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4篇
  免费   289篇
  国内免费   388篇
化学   663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99篇
综合类   44篇
数学   205篇
物理学   70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7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5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6篇
  1963年   7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0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The angular spectrum method(ASM) is a popular numerical approach for scalar diffraction calculations. However,traditional ASM has an inherent problem in that nonuniform sampling is precluded. In an attempt 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n improved trigonometric interpolation ASM(TIASM)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FFT) is replaced by a trigonometric interpol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IASM is more suitable to situations in which the source field has a simple and strong frequency contrast, irrespective of whether the original phase distribution is a plane wave or a Fresnel zone plate phase distribution.  相似文献   
72.
73.
本文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稀土离子Yb3+/Tm3+共掺杂的钨酸镉纳米晶。运用X-射线粉末衍射、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谱分析对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根据XRD图谱可知, 钨酸镉为单斜晶系, 晶粒平均尺寸在28 nm左右。从ESEM图片可明显看出, 钨酸镉呈纳米棒结构, 直径在30 nm左右, 长径比在5~8之间。利用980 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钨酸镉纳米晶得到样品的发射光谱, 存在一个较强的蓝光发射, 发光峰位于481 nm,对应于Tm3+1G43H6能级的跃迁, 分析了Tm3+/Yb3+离子共掺体系的发光机制。讨论了发光强度随稀土离子浓度的变化, 当Tm3+离子的掺杂浓度在2%, Yb3+/Tm3+物质的量浓度比为10:1时钨酸镉纳米晶的发光强度最强。根据泵浦功率与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 可知处于481 nm的蓝光发射属于三光子过程, 由发光强度与掺杂浓度之间的双对数衰减曲线可知, 引起蓝光发射源于Tm3+的电偶极跃迁。  相似文献   
74.
罗丹明B-酰肼和8-羟基-7-喹啉醛经缩合反应合成了一个新型的荧光探针(L),其结构经1H NMR,MS和元素分析表征。考察了L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在乙腈溶液[V(MeCN)∶V(H2O)=19∶1,pH7.0]中,L可高选择性的识别Cu(Ⅱ)。Cu(Ⅱ)能诱导L内酰胺结构开环并形成1∶2型的配合物L-Cu(Ⅱ),这一过程是可逆的。  相似文献   
75.
采用DFT/TDDFF计算和极化率的态求和方法研究了四氧杂卟啉二价正离子(TOP2+)B态(S2态)激发的共振拉曼(RR)光谱, 计算模型同时处理了A项和B项对拉曼极化率的贡献.用PBE1PBE、B3LYP、Cam-B3LYP、B3LYP-D3四种交换-相关泛函计算得到的RR光谱总体上相似,其中PBE1PBE和B3LYP 给出的RR 强度与实验吻合得更好一些. 对于全对称振动(A1g),其拉曼谱带相对强度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TDDFF计算表明: 相对于基态,TOP2+的B态沿υ2、υ6、υ7、υ8简正模式有较大的无量纲位移, 导致相应的RR带有较大的强度. 非全对称的B1g和B2g 模式通过B项机理增强,其强度比A1g模式小1~2个量级,与实验结果定性符合. 与实验相比,υ10模式(B1g)RR强度的理论值过小,而υ11模式(B1g)的理论值偏大;这可能是由于TOP2+的B-态(S2态)具有Jahn-Teller效应.  相似文献   
76.
设计制备了三种全氟聚醚羧酸铵离子液体,在微动振动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考察了其在不同温度下对钢/铜锡合金以及钢/钢摩擦副的润滑性能,并与全氟聚醚(PFPE)和全氟聚醚羧酸(PFPEC)进行了对比. 通过测量接触角表征了所制备离子液体对金属表面的润湿性,通过测试摩擦试验过程中接触电阻的变化分析了摩擦过程中摩擦膜的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分别对磨斑表面形貌和元素状态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作为钢/铜锡合金摩擦副的润滑剂时,全氟聚醚羧酸铵离子液体在常温下的润滑性能与PFPE和PFPEC相差不大,但在高温条件下表现出更为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而作为钢/钢摩擦副的润滑剂,其在常温、高温条件下均表现出优于PFPE以及PFPEC的减摩抗磨性能. 多种物理化学表征研究表明该类离子液体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归因于其在金属表面优异的吸附性能以及稳定摩擦化学反应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77.
合成了以季铵盐、季鏻盐和烷基咪唑为阳离子,琥珀酸二异辛酯磺酸为阴离子的五种多库酯类离子液体,考察了其理化性能,研究其作为钢-镁合金摩擦副润滑剂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常规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基磺酰基)亚胺(L-F104)作对比. 结果表明:该类离子液体具有良好的黏温性能和热稳定性,并且与L-F104相比,对镁合金腐蚀较轻,且具有优异的减摩抗磨性能;接触电阻和磨斑表面元素分析结果表明该类离子液体能够在镁合金表面形成有效的吸附膜,且摩擦试验过程中形成了MgSO4和MgO等物质的摩擦化学反应膜,能够阻止摩擦过程中金属表面间的直接接触,从而起到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78.
 氧碘化学激光器分别采用二次喉道扩压器和8°扩压器时,对在不同阀门开度下的气流方向的壁面静压曲线和背压曲线,光轴壁面静压曲线,出口总压与上游压比值曲线,输出功率曲线进行了测量。对两种扩压器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8°扩压器相比,二次喉道扩压器能够有效隔离扩压器下游气流对光腔的干扰,显著减小捩区长度,并将转捩区控制在扩压器内。在激光器背压升高时,二次喉道扩压器的稳定性更强。  相似文献   
79.
We report the observation of bichromatic coherent population trapping under the transition ^87 RbFg = 1 → Fc = 0 with two linearly polarized laser beams by means of a Hanle effect configuration. The mechanism behind this effect is identified, and numerical solutions for the pump rates equations are presented.  相似文献   
80.
YBa2Cu3O7—δ体系CuO2平面外的元素替代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制备了123单相的 Y_(1-x)Pr_xBa_2Cu_3O_(7-ε),YBa_(2-x)M_xCu_3O_(7-ε)(M=Sr,Ca)和 YBa_2Cu_(3-x)Co_xO_(7-δ)的系列样品,并测量了 T_c 及载流子浓度 nH.综和其他实验结果如 XAFS、中子衍射、XPS 和 Raman 谱等,总结得到:CuO_2平面外的元素替代使得晶格中 O(4)原子偏离其在 YBa_2Cu_3O_7中的最佳位置,导致部分空穴局域于 Ba 位或 CuO 链,因而降低体系中可动空穴的浓度.在这种情况下体系 T_c 的压制主要源自可动空穴浓度 PH 的减少.对加压情况下的退局域化作用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