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382篇
化学   653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28篇
数学   193篇
物理学   3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氧氯化催化剂的组成和分散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氧氯化催化剂C_uCl_2/γ-Al_2O_3的XRD相定量和差热分析表明, 倦化剂的活性组分C_uCl_2以单层分散于载体表面, 最大分散量(阈值)约为O.13gC_uCl_2/gγ-Al_2O_3(γ-Al_2O_3比表面约为170 m~2g~)。TG, XRD和HCI的化学吸附实验表明, 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存在状态和化学组成(CI/Cu比)可随催化剂的处理条件和所处气氛而变化; 在HCl气氛下CI/Cu<2的催化剂可恢复Cl/Cu比为2或大于2; 倦化剂吸附HCl的位置在未被CuCl_2覆盖的γ-Al_2O_3表面上。  相似文献   
952.
1INTRODUCTION Recently,cyano-bridged lanthanide-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due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s precursors in the preparation of rare earth orthoferrites,fluores-cent and magnetic materials[1].Various complexes of this system have been obtained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 between structures and pro-perties by using different ligands,such as DMF,4,4?-bipy,and so on,to fill the coordination sites of lanthanide ions[2~9].But up to…  相似文献   
953.
本文以脉冲CO_2激光激发SF_6, 经碰撞再使UF_6分子激发, 通过测定振动受激UF_6的紫外吸收变化, 研究了六氟化铀分子的振动弛豫过程。对于2.0. Torr SF_6+2.0 Torr UF_6体系, 在220-320 nm范围内测定了UF_6的紫外吸收信号随时间的变化, 测得UF_6三类不同振动受激态分子间的V-V能量弛豫时间分别为6.8, 9.0和26 μs, 相应的V-T能量弛豫时间为42, 8和1 ms。此外, 还讨论了SF_6-UF_6体系中振动能量弛豫的机理。  相似文献   
954.
编辑同志: 贵刊1980年第8期发表的梁晓天教授“有机分子质谱中同位素峰相对强度的近似公式”一文中,近似公式的推导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该公式实际应用的可能性则是值得商榷的。该文指出:“由质谱所测得的同位素峰的相对强度,可以反过来推测分子的元素组成。这种推测虽然  相似文献   
955.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 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 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6.
纳米尺度TiO2微粒多孔膜电极光电化学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用光电流作用谱、光电流-电势图和瞬态光电流谱等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TiO2多孔膜电极在含不同氧化还原体系的电解质溶液中的光电转换过程.结果说明TiO2多孔股为n-型半导体,其禁带宽度为3.26eV.当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醌二苯酸(BQ/HQ),TiO2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作用谱形基本与没加氧化还原对时类似。在可见光区的光电流拖尾是由于醌被光激发,然后给出电子到TiO2多孔膜导带而产生阳极光电流.而在电解质溶液中加入Fe(CN)3-6-/4-时,TiO2多孔膜电极的光电流作用谱有明显的改变.除了在小于380nm短波区有光电流峰外,还在400-600nm的可见光区观察到宽的光电流峰,大大增加了光电流转换效率.同时在小于-0.2V下为阳极光电流,在-0.2V~0.3V电势区间为明显阴极光电流,在大于0.3V下可观察到较弱的阳极光电流.当电极电势大于-0.2V时,光电流瞬态谱在开始光照时有一阴极瞬态光电流尖峰,然后转变为阳极稳态光电流.这是因为当电极电势较负时,Fe(CN)4-6与TiO2的电子传递络合物可以吸收光子,光生电子迅速注入TiO2导带,然后还原溶液中的而产生阴极光电流.  相似文献   
957.
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 它的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 有关石墨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已成为当前的前沿和热点课题之一. 本文仅就目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功能化方法以及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重点阐述石墨烯应用于化学修饰电极、化学电源、催化剂和药物载体以及气体传感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并对石墨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8.
激光诱导吡咯和邻苯二胺的电化学聚合高劲松蔡雄伟田中群*(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系,物理化学研究所厦门361005)关键词激光诱导,电化学聚合,微加工,聚吡咯,聚邻苯二胺1996-08-12收稿,1996-11-18修回国家自然科...  相似文献   
959.
用现场电化学原子力显微镜(ECAFM)观察玻碳微电极上银单核电化学成核与生长的不同阶段的行为,结果表明银单核在玻碳边缘生成以(100)面择优的晶粒,证实了成核过程强烈地信赖于玻碳棋底的状态,有成核历史的基底沉积多核,经特殊方法“清洗”的基底沉积单核,本工作首次把ECAFM应用于微电极系统的研究,对微是极上的单核生长进行实时观察;同非现场测量进行比较,演示一种轩单晶微电极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960.
水热法合成纳米TiO2及其在Grtzel电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By varying the hydrolysis and hydrothermal processing parameters in preparing TiO2 nanoparticles different sizes of TiO2 nanoparticles are obtained.(1) At higher autoclaving temperature,lower pH and longer autoclaving period,larger sizes of TiO2 nanoparticles are prepared.(2) The nanoporous electrodes made from sintering smaller TiO2 nanoparticles show relatively poor IPCE and low absorption in UV Vis spectrum,(3) Higher IPCE can be achieved with TiO2 nanoporous electrodes made from sintering larger TiO2 nanoparticles.These electrodes are suitable for studying behavior of the photoelectrochemistry of dye sensitized nanoporous electr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