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34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微波吸收现行理论将膜和材料混淆,把只能用于膜的反射损失(RL)性质用来表征材料,于是建立了错误的阻抗匹配理论和错误的膜吸收机理.阻抗匹配理论的不严谨表现为它有不同的定义,结果导致荒谬的结论如材料吸收的微波比进入材料的微波更多.这个事实说明阻抗匹配理论将孤立界面和在膜中的界面相混淆.阻抗匹配理论是建立在不可定义的物理量基础上的理论,存在严重缺陷.主流理论认为是材料本身具有多个吸收峰的性质导致(RL)有多个极小值.实际上均匀材料中的任何位置其微波吸收能力是一样的.微波在材料中传播的越远,被吸收的就越多,不会出现吸收峰.因而主流理论中膜的吸收峰又被错误地归结为材料的共振吸收.采用理论方法和自己实验室的实验数据,在波相消干涉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于当前主流理论的膜吸收机理并开拓性地应用了新理论.并指出文献报道的实验数据并不支持主流理论.同时通过已经发表的数据说明材料和膜的吸收机理不同,膜的吸收峰不是材料本身的属性,微波中的阻抗匹配理论应该用波的相消干涉理论取代.膜的多个吸收峰是膜特有的能量守恒所要求的、是角度效应的结果,需要用波的相消干涉分析,与材料的共振吸收没有任何关系.主流微波吸收理论混淆了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