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791篇
化学   1412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362篇
综合类   139篇
数学   396篇
物理学   1022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0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柱撑化合物Zn2Al-PW11Z的结构模型及酯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杂多化合物是性能优异的酸型和氧化型或双功能催化剂[1-4],而通式为的阴离子粘土通常具有减催化或还原催化性能[5,6].因此,从在分子及原子水平上设计催化剂,调控催化性能观点出发,人们期望将体积较大的杂多阴离子嵌入阴离子粘土层间,合成大层间距的新型柱撑微孔材料.1988年Pinnavaia等人[7]首次报导了Zn2Al-V10O28是具有2.0nm孔径分布的中微孔材料.最近,笔者将单取代型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GeW11O39Z(H2O)6-(其中Z=Ni2 和Cu2 )和缺位Keggin结构的GeW11O嵌入Zn2Al-NO3层间,合成了通道高度为0.9nm的新型柱撑…  相似文献   
922.
新型层柱催化剂ZnAl-XW(11)Z的酯化催化活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层柱催化剂ZnAl-XW11Z(X=P,Ge,B和Co:Z=V,Ti,Cr和Co等);XRD和IR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通道高度为0.99±0.01nm的层柱的结构,层间阴离子保持Keggin结构骨架;对乙酸与正丁醇的催化反应,它比HY分子筛具有更高的催化剂活性;吸附吡啶的IR测定结果表明,它同时具有有B酸和L酸两种酸性中心。  相似文献   
923.
改性γ-Al2O3担载Pt催化剂用于硝基苯加氢制对氨基苯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氨基苯酚(PAP)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医药、染料、感光材料等有机合成工业[1,2],如用于合成扑热息痛、对苯二胺类防老剂,分散染料、硫化染料及酸性染料,也可用于甲醛贮藏阻聚、抑制金属腐蚀及丙烯二聚催化剂等.在酸性介质中催化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苯酚是工业上一种有较强竞争力的生产工艺.国内外学者对Pt/C和Pt/γ-Al2O3等催化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3~5],但由于催化剂的寿命短、回收难和PAP收率低等问题,未能广泛应用.本文以稀土氧化物和TiO2等改性的γ-Al2O3作载体制备了担载Pt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还原剂及活性组分含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4.
提出以构象概念作为教学主线,论述了构象概念的意义以及构象概念与力学状态、橡胶弹性、取向态、流变性和凝聚态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925.
提出了超声辅助提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虾中三磷酸腺苷(ATP)、二磷酸腺苷(ADP)、腺苷酸(AMP)、肌苷酸(IMP)、肌苷(HxR)和次黄嘌呤(Hx)含量的方法,并研究了贮藏条件对K值的影响。称取2.0 g粉碎后的虾肉,加入10%(体积分数)高氯酸溶液20 mL,在冰水浴中均质1 min,超声提取5 min,于4℃离心2 min。用5%(体积分数)高氯酸溶液20 mL重复上述操作,合并两次上清液,用水定容至50 mL。分取5 mL,用5.0 mol·L^(-1)和2.5 mol·L^(-1)氢氧化钠溶液调节溶液酸度至pH 6.0~6.4后,再用0.048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 5.7)定容至10 mL。以Ultimate■XB-C_(4)反相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048 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pH 5.7)-甲醇混合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ATP、ADP、IMP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250×10^(-1)~1.000×10^(2)mg·L^(-1),AMP、HxR、Hx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6.250×10^(-2)~5.000×10 mg·L^(-1),检出限为0.65~2.2 mg·kg^(-1);混合标准溶液和供试品溶液中6种目标物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28%~8.7%;对实际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为75.3%~114%。方法用于测定不同贮藏温度和贮藏时间下虾样品中ATP、ADP、AMP、IMP、HxR、Hx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K值逐渐增大;并且贮藏时间一定时,贮藏温度越低,K值增大速率越慢,说明低温有利于虾的保鲜。  相似文献   
926.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炭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生物炭组分快速定量分析方法。采集了163个样品在10000~3800cm~(-1)范围内的近红外光图谱,测定了样品中的固定碳(Fixed carbon,FC)、挥发分(Volatile matter,VM)和灰分(Ash)3种组分含量。在优化建模波段,确定最佳因子数,采用多元散射校正与二阶导数光谱法对原始光谱预处理后,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构建了生物炭样品中3种组分的模型,并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LS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FC、VM和Ash的真实值和预测值的相关系数(Predicted coefficient,R_p~2)分别达到0.9423,0.9517和0.9265,预测均方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prediction,RMSEP)值分别为0.1074,0.1201和0.1243,相对预测误差(Ratio of prediction to deviation,RPD)值分别为3.51,4.28和2.03。模型对FC和VM的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定量分析方法。根据RPD值,模型对Ash的预测精度较差,需要进一步提高模型预测精准度。本方法为生物炭组分的定量分析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27.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共振瑞利散射法测定蛋白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酸性条件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离子缔合物,使共振瑞利散射(RRS)急剧增强。研究了相应的光谱特征,影响了因素和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此条件下,不同蛋白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与散射强度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在17.8ng/mL至135.4ng/mL之间,可用于多种蛋白质的测定。本法已用于合成样品以及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28.
HPLC/MS测定动物组织及尿样中的β-兴奋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微量化样品前处理技术,以固相萃取为净化方法.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方式建立了尿样及动物组织中β-兴奋剂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测定法。检测的定量限在0.15~0.6ng/g,线性范围均大于10^3,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组织样品和尿样的回收率大于70%.  相似文献   
929.
12-钨硼酸5-氟尿嘧啶盐的合成及抗癌活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5-氟尿嘧啶(5-Fu)是一种阻止肿瘤细胞嘧啶类核苷酸合成的抗代谢药物,对多种肿瘤有较好的疗效.但该药首次代谢效应显著,毒副作用较大,且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为降低毒性,提高其活性,人们从多方面对5-Fu进行化学修饰,设计合成出许多新药[1~4].近年来,多金属氧酸盐因结构独特,在抗病毒、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5~7].王晓红等[8,9]曾先后报道了杂多钨酸盐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多金属氧酸具有较强的接受电子的能力[10],能与含有N,S和O原子的有机基质作用形成新型化合物[11~14].  相似文献   
930.
胡国航  阮文娟  高峰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3,61(12):1969-1975
合成并表征了新型手性双核Salen配体1及其锰(III)配合物2(主体2)。用 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研究了主体2与四种咪唑类、四种吡啶类客体在CHCl_3中的分 子识别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咪唑客体的缔合常数按K(Im) > K (2 - Melm) > K (N-MeIm) > K (EtMelm)顺序递减;吡啶类顺序为K (PyO) > K (4-PhPyO) > K (DMAP) > K(Py),配位数n值均为2。测定了识别过程的Δ_rH_m,Δ_rS_m, 发现此类反应为放热、熵减小的过程,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与单核的 Salen锰(III)配合物3(主体3)进行比较,除EtMeIm与3的配位数为1外,其他唑 类客全的配位数均为2。就与客体的缔合能力而言,主体2比3大。用圆二色光谱( CD)研究了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