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2篇
  免费   251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化学   654篇
晶体学   12篇
力学   140篇
综合类   273篇
数学   614篇
物理学   62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9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1篇
  1963年   14篇
  1961年   10篇
  1960年   8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14篇
  1957年   21篇
  1956年   12篇
  1955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本文利用正交试验法和改进单纯形最优化方法对Ar-H_2等离子体的工作参数进行最优化,以获得最大的信背比。工作参数包括观察高度、功率、Ar+H_2载气、Ar+H_2辅助气及Ar+H_2等离子气流量,列出了微计算机计算框图。用多道ICP-AES研究了14个元素的工作条件,并根据在Ar-H_2等离子体中的行为,对14个元素进行分组,使用测定Ca的工作条件时,Fe、Cd、Cr、Be、Ni和V的检出极限可改善。此条件被推荐为多元素分析时的折衷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32.
溶剂对固相反应法制备H7PW12O42掺杂聚苯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固相反应法,分别以微量的水和乙腈作为溶剂,制备了磷钨酸(H7PW12O42)掺杂聚苯胺,并以红外光谱(FTIR),电子扫描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ogram)等测试方法对聚苯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固相反应法合成的聚苯胺分子链排列有序,晶化率较好,并且表现出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而以微量的乙腈作为溶剂通过固相反应法得到的磷钨酸掺杂聚苯胺在颗粒形貌、结晶性、导电率等方面均优于相同条件微量的水作为溶剂时的掺杂聚苯胺。  相似文献   
33.
安道利  卜显和 《化学通报》1995,(8):53-54,42
喹啉基氮杂大环铜、镍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差异安道利,卜显和,李金亮,陈荣悌(南开大学化学系,天津300071)二氧四胺大环配体是Cu ̄(2+)、Ni ̄(2+)、Co ̄(2+)、Pt ̄(2+)等金属离子的优良配体,它们同时具有饱和大环多胺和寡聚肽的结构特...  相似文献   
34.
多氮杂大环与许多金属离子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由于氮原子是三价的,因而多氮杂大环比冠醚具有更有利的结构;如果再导入羧基、膦酸基以及其他的亲水基团,则可得到一系列能形成水溶性金属络合物的配体。其中某些金属(如铜、钇等)的络合物在人体生理条件下表现出很好的稳定性,结合单原抗体技术的应用,这炎络合物在医疗、诊断方面有实用性。本文简单介绍某些代表性络合物的制备方法、物理性能和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35.
氯化钪-氯化钠-氯化钾熔盐制备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研究了以Sc2O3为原料,盐酸回流溶解后与NaCl,KCl,NH4Cl溶液混合,经蒸发浓缩、结晶、真空预脱水,再在氩气保护下分段升温脱水、升华除去过量NI-hCl后制备ScCl3-NaCl-KCl熔盐的新工艺。研究表明,添加NH4Cl后加热脱水时,NH4Cl分解产生的HCl气体能抑制ScCl3水合物加热过程中的水解,溶解产生的水不溶性钪,从而有效地防止了Sc2O3等水不溶化合物的生成。制备的ScCl3-NaCl-KCl熔盐脱水完全、水不溶性钪含量很低,能满足熔盐金属热还原法制备金属钪及铝钪中间合金对熔盐原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36.
The composites with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dispersed on the nano-layers of expanded graphite (EG) were prepared by the impregnation of EG with ethanol solutions of nickel and iron acetates, followed by drying and reduction in H2. The square nano-particles of Ni-Fe alloys with particle sizes of mainly 20~40 nm were found to be well spread on the layers of EG. The alloy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high shielding effectiveness (SE) for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s at low frequencies due to their high magnetic conductivity. Since EG is electronically conductive and displayed high SE at high frequencies, the composites exhibited good SE at wide range of frequencies. The electric and magnet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composites could be monitored through regulating the loadings of alloy nano-particles on EG,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composites with 20%~40% of the alloys exhibited good SE. Specifically, the composite 27%Ni-3%Fe-EG showed the excellent SE from 66 to 110 dB at the frequencies from 300 kHz to 1.5 GHz.  相似文献   
37.
在200 K以下己烯(C6H12)可以在Ru()表面上以分子状态稳定吸附.偏振角分辨紫外光电子谱(ARUPS)结果表明,己烯分子在垂直于衬底表面并沿衬底表面<>晶向的平面内,己烯分子的轴向沿<>晶向倾斜.随着衬底温度的提高,到200 K以上,己烯分解生成新的碳氢化合物.己烯分解后,πCH分子轨道能级向高结合能方向移动了0.2 eV,同时己烯中C的1s能级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了 0.3 eV.  相似文献   
38.
Dispersion of MoO3, NiO, ZnO on rutile TiO2 with low specific surface area was studied with Mercury Porosimeter, SEM, XPS and Ammonia Extraction method. The dispersion thresholds of MoO3, NiO, ZnO on three rutile TiO2 carriers were obtained with XPS,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on anatase TiO2 with high specific surf are area. Ammonia Extraction method was used to identify the surface oxide species interarting with support surface in different strength 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s of oxides that can not be extracted by ammonia extraction are different for MoO3, NiO and ZnO which are supported on rutile TiO2.  相似文献   
39.
呋喃-乙酸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方法选取6-311++G(d,p)基组对呋喃-乙酸复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通过在相同水平下的频率振动分析发现了该势能面上6个极小值点, 其最稳定构型对应一强O…H—O型氢键, 其结合能在消除基组重叠误差后为-20.87 kJ•mol-1. 通过自然键轨道(NBO)分析, 研究了电荷转移及轨道相互作用. 通过自洽反应场(SCRF)理论中的Onsager 溶剂模型在介电常数分别为1.0, 2.247, 4.9, 7.58, 10.36, 20.7, 32.63, 38.2, 46.7, 78.39的不同溶剂环境下重新优化呋喃与乙酸势能面上最稳定构型A, 研究了溶剂对呋喃-乙酸复合物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偶极矩以及结合能的影响. 发现溶剂化作用增大了呋喃与乙酸分子间的结合能, 导致O…H距离减小, H—O振动频率红移. 当溶液介电常数在1.0~32.63范围时, 溶剂效应十分显著, 当介电常数大于32.63后, 溶剂化作用几乎达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40.
基于著名的PRP共轭梯度方法,利用CG_DESCENT共轭梯度方法的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大规模无约束最优化问题的修正PRP共轭梯度方法。该方法在每一步迭代中均能够产生一个充分下降的搜索方向,且独立于任何线搜索条件。在标准Wolfe线搜索条件下,证明了修正PRP共轭梯度方法的全局收敛性和线性收敛速度。数值结果展示了修正PRP方法对给定的测试问题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