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5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149篇
化学   361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69篇
综合类   17篇
数学   203篇
物理学   411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建立了乌龙茶中5种氨基甲酸酯农药(速灭威、异丙威、仲丁威、残杀威和抗蚜威)同时测定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1∶1)混合溶液提取后,通过400 mg PSA/400 mg C18/1 200 mg Mg SO4的Qu ECh ERS试剂盒进行净化,Rxi-5 Sil 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进行分离,串联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5种农药在各自的线性范围(速灭威和残杀威为5~500μg/kg,异丙威、仲丁威和抗蚜威为1~500μg/kg)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在5,20,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速灭威和残杀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7.5%~95.4%,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1%~6.1%,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1μg/kg和5μg/kg;在1,20,100μg/kg 3个加标水平下,异丙威、仲丁威和抗蚜威的平均回收率为79.5%~102.5%,RSD为2.0%~8.2%,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2μg/kg和1μg/kg。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满足乌龙茶样品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912.
本文分析了纯相位匹配滤波实现特征识别的物理原因。据此我们修改了待识别物体的傅里叶变换的振幅,以减小光强度的动态范围。同时,保持其傅里叶变换的相位不变。用重铬酸盐明胶记录反射式全息匹配滤波器,从而获得高效率的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913.
气流床粉煤气化的Gibbs自由能最小化模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用Gibbs自由能最小化方法对粉煤气化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平衡分析。对一混合煤种,在3.0 MPa和气化温度限制在1 200 ℃~1 450 ℃时,研究了氧-煤比、蒸气-煤比对气化炉出口气体组成、温度和有效气产率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可行的操作域是氧-煤比545m3/t~605 m3/t、蒸气-煤比为152.64 kg/t~313.92 kg/t及其对应的工艺指标。从操作域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工艺条件为氧-煤比578 m3/t、蒸气-煤比为187 kg/t,对应的气化炉出口温度1 358 ℃,CO+H2干基体积分数为91.5%,有效气产率为2.123(CO+H2)m3/kg。同时,研究了碳转化率和热损失对气化工艺指标的影响,其影响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914.
应用1-(2-吡啶偶氮)-2-萘酚(简写作PAN)-镍(Ⅱ)共沉淀体系,以锰(Ⅱ)为内标,在pH 9的氨性缓冲溶液中对食盐中痕量铅(Ⅱ)进行快速共沉淀富集,并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的含量,对共沉淀条件作了优选。在优化的条件下,试液中作为内标的锰(Ⅱ)及铅(Ⅲ)离子均定量地与PAN-Ni(Ⅱ)共沉淀析出。锰(Ⅱ)、铅(Ⅱ)及镍(Ⅱ)均匀地存在于沉淀中,而且在铅(Ⅱ)、锰(Ⅱ)之间或镍(Ⅱ)、锰(Ⅱ)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比例关系。因此,根据共沉淀中铅(Pb1)及锰(Mn1)的吸光度APb1,AMn1的比值即可求得铅的含量(w%),原试样中铅含量(Pb0)可由下式计算:mPb0=APb1/AMn1.mMn0。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共沉淀分离,基体干扰已予消除。此方法的检出限为3.18×10-2mg.L-1。应用于3种不同来源的食盐的分析,算得铅含量测定值的RSD(n=6)均小于4.3%,回收率测得值在95.4%至101.6%之间。  相似文献   
915.
纳米二氧化钛对痕量铅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提出了纳米TiO2分离富集,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中痕量铅的新方法.考察了铅在纳米TiO2上的吸附动力学、最佳酸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纳米TiO2能定量、快速地吸附水中的痕量Pb^2+,其静态吸附容量为17.90 mg/g.吸附在纳米TiO2上的Pb^2+可用0.1 mol/L HNO3+0.1 mol/L CH3COOH完全洗脱.对Pb2+的检出限为2.57 ng/mL, 相对标准偏差为2.5% (n=11, ρ=0.10 μg/mL),加标回收率在94.5%~102.5%之间.可用于实际水样中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916.
混沌动力系统小波变换模数的关联维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海峰  代正华  陈峰  龚欣  于遵宏 《物理学报》2002,51(6):1186-1192
关联维数是描述动力系统混沌的重要参数.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发现尽管小尺度小波变换时,奇异吸引子的整体形状发生了改变,但小波变换模数的关联维数与动力系统本身是一致的.同时仿真计算还表明,随尺度的增加,关联积分与距离的标度关系逐渐变差,但在一定范围内仍可较准确地计算出关联维数. 关键词: 混沌 关联维数 小波分析 尺度 相空间  相似文献   
917.
套管井胶结差时,地层声速的测量是一个很重要的测井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了一种过套管双源反激声波测井方法,从数据采集上压制套管波,增强地层波的信噪比。模拟计算了这种情况下双源反激的测井声波波形,并在实验室制作了1:10的套管模型井,进行了物理模拟实验。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以有效压制套管波,并能清晰地识别出地层纵波。对实测波形的分析表明,实验条件下采用双源反激方法套管波幅度能够被压制到单源激励时的0.12倍,有效提高了地层波的信噪比,并能有效提取地层波的速度。理论和物理模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为其工程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18.
李论雄  苏江滨  吴燕  朱贤方  王占国 《物理学报》2012,61(3):36401-036401
利用透射电镜在室温下对不同形态的单壁碳纳米管进行了原位电子束辐照研究.研究发现:在相同的辐照条件下随着辐照时间(或辐照剂量)的增加,两端固定的单壁碳纳米管径向收缩,且收缩速率越来越快;相同直径的轴向弯曲的单壁碳纳米管比平直的单壁碳纳米管更加不稳定;一端固定另端自由的单壁碳纳米管轴向收缩,但其直径基本不变.利用单壁碳纳米管纳米曲率效应和能量束诱导非热激活效应,对上述单壁碳纳米管不稳定性现象进行了新的、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19.
以LS-SVM算法为基础,建立了权重可优化的多因变量LS-SVM回归模型,给出了相应的算法(MIS-SVM),并从理论上说明了它与IS-SVM的关系.以64个高粱样品为实验材料,其中建模集与预测集中样品的比例为51:13.从区间[0,1]之间均匀地随机选取5组权重,根据预测平均相对误差最小的准则,按照LOO方式确定了一组合适的权重及参数,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同时分析三个化学组分蛋白质、赖氨酸和淀粉的多因变量定量分析模型.结果得到三个组分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5%,6.47%和1.3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0,0.839 2和0.882 5,而LS-SVM算法建模预测三个组分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68%,6.25%和1.47%,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1,0.831 0和0.880 0.可见MIS-SVM算法与LS-SVM算法的建模分析效果相当,且都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验证了MLS-SVM算法同时定量分析多组分含量的可行性.另外,文章也验证了不同权重对MLS-SVM算法的预测性能有一定影响,由此表明在实际多因变量建模分析中对权重进行优化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20.
周学松先生在《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上发表了题为"模糊集的取大取小算法的不合理性"一文(2005,35(11):209-212),应用模糊命题逻辑讨论了取大取小算法不合理性的根本所在.从商榷周学松先生文中的某些论述和例证入手,对模糊集的取大取小算法进行辩证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