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13.
钠原子团簇的碰撞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紧密结合的分子动力学模型,对第一个满壳附近(n=8)钠原子团簇碰撞Nan+Nan的动力学性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对有限温度下的多次模拟事件,在各种碰撞参数与不同轰击能量时,双团簇(Nan)2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当质心系单原子能量为0.025eV时,对中心碰撞,(Na8)2能够存在3000fs,而对周边碰撞,(Na8)2能够存在10000fs;不管对中心碰撞还是对周边碰撞,在较低的轰击能量下,这种暂态双团簇结构具有较长的寿命;在相同的单原子轰击能量和相同的碰撞参数,(Na8)2和(Na9)2的动力学寿命没有差别,只是(Na8)2比(Na9)2的温度更低。 相似文献
14.
15.
在QMD模型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40Ca+40Ca中心碰撞系统的中间质量碎片随能量和时间的演化以及它们的动力学起源.集中讨论了反应机制的跃迁,动力学过程中密度涨落和平均中间质量碎片的关系以及碎裂的时间尺度.发现中间质量碎片随能量的上升和下降伴随着涨落的上升和下降.并预言对所研究的反应,当入射能量为65MeV/u时,彻底解体可能发生.碎裂的时间尺度大约为140fm/c,且随能量的增大,此时间尺度不再减小,达到饱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原来BUU方法的基础上,辨认了靶核与炮弹中的中、质子,同时在模拟核子的初始分布中考虑了小液滴模型修正,引入了表面弥散度、中子皮和形变参数等,使核子的分布更真实,这对丰中子、丰质子核反应以及非对称核反应尤为重要.考虑到中能核反应时,自由核子-核截面中,不同核子间的散射截面大约是同类核子间散射截面的三倍的事实,在BUU碰撞项中体现了这一点,这样可合理地取出不同核子-核子间碰撞流的问题.我们在利用这个扩展的BUU模型研究44Mev/A Kr+Au反应之前,有效地检验了模型的稳定性问题,并在文中合理地定义了核子发射的条件,得到了反应过程中弹核擦碎的中子、质子数与碰撞参数的关系以及类弹靶的关联.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借助于Boltzmann-Uehling-uhlenbeck理论,对 20Ne+20Ne碰撞系统,在不同碰撞参数下,系统地研究了费米能区的碰撞机制.结果表明:深部非弹性碰撞已由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所取代;随着轰击能量升高,非完全深部非弹性碰撞分量变小,50MeV/u时已有碎裂发生,150MeV/u时已是典型的碎裂过程.同时对中间质量碎片发射的起因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