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24篇
力学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5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In this paper,small diameter InP nanowires with high crystal quality we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method.Benefitting from the high crystallinity and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InP nanowires,the simply constructed photodetector demonstrates a high responsivity of up to 1170 A·W ~(-1) and an ex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of2.8 × 10~5% with a fast rise time of 110 ms and a fall time of 130 ms,even at low bias of 0.1 V.The effect of back-gate voltage on photoresponse of the device was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confirming that the photocurrent dominates over thermionic and tunneling currents in the whole operation.A mechanism based on energy band theory at the junction between metal and semiconductor was proposed to explain the back-gate voltage dependent performance of the photodetectors.These convincing results indicate that fine InP nanowires will have a brilliant future in smart optoelectronics.  相似文献   
62.
Th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film doped with an azo dye ethyl-red (ER) film is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perties of an all-optical switch by its photoinduced dichroism and birefringence. We show how to enhance remarkably the modulation depth of all-optical switches almost to 100% by using two linear polarization beams: one beam is inclined at 45o with respect to the probing beam and serves as a pumping beam, and the other beam is perpendicular to the probing beam and used as an erasing beam. Furthermore, a maximum-to-minimum output intensity ratio of 2000:1 is achieved in experiment, which is very useful and important for optical storages and image displays.  相似文献   
63.
丙氨酸在葡萄糖和蔗糖水溶液中的体积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精密数字密度计分别测定了丙氨酸在不同组成的葡萄糖和蔗糖水溶液中的密度,计算了丙氨酸的表观摩尔体积、极限偏摩尔体积和理论水化数,根据结构水合作用模型讨论了迁移偏摩尔体积的变化规律,并与乙二醇-水和丙三醇-水等多羟基体系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丙氨酸分子在多羟基化合物-水体系中体积效应的大小与多羟基化合物所含OH基数目有关.  相似文献   
64.
精油中挥发性成分GC/FTIR与GC/MS联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SDE)法获得了香紫苏(Salvia sclarea L.)精油,利用气相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联用(GC/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相结合的手段,对其挥发成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着重讨论了GC/FTIR在精油分析中的应用研究。通过不同波数官能团(Gram-Schmidt)重建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差谱技术及质谱等相互验证的方法,大大提高了香紫苏油挥发成分的定性分析准确性。  相似文献   
65.
PLA/PEG/PLA三嵌段共聚物载药纳米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于药物控释体系的微胶束具有实心微球结构,药物分子主要吸附于微球表面,极易脱落,在释药初期有明显的突释效应;而微胶囊的药物主要集中于囊心部分,药物通过扩散作用以及高分子膜的降解而逐渐释放到环境中,因而更有利于药物分子平稳、缓慢地释放.对于自然界中能够自发形成微胶囊的小分子材料,其分子中往往具有一个较小的亲水部分和一个相对较大的憎水部分,  相似文献   
66.
相干X射线衍射成像方法是一种先进的成像技术,分辨率可达纳米量级.国际上大多数的同步辐射装置和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都建立了该成像方法,并有将其作为主要成像技术的趋势.上海光源作为目前国内唯一的一台第三代同步辐射光源,尚未建立基于硬X射线的相干衍射成像实验平台.随着一批以波荡器为光源的光束线站投入使用,使得该方法的建立成为了可能.本文基于上海光源BL19U2生物小角散射线站,通过有效的光路设计,搭建了相干衍射实验平台,在12 keV和13.5 keV能量点均获得了硬X射线相干光束,并基于小孔衍射测量了入射光束的空间相干长度.该平台支持常规和扫描相干衍射实验模式,对小孔衍射图样及波带片扫描衍射图样实现了正确的相位重建,证明了该平台初步具备开展硬X射线相干衍射成像实验的能力.硬X射线相干衍射成像实验平台为国内首次建立,将为国内该实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效的软硬件支持.  相似文献   
67.
采用Cu-WCu复合结构研制了一种五层结构的模块式微通道冷却器,并用所研制的冷却器封装出了20%占空比工作,峰值功率2.5kW的二维叠阵DL。制作的冷却器为五层结构,由上盖片、上散热片、分水片、下散热片和下盖片扩散焊成。散热片和分水片采用具有高热导率的无氧铜制作,上、下盖片采用硬度高,热导率也较高的WCu合金制作。这种结构不仅避免了无氧铜较软,面形和棱边质量难控制的缺点,还可提高冷却器的强度,  相似文献   
68.
高功率二极管泵浦激光模块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展了二极管泵浦棒状Nd:YAG激光模块技术研究,在数值模拟激光模块增益分布的基础上对耦合结构进行了优化,初步研制出了高增益振荡级激光模块及高储能放大激光模块。实验结果表明,振荡级激光模块泵浦均匀且增益较高,TEM00模输出情况下单脉冲能量为11.8mJ, 光-光效率为 15%;放大模块在500Hz重复频率下获得了单脉冲400mJ的储能。  相似文献   
69.
激光二极管高效铜微通道冷却器设计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铜微通道冷却器的散热分析,设计出5层结构的模块式铜微通道冷却器。采用常规的线切割工艺加工,散热通道宽大约200μm,深300μm,各层间用真空钎焊的方法组装。该冷却器对于腔长06mm、宽10mm的线阵激光二极管芯片热阻为0.58℃/W。通过面阵激光二极管封装实验证明,该冷却器可用于10%占空比工作的面阵激光二极管封装。  相似文献   
70.
为了促进介质阻挡放电(DBD)协同催化固氮效果, 制备了不同组分Mn/Co/W元素的单一型、 二元和三元复合型负载催化剂, 并将催化剂置入DBD气隙中进行等离子体协同催化固氮反应. 通过X射线衍射(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能谱(EDS)表征了催化剂的性质, 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液相中的总氮浓度. 结果表明, 填充催化剂实验组比未填充催化剂组的总氮浓度明显提升.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有/无催化剂填充两种情况下DBD的气相产物进行了检测, 结果表明, 填充催化剂能促进空间内NO2和N2O5的生成. 通过DBD气相链式反应和催化原理揭示了总氮浓度得以提升的原因, 是由于催化剂在等离子协同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氧空位, 使得NO x 充分氧化. 多元复合型催化剂能在单一型的基础上, 通过金属元素价态的变换和能量的传递进一步促进固氮效果, 三元复合型催化剂Mn3WCo/γ-Al2O3在电压为22 kV时的固氮最高总氮浓度为119.13 mg/L, 较未填充催化剂组的最大值提升了71.61%, 能耗降低了21.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