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9篇
力学   2篇
物理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
针对红外船只图像较模糊导致的识别率低、识别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检测算法。首先采用标记分水岭分割算法提取红外船只图像中的连通区域,并对原图相应的目标位置进行标记和归一化处理,提取候选区域。采用改进的AlexNet(一种深度CNN模型)进行船只目标识别,将提取的候选区域送入改进的AlexNet进行特征提取和预测,得到最终检测结果。分水岭方法可大大减少候选区域检测时间,以及减少深度CNN识别时间。利用实验室自制的红外成像系统获取近千张红外船只图像数据,并对其平移缩放形成的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标记分水岭与深度CNN的结合,可有效识别船只目标,所提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能够更加快速准确地识别红外船只目标。  相似文献   
12.
针对油水分散流的颗粒粒度测量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频率下超声衰减作用的测量方法。根据多相流体中超声衰减的BLBL模型,推导出超声衰减系数与颗粒粒度分布存在的数学表达关系。通过多频率条件下所获得的超声衰减系数进行联合比较分析,求解被测流体中颗粒粒度分布.通过对含油率低于30%的5个样本中4种颗粒粒度分布的油水分散流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实验,得到颗粒粒度占比分布的测量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到BLBL模型在毫米尺度油相颗粒作为离散相的油水分散流中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一种利用离子交换膜研制的电化学氧传感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玉江  董峰 《分析化学》1997,25(1):10-14
利用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膜研制的金为催化剂,采用碱性体系的新型控制电位电解型氧传感克服了以往电化学氧传感器的缺点,具有响应时间快、稳定性好、噪声低、本底电流小、温度系数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用时间分辨傅立叶红外光谱法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CH3自由基与NO2的基元反应.由248 nm激光光解CH3Br或CH3I得到CH3自由基.首次观测到了振动激发的产物OH、HNO和CO2.另一产物NO也被证实.由此确定了反应通道CH3O+NO,CH2NO+OH 和HNO+H2CO.其中CH3O+NO是主要的反应通道.还用CCSD(T)/6-311++G(df,p)//MP2/6-311G(d,p)的方法对上述通道的机理在理论上做了研究.理论计算的结果与实验观察相符.  相似文献   
15.
环形通道内多相流相分布的测量,对于保障工业生产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电阻层析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过程参数可视化测量技术.该技术采用非侵入的方式获取管道截面处的介质分布信息,具有响应速度快、安全无辐射、价格低廉等优点,非常适合于多相流测量。但是,由于电学敏感场的高度非线性,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较低,而为了克服这一问题所采用的迭代非线性算法,计算量大、效率低,很难满足现代工业测量需求。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应用于环形通道内多相流检测的ERT快速非线性图像重建算法。该算法采用有限元与边界元耦合的方法求解正问题,采用高收敛的Levenberg-Marquardt方法求解逆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所提出算法具有较高的速度和精度。  相似文献   
16.
离子液体的定量结构-性质/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系统介绍了离子液体定量结构-性质/活性相关(QSPR/QSAR)的研究方法和步骤,综述了QSPR/QSAR在离子液体的熔点、有机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离子液体的电导率、有机物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离子液体的黏度以及离子液体的生物毒性和降解性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总结了该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配副金属表面粗糙度对丁腈橡胶O型圈摩擦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UMT-3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以丁腈橡胶O型圈/316L不锈钢粗糙表面配副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配副金属表面粗糙度对丁腈橡胶摩擦学行为的影响,重点探讨了不同表面粗糙度下摩擦系数和磨损体积的变化规律、揭示了不同表面粗糙度下橡胶表面的损伤机制.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对丁腈橡胶O型圈的摩擦磨损有重要影响;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稳定阶段的摩擦系数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当表面粗糙度在Ra为0.1μm左右时,丁腈橡胶表现出较低的摩擦系数和材料磨耗,磨损表面呈现出典型的花纹磨损特征;而过高或过低的表面粗糙度下丁腈橡胶均表现出较高的摩擦系数和材料磨耗,其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18.
19.
对建立的肝癌H22荷瘤小鼠实体瘤体局部注射188Re后,采用CRCR-15型核素测量仪分别测定1和24h瘤体内放射性计数,计算188Re注入瘤体内24h内照射吸收剂量以及放射性滞留率。188Re-S注射至肿瘤内后,1和24h放射性药物滞留要高于单纯188Re注射液,188Re-S(0.1mCi)和(0.2mCi)组24h瘤体内照射剂量分别为159.78和361.52Gy。病理学检查结果:(1)模型组,瘤细胞生长旺盛,肿瘤内新生微血管丰富;(2)治疗组,瘤组织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瘤细胞生长稀疏,微血管减少,坏死区由瘤组织外周向中心渐进。电镜观察显示,188Re-S(0.1mCi)治疗组可见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小体。将188Re-S置入小肝癌H22荷瘤小鼠实体瘤局部,在肿瘤局部形成高活度放射性聚集区,起到靶向治疗肿瘤作用的同时,可减少全身用量,以降低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气水两相流在生产过程与科学研究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流型识别作为两相流研究的基础,对于两相流过程参数精确测量起重要作用。信息融合技术可消除多传感器信息间可能存在的冗余和矛盾,降低其不确定性,实现比单一信息源对被测过程更完全、准确、可靠的测量和描述。本研究分别采用数据级融合与特征级融合实现双截面电阻层析成像系统两测量截面间测量信息融合,结合支持向量机实现水平管道气水两相流流型识别率的提高。通过识别结果的对比,研究了这两类信息融合方法提高流型识别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