炉膛气氛中的氧分压大于液固界面(即生长界面)处熔体的氧离解压是生长完整晶体的前提条件;晶体在退火过程中消除热应力,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氧化反应消除氧空位,在氧气氛中退火,可明显缩短退火时间.在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制备的晶体,完整性较好,透过率为70~72;,与商用晶体的透过率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9.
香精与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粒子界面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香精与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粒子之间的界面行为 ,以便为香型母粒的制备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表面张力、接触角及比表面面积等测定手段 ,分析了香精与载体之间的吸附类型和润湿作用 .并通过一系列吸附实验 ,讨论了配料比、温度、压力、搅拌等工艺条件对吸附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香精在乙烯 /醋酸乙烯共聚物粒子表面的吸附为物理吸附 ;香精无法完全润湿载体粒子表面 ,但可以对其形成部分浸润 ;提高温度、压力、搅拌速度可以增加吸附量 ,而延长吸附时间对增加吸附量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160.
顺式-二碘-二(2-甲基吡啶)合铂(Ⅱ)与高氯酸反应制得I(2-甲基吡啶)Pt(u-I)2Pt(2-甲基吡啶)I(Ⅱ)(3);3经胺化、复分解和取代反应合成了抗肿瘤新药甲啶铂,其结构经1H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