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9篇
力学   59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2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利用内径为30mm, 长度为1000mm的爆轰管,对脉冲爆轰发动机进行研究. 爆轰管内充满氢气-氧气-氮气预混气,采用底端中心点火. 对半球形高温火团引发的氢气-氧气-氮气爆轰过程和管内、外流场分布进行轴对称数值模拟,考虑了H_2-O_2-N_2的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机理,该机理包含了19个基元反应和9种组份. 实验和计算获得的外流场阴影和数值照片,形象地描述了管外流场的变化. 数值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根据实验和数值计算结果,详细地讨论了悬吊激波产生的动力学机理. 爆轰波溢出爆轰管后,斜压效应和Helmholtz不稳定导致涡环的产生,同时在流场中形成止于涡环的悬吊激波,涡环形状的变化又引起悬吊激波的强度、形状和位置的变化.   相似文献   
72.
激波聚焦反射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速摄影技术和数值模拟方法,对入射激波在两种不同形状的抛物形反射器表面聚焦和反射的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激波聚焦反射过程的波系结构的实验阴影照片和数值计算结果,两者符合得很好。对激波聚焦形成的气体动力学焦点的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入射激波在两种反射器反射后聚焦所形成的气体动力学焦点均是由三波点在轴心处的会聚所导致的,气体动力学焦点位于相应的反射器壁面的几何焦点附近。不同的反射器中,激波聚焦前后的波系结构也不同,对较浅的反射器,入射激波反射前在反射器壁面形成了弓形激波,反射之后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完成聚焦,形成聚焦反射激波之后弓形激波仍未相交;对较深的反射器,入射激波反射后在更短的时间内聚焦,聚焦时弓形激波已经相交,聚焦反射激波之后的流场波系结构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73.
泄爆外流场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基于k-ε湍流模型和“漩涡破碎”燃烧模型的同位网格SIMPLE算法,对充满当量比的甲烷-空气预混气的柱形泄爆容器,向空气中泄爆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计算获得的密度和组分等的轴对称二维分布转换为三维分布,由阴影图的光学原理,绘制了相应的计算阴影图。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泄爆后外流场出现的可燃云团、火焰、压缩波和漩涡等的特征,并将绘制的计算阴影图与实验阴影照片进行了对照。结果表明,计算阴影所反映出的火焰形状及外流场压缩波的变化过程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4.
激波聚焦诱导点火和爆轰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二维轴对称多组分Euler方程为基础,采用非正交结构化网格和改进的波传播算法,模拟了激波在抛物形反射壁面聚焦反射诱导点火和爆轰的过程,描述了其流场形态。讨论了预混气组成、入射激波强度及反射壁面形状对点火和爆轰的影响。结果表明,激波在抛物形反射壁面顶点处聚焦反射可形成局部高温高压区域,该区域在一定条件下可点燃预混气甚至形成爆轰,其中低稀释剂浓度的预混气、较大的入射激波Mach数和较深的反射壁面有利于可燃预混气形成爆轰。  相似文献   
75.
激波诱导的燃烧粉尘云边界层的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足够强的激波扫过铺有可燃粉尘的界面时,波后形成燃烧的粉尘云边界层。为揭示其内部结构,本文对该现象进行了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的研究。理论计算表明燃烧粉云边界层可分为三个区域:诱导区、反应区和扩散区,诱导区的粉尘浓度最高,计算获得的粉尘云轮廓和点火延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76.
翼型绕流电磁控制的实验和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布在弱电介质溶液中的电磁力(Lorentz力),可以有效地控制边界层的流动.利用以转动水槽为主的实验系统和基于双时间步Roe格式的数值方法,对翼型绕流的电磁控制进行了实验和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定攻角的翼型,电磁力可以控制其绕流形态.当电磁力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同时,可以抑制分离,消除涡街,其效果与减小攻角类似.当电磁力的方向与流动方向相反时,可在流场中形成大涡组成的涡街,增强流体的混合能力,其效果与增大攻角类似. 关键词: 电磁力 翼型绕流 流体控制  相似文献   
77.
两相爆轰波的松弛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宝春  汤明钧 《力学学报》1992,24(5):556-566
两相爆轰波的松弛结构明显区别于均相爆轰,除需考虑化学反应的影响外还需考虑两相流效应。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化学反应效应和两相流效应对爆轰波松弛区内某些参数变化的影响是一对矛盾因素,这使得松弛区内的参数分布呈较为复杂的形态,均相爆轰中这类分布曲线往往是单调变化的。根据作者提出的云雾和粉尘爆轰模型所进行的计算表明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所呈现的态势一致。 文中还讨论了两相爆轰波的C-J条件,Rayleigh方程和Hugoniot方程,并根据计算绘制了Rayleigh曲线和Hugoniot曲线,这从另一侧面反映了两相爆轰波松弛结构的特征。  相似文献   
78.
大型通道中主动式水雾抑爆现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自制的主动水雾抑爆器,对主动水雾抑爆过程中的激波、火焰抑制作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主动水雾抑爆时,在水雾区及其后的一定距离内激波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衰减,激波衰减随水雾空间密度增加而明显;当水雾区长度为1.6m时,在48.75kg/m3附近存在一个水雾密度临界值,水雾密度低于此值时,激波穿过水雾区后会再次成长增强,不能发生完全抑爆;保持水雾空间密度32.5kg/m3不变时,水雾区越长,激波衰减作用越明显;在2.5~3.0m之间存在一个激波完全衰减成为压缩波的水雾区临界长度。可以预知,随水雾区密度和长度变化,存在一抑爆临界曲线,此曲线将整个试验范围划分为抑爆区和非抑爆区两部分。  相似文献   
79.
激波与沉积可燃粉尘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建立的激波管中实现了激波对沉积可燃粉尘的卷扬与点火。利用自行设计的瞬态阴影摄影系统和高空间分辨率的新型红外光敏二极管成功拍摄了激波后燃烧粉尘云的阴影图像和测量了激波后可燃粉尘的点火诱导时间。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较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激波与可燃粉尘床相互作用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80.
圆柱表面包覆电磁场消涡与增涡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电磁体积力改变流体边界层的结构,用作用于流体边界层上的电磁力进行消涡与增涡控制。交替分布的电极和磁极包覆在圆柱体的表面置于电介质溶液中,简单调整电磁力的时间与空间分布可以方便地控制圆柱绕流的形态。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确定了实验控制的关键参数,实现了电磁力消涡和增涡的连续控制,电磁力作用下的圆柱绕流的分离点可以在前驻点和后驻点之间变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