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17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4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63篇
物理学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经过抛物线焦点且被抛物线截得的线段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弦.它引人注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几何量,与其相关的问题是高考的一大手笔,长考不衰,角度常变,题型形式多样,可谓考试长青树,故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研究.为此,本文介绍抛物线焦点弦的几个重要性质与应用,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2.
针对动对动相对定位中卫星观测质量不佳、信号易丢失导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不高、无法连续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DS/INS紧组合的动对动相对导航算法。通过惯导系统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紧组合的方式,以捷联惯导误差作为组合系统状态量,通过多普勒信息进行伪距平滑,并利用扩展卡尔曼滤波将惯导及卫星观测信息进行融合,解算相对导航结果。通过车载实验对所提出的相对导航算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BDS/INS紧组合动对动相对导航算法能够保持分米级相对导航精度,卫星信号短时中断时,能有效保持高精度相对导航结果输出。  相似文献   
103.
2007年全国高考重庆卷第(16)题是:经过双曲线x42-y42=1的右焦点F作倾斜角为105°的直线,交双曲线于P,Q两点,则|PF||FQ|=.这个题目反映了圆锥曲线焦点弦被焦点分成的两条焦半径的积与该弦的倾斜角的关系,不仅设计独特新颖,而且具有推广与引申价值,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得到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104.
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人发中痕量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镍是人体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在人体内参与一些酶的组成和代谢;镍能增强胰岛素分泌,有降低血糖作用;适量的镍能促进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但若量过多,会使RNA复制失真,DNA受到损伤,引起突变,甚至致癌[1].  相似文献   
105.
针对硫醚化反应过程使用的Mo-Ni/Al2O3催化剂,考察了不同浸渍方法对其催化性能和表面结构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同步浸渍和分步浸渍方法制得Mo-Ni/Al2O3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先浸渍Mo后浸渍Ni的催化剂(SI-mn)≈Ni和Mo共同浸渍的催化剂(MN)>先浸渍Ni后浸渍Mo的催化剂(SI-nm)。对于SI-mn催化剂,先负载Mo后减弱了二次浸渍的Ni金属与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负载金属的活化,并在二次浸渍后焙烧过程显现出显著的电子效应,形成新的Mo-Ni前体物种,有利于在预硫化过程形成适宜硫醚化和二烯烃选择性加氢的活性中心相,促进硫醚化反应和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对于共同浸渍的MN催化剂也有类似的性质,因而也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6.
以不同温度焙烧TiO(OH)_2得到的TiO_2为载体,采用湿法浸渍法制备RuO_2/TiO_2-C(C=450、550、650及750℃)催化剂,利用XRD、N_2吸附-脱附、TEM和H_2-TPR等表征手段研究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并对其在HCl氧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载体焙烧温度对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有显著影响.随着载体焙烧温度(≤650℃)的升高,RuO_2与TiO_2之间的晶面匹配度逐渐变高,促进了RuO_2在TiO_2表面的分散,其中RuO_2/TiO_2-650催化剂表现出最优的催化性能.而当载体焙烧温度过高时,RuO_2/TiO_2-750催化剂的反应活性大大下降,可能是由于过高的焙烧温度导致载体出现严重的烧结团聚现象,以及RuO_2与TiO_2之间过强的相互作用,阻碍了HCl氧化反应的进行.此外,减小RuO_2的粒径可以促进HCl氧化活性的提升.动力学结果显示,催化剂表面的HCl氧化反应主要受O_2分压的影响,表明O_2从催化剂表面的解离吸附为决速步骤.  相似文献   
107.
以三甲基氯硅烷为硅烷化试剂,对硅胶进行不同程度硅烷化预处理,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其负载的Rh-Mn-Li催化剂,用于CO加氢制C2含氧化合物的反应,并运用红外光谱、N2吸附-脱附法、C含量测定、透射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和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制得的不同硅烷化程度硅胶织构性质变化不大,它们负载的催化剂上Rh平均粒径均在3nm左右,硅烷化对催化剂吸附CO的形态和Rh的还原性能的影响均很小,但随着载体硅烷化程度的提高,催化剂上Rh解离CO的能力增加,因而其活性逐渐增加,且不影响C2含氧化合物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以废旧锂电池为原料,经过解体分选、硫酸浸出、除杂净化等一系列工序,回收得到含镍钴锰的混合溶液,采用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制备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分别采用XRD,TG/DSC,SEM对其进行表征,并通过恒电流充放电测试和循环性能测试对材料的电化学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成得到的LiCo1/3Ni1/3Mn1/3O2正极材料具有典型的层状结构,并呈现球形或类球形的形貌。在0.1C,电压范围为2.75~4.3 V的条件下,经恒流充放电测试,它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6.5 mAh.g-1,经过30个循环后,放电容量为124.9 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91.5%,表现出较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9.
在HCl介质中,利用As(Ⅲ)对过硫酸钾氧化藏红T的褪色反应具有显著的阻抑作用,使藏红T的荧光强度增强,据此建立了动力学荧光法测定As(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1 600μg/L,检出限为3.8μg/L。该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痕量As(Ⅲ)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2%,加标回收率为98.5%~104%。  相似文献   
110.
连续电流是闪电放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子物理过程,它是指雷暴云局部电荷中心在回击之后沿原通道对地的持续放电过程。在连续电流阶段,原本发光微弱的通道其亮度有时会突然增强,这种现象被称为叠加了M分量,自20世纪连续电流被发现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许多观测研究。目前主要是利用电磁学和光学的观测手段揭示其放电和发光的宏观特征,利用光谱观测对其通道内部微观的发光信息和物理特性等的研究还很缺乏。如关于连续电流阶段放电通道内的温度特性参数目前鲜有报道,而温度是研究闪电连续电流放电通道物理特性所必需的基本参量,也是预防连续电流引起的雷电灾害事故所关心的参数。依据由无狭缝高速光谱仪观测的一次云对地闪电首次回击后叠加三个M分量的连续电流过程的光谱资料,分析了整个放电过程中光谱的演化特征,计算了连续电流放电过程电流核心通道和外围电晕通道的温度,研究了两者随通道高度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初始回击阶段,通道的光辐射主要是激发能较高的一次电离的氮离子辐射,在之后连续电流阶段,通道的光辐射则主要是激发能较低的中性氮、氧原子辐射。离子线辐射在回击初期时最强,氢Hα线和红外波段的中性原子线在M1时最强,连续谱在M2时最强。近红外波段的四条线OⅠ 777.4, NⅠ 746.8, 821.6和868.3 nm在整个放电过程都可以被观测到。在连续电流阶段,电流核心通道温度为42 060~43 940 K,比相应回击核心通道温度高6 020~7 900 K;外围电晕通道温度为16 170~20 500 K;通道核心温度和电晕温度均随时间变化不大;通道核心温度随通道上升呈减小趋势,而外围电晕温度随通道上升呈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