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215篇
  国内免费   182篇
化学   374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116篇
综合类   29篇
数学   149篇
物理学   48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62年   5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通过实验测量和理论分析, 从载流子动力学角度研究了用于脉冲辐射探测的CVD金刚石薄膜探测器的适用结构、电荷收集效率和时间响应性能. 结果表明, CVD金刚石薄膜可以制成均匀型结构的探测器; 薄膜中的缺陷会降低探测器的电荷收集效率, 探测器的电荷收集效率随场强增大而增大直至饱和. 已研制的CVD金刚石探测器电荷收集时间可达719ps, 在2.5V/μm场强下达到饱和, 电荷收集效率 达60.5%; 晶格散射是影响探测器时间响应的主要因素, 选用大晶粒甚至单晶金刚石薄膜可以提高探测器时间响应.  相似文献   
102.
通过NP树脂在不同pH时对La~(3+)、Y~(3+)、UO_2~(2+)、Zr~(4+)和Fe~(3+)等离子的吸附试验,表明NP树脂在较宽的pH范围内对La~(3+)和Y~(3+)离子有良好的吸附性,如选择适当pH,可达到与其它伴生元素分离的目的。NP树脂在pH=4时,对La~(3+)的交换容量为1mmol La~(3+)/g干树脂。然而吸附速度较慢为该树脂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03.
指出实验操作技能的教学目标是高中物理实验操作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进行实验操作考核与评价的依据 ,对实验教学起着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 ,提出对实验操作技能按模仿、定势和定型三个层次界定  相似文献   
104.
非水体系中哌啶在银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仁敖  宗严平 《光学学报》1989,9(11):041-1046
本文测定了哌啶在甲醇溶液中吸附在银电极表面的表面增强喇曼散射(SERS)光谱,及其随电位的变化,同时还测定了电极经不同氧化-还原循环(ORC)预处理时的SERS谱,对所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并进一步研究了非水体系和水体系SERS谱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哌啶在甲醇体系中比在水体系中SERS谱的增强因子要小,并且它们的SERS谱线随电位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差别.  相似文献   
105.
106.
荧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的酪氨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酪氨酸的荧光测定法多用内源荧光,该法荧光产率小,灵敏度低。本文提出了利用国产930型荧光光度计在乙醇存在下,酪氨酸与α-亚硝基-β萘酚反应直接水相荧光法测定酪氨酸的方法。本法灵敏度较高,量子产率(φ)为0.20,测定下限为0.004μgTYr/ml,再现性和准确度也较好,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传统固相法在1100℃合成了SrGe_(4-x)O 9∶x Mn^(4+)(SGOM)系列荧光粉,通过Ba^(2+)取代Sr 2+调制了荧光粉基质的局部结构,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发光性质和热稳定性进行了探讨。XRD测试结果表明,Mn^(4+)和Ba^(2+)均成功地掺杂进入基质SrGe_(4)O_(9)晶格,没有其他物相产生。在275 nm紫外光激发下,SGOM荧光粉的发射光谱是位于600~750 nm的深红色谱带,峰值波长位于660 nm,主要源于Mn 4+离子^(2)E g→^(4)A _(2g)能级跃迁的窄带发射,优化的Mn^(4+)浓度为0.015。利用Ba^(2+)离子对SrGe _(3.985) O _(9)∶0.015Mn^(4+)荧光粉的发光性质进行调控,发现随着Ba^(2+)浓度增大,发射光谱的强度先上升后下降,最佳Ba^(2+)浓度为0.4。Ba^(2+)离子的引入造成基质结构中Sr1O10多面体产生局部扩张,导致样品的发射光谱展宽。为了解决封装白光LED中有机材料存在的难以承受发热的问题,制备出了基于SrGe _(3.985) O _(9)∶0.015Mn^(4+)荧光粉的荧光玻璃。优良的发光性质和热稳定性使SGOM荧光粉具备了应用于白光LED器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8.
Mei Li 《中国物理 B》2021,30(12):120503-120503
This paper is concerned with the adaptive synchronization of fractional-order complex-valued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FOCVCNNs) with time-delay. The chaotic behaviors of a class of fractional-order complex-valued neural network are investigated. Meanwhile, based on the complex-valued inequalities of fractional-order derivatives and the stability theory of fractional-order complex-valued systems, a new adaptive controller and new complex-valued update laws are proposed to construct a synchronization control model for fractional-order complex-valued chaotic neural networks. Finally,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eloped synchroniz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109.
感知矩阵的构造是压缩感知从理论走向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托普利兹感知矩阵能够支持快速算法且与离散卷积运算相对应,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然而常用的随机托普利兹感知矩阵因其元素的不确定性,使得它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了诸多约束,例如内存消耗较高和不易于硬件加载.基于此,本文结合双极性混沌序列的内在确定性和托普利兹矩阵的优点,提出了基于双极性混沌序列的托普利兹块状感知矩阵.具体地,首先介绍了双极性混沌序列的产生并分析了它的统计特性.其次,构造了双极性托普利兹块状混沌感知矩阵,从相关性方面证明了新建的感知矩阵具有近乎最优的理论保证,并同时证实了它满足约束等距条件.最后,研究了该感知矩阵针对一维信号和图像的压缩测量效果,并与典型感知矩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提出的感知矩阵对这些测试信号具有更好的测量效果,而且它在内存开销、计算复杂度和硬件实现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地,该感知矩阵非常适用于多输入-单输出线性时不变系统的压缩感知测量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在金属层表面引入微结构以实现对Z箍缩等离子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稳定性的调控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强光一号”装置上(峰值电流~1.4 MA,上升时间~100 ns),开展了针对具有一维周期性凹槽调制结构的金属薄膜的电爆炸实验研究.实验负载采用外推型平面结构,基底为30μm厚铝膜,刻蚀周期为2 mm,刻蚀深度约为10μm.通过激光阴影成像、激光干涉成像和可见光自辐射成像等系统进行联合诊断.实验结果表明刻蚀结构对等离子体发展过程的不稳定性特征产生了明显调制作用,原本征波长也受到抑制,微结构周期对不稳定结构波长产生趋同效应;未刻蚀一侧边界层同样受刻蚀层结构的影响,在不稳定结构上表现出相似形貌,且内外侧不稳定性特征的耦合关联性增强;刻蚀凹槽处在爆炸过程中膨胀更为迅速,形成的表面等离子体结构与初始结构反相;在刻蚀结构的几何突变处会形成细长的等离子体喷流,在二分之一刻蚀波长处出现波谱特征峰.理论分析表明电流密度调制造成电热不稳定性分布改变是调控作用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