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6篇 |
免费 | 23篇 |
国内免费 | 42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69篇 |
晶体学 | 1篇 |
力学 | 9篇 |
综合类 | 5篇 |
数学 | 27篇 |
物理学 | 5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7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6篇 |
2007年 | 4篇 |
2006年 | 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1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通过选择性氧化,将水溶性优良的羟丙基-β-环糊精转化为丙酮基羟丙基-β- 环糊精。再利用乙二胺分子作为柔性链和连接剂键连制得水溶性的甲基乙二胺基羟 丙基-β-环糊精。在甲基红基乙二胺基羟丙基-β-环糊精的稀水溶液中(6 * 10~ (-8) ~ 2 * 10~(-5) mol·dm~(-3))加入已烷等疏水性客体分子时,甲基红基团 可被掎到β-环糊精空腔外。若是在酸性介质中,甲基红基团还会同时发生偶氮基 团的质子化反应,并伴随颜色的变化(由黄色→红色),该变色程度与客体分子的 外型、体积及极性等有关,从而起到分子检测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第四类华罗庚域的Bergman核函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第四类华罗庚域H EIV上的Bergman核函数,全纯自同构群以 及semi—Reinhardt域上的完备标准正交函数系. 相似文献
83.
85.
86.
在进行脉冲变压器多匝数(实际变压器绕组匝数多达4000以上)锥形绕组电压分布仿真时,绕组感应系数矩阵巨大的计算量是制约其实现的瓶颈之一。为了克服此瓶颈,研究了绕组感应系数矩阵的规律性,指出感应系数存在端部效应,且线圈间的互有感应系数随间距衰减很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脉冲变压器锥形绕组感应系数矩阵的简化计算方法,对多匝数绕组,该方法能传统方法所需的n(n+1)/2步减少至2n+25(n为绕组匝数),大大减少了计算量,使多匝数绕组的仿真计算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7.
实验测定了水平和垂直放置状态下,铜-水交叉齿内螺纹重力热管的传热特性,并与普通铜-水重力热管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交叉齿内螺纹对重力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水平放置状态下,交叉齿内螺纹重力热管具有较低的蒸发段温度、轴向温差和热阻,相比普通重力热管其传热极限也有极大的提升.垂直放置状态下,在40 W低加热功率时,交叉齿内螺纹重力热管传热性能低于普通重力热管,随着加热功率的增加,其传热性能实现反超。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螺旋线型空芯脉冲变压器的基本理论及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设计了一台高变比螺旋线型空芯脉冲变压器,此空芯变压器初级为紫铜皮沿绝缘外筒内壁螺旋绕制三匝,次级为锥形高压绕组,约1 800匝。其初级充电电压只需要几kV,因此初级开关采用可控硅,而不需要晶闸管,这样将使初级回路及初级电容体积大大减小。 对设计的空芯变压器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实验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在初级储能电容充电为2 400 V时,变压器次级所接形成线负载的输出电压达到900 kV,充电时间约为32.6 μs。 相似文献
89.
设计了基于Blumlein脉冲成形网络(PFN)的紧凑型长脉冲功率模块。该模块将两路阻抗各为20Ω的Blumlein脉冲形成网络对称连接于LTD的初级绕组上,并采用同一个气体开关驱动,以保证两路PFN工作同步。PFN采用直角弯折"L"型结构,这种结构既保证了PFN与开关连接紧凑,又将模块横向尺寸缩减至最短,且对输出脉冲波形影响不大。实验结果表明,研制的长脉冲功率模块在10Ω负载上输出脉冲幅值约为135kV,半高宽约为180ns,前沿约为50ns,平顶约为100ns,重复脉冲频率可达到25Hz。 相似文献
90.
用蓝色有机荧光材料N6,N6,N12,N12-tetrap-tolylchrysene-6,12-diamine(DNCA)作为发光层,在发光层中间以及发光层与电子传输层之间插入2-methyl-9,10-di(2-napthyl)anthracene(MADN)和9,10-di(2-naphthyl)anthracene(ADN)作为电荷控制层,制备了结构为ITO/NPB(40 nm)/DNCA(15 nm)/MADN(3nm)/DNCA(15 nm)/ADN(3 nm)/Bphen(30 nm)/LiF(0.8 nm)/Al(120 nm)的蓝色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该器件的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为5.6 cd/A和23 310 cd/m2。与传统的单发光层器件相比,最大电流效率和最大亮度分别提高了70%和87%。器件发光性能的提高可归结于两个电荷控制层在整个器件中的协同作用。第一电荷控制层MADN的作用主要是将发光层区域分成两个部分,从而扩大了激子在发光层中的复合区域;第二电荷控制层ADN可以有效地将空穴限制在发光层中,避免了激子在电子传输层中形成的无辐射跃迁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