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82篇
化学   655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37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93篇
物理学   38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拓宽具有原子分辨率的ECSTM研究至多晶电极表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lectrochemical 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y (ECSTM) has been extended to characterizc polycrystalline silver electrode surfaces in iodide solution. Potential-dependent ordered and disordered structures of the silver electrode as well as the iodine adsorption layer have been observed to coexist on polycrystalline silver electrode surfaces, for the first time. A very special column arrangement of the iodine adsorption layer, similar to the so called "missing row" type of structure has been observed. Some columns of the iodine adsorption layer roll over from one place to another along with the time and changing potential. A proposed model has been given to better describe the structure. The highly corrugated and loose surface structure of the polycrystalline surface are responsible for this special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942.
BaPbO3的生成及EXAFS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低Pb/Ba摩尔比及低的反应温度,以BaCO3和PbO为原料,固相反应合成了BaPbO3无机微粉。通过XRD分析,确定了不同Pb、Ba比例下生成的Ba-Pb-O化合物均为立方钙钛矿结构。首次采用EXAFS对BaPbO3微粉中Pb原子的近邻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在立方钙钛矿BaPbO3结构中,氧空位的存在是导致BaPbO3具有类似金属导电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43.
用于扫描探针显微镜研究的原子级平整金基底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导了一种用于扫描深外显微镜(SPM)研究的原子级平整全基底的制备方法.采用这种方法,得到了25um2范围内,膜的平均粗糙度小平0.4nm的原子级平整基底,并且得到金以(111)面取向在云母表面沉积的实验证据,同时使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和X光电子能谱对这种膜的自组装性能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944.
1INTRODUCTION Chelidamic acid(2,6-dicarboxy-4-hydroxypyri-dine),an emblematical polydentate ligand,has been of great attraction due to its usage in many areas of science,such as coordinate chemistry,bio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chemistry and even in HIV investigation[1].More and more metal com-plexes containing chelidamic acid ligands have been reported,which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de-signing the molecules and extending chemistry of chelidamic acid[2].In our previous paper…  相似文献   
945.
在材料表面构筑聚合物多级结构可以显著提升其性能并赋予新的性能,但是目前已有的制备方法较为繁琐,需要开发简单易行的新方法。结合聚苯乙烯(PS)的可控蒸发组装和聚(γ-苄基-L-谷氨酸酯)-聚乙二醇(PBLG-b-PEG)刚-柔嵌段共聚物溶液自组装方法,在硅片表面构建了梯度排列且表面具有纳米条纹的微米圆盘多级结构。采用光学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接触角测量仪等对微结构形貌及硅片的表面润湿性进行了表征。PS溶液经可控蒸发自组装在硅片表面形成梯度变化的微米圆点图案,经热处理及溶剂清洗后,得到微米圆盘。通过溶液自组装方法,PBLG-b-PEG在PS微米圆盘表面形成有序排列的周期性纳米条纹。材料的接触角随着图案表面微结构从半球状圆点到表面平整的圆盘再到表面带有纳米条纹的圆盘的变化持续降低。  相似文献   
946.
聚硫堇修饰微带金电极的性质及对NADH的催化氧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报道了硫堇在微带金电极上的电化学聚合过程,用红外光谱对聚硫堇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聚硫堇的电化学性质,发现聚硫堇在+0.5~-0.7V(vs.SCE)电位范围内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E=-0.03V、E=0.05V,E=-0.24V、E=-0.17V(vs.SCE)。它们的式量电位E~(o')随pH而变化,在弱酸性溶液中,E~(o')/pH为-29mV/pH(25℃);而在弱碱性溶液中则为-56mV/pH。聚硫堇修饰微带金电极对NADH的氧化具有催化作用,文中对电催化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47.
将CdS纳米粒子复合成TiO2纳米多孔膜上,用染料Ru(bpy)2(NCS)2对此复合半导体纳米膜电极进行每化,测量了不同CdS复合量的ITO/TiO2/CdS/Ru(bpy)2(NCS)2光阳极组成光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实验证明,ITO/TiO2/CdS/Ru(bpy)2(NCS)2作为太阳电池光阳极的能量转换效率与TiO2/CdS复合半导体中CdS的含量有关,当CdS复合时间为5min的电池的短路电流为5.23A/m^2,开路电压为0.716V,能量转换效率为0.77%。  相似文献   
948.
离子交换树脂催化合成氯乙酸甲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催化剂合成氯乙酸甲酯.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物料配比、催化剂使用次数及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001×7阳离子交换树脂催化效果较佳.该方法具有催化活性好,催化剂可循环使用和避免波硫酸污染的特点,转化率可达93~94%.  相似文献   
949.
近年来,天然物中有生理活性成分的全合成是有机化学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这些复杂化合物大都带有许多手征性中心,对合成带来较大的困难。从适当的有旋光活性的天然物出发,作为中间体进行这类化合物的全合成,是最近所发展的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可以大大简化合成步骤,克服立体化学上的困难。本文介绍了从D-葡萄糖开始,通过立体控制地引入适当功能基,得到了两个歧链糖Ⅰ及Ⅱ,可以作为  相似文献   
950.
氧氯化催化剂的组成和分散状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对氧氯化催化剂C_uCl_2/γ-Al_2O_3的XRD相定量和差热分析表明, 倦化剂的活性组分C_uCl_2以单层分散于载体表面, 最大分散量(阈值)约为O.13gC_uCl_2/gγ-Al_2O_3(γ-Al_2O_3比表面约为170 m~2g~)。TG, XRD和HCI的化学吸附实验表明, 催化剂中活性组分的存在状态和化学组成(CI/Cu比)可随催化剂的处理条件和所处气氛而变化; 在HCl气氛下CI/Cu<2的催化剂可恢复Cl/Cu比为2或大于2; 倦化剂吸附HCl的位置在未被CuCl_2覆盖的γ-Al_2O_3表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