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29篇
化学   243篇
晶体学   15篇
力学   21篇
综合类   9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1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慢电子与H2O分子弹性碰撞截面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我们用H_2O分子的单中心类氖波函数推导了投射电子与H_2O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势的解析表达式,其中包含了投射电子与H_2O分子间的静电库仑相互作用、极化作用及交换作用。我们应用上述解析表达式计算了投射电子在H_2O分子场中运动的畸变波函数、分波相移(l≤5)分波截面、总截面,动量转移截面及微分散射截面。  相似文献   
92.
93.
94.
采用偏硼酸锂熔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内标法同时测定透辉石中的SiO_2、CaO、MgO、Al_2O_3、Fe_2O_3.选择合适的分析谱线,采用基体匹配和背景校正等方式有效消除了测定的干扰.试验结果表明,方法各组分的相关系数良好(r≥0.999 5),检出限分别为0.061%(SiO_2)、0.039%(CaO)、0.024%(MgO)、0.011%(Al_2O_3)、0.009%(Fe_2O_3),精密度高(RSD5%),回收率为99.0%~101.8%.所建方法应用于透辉石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外检实验室化学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5.
本文合成了一种多齿配体化合物——1,4-双(2,2′:6′,2′′-三联吡啶-4′-基)苯及其Fe/Ru金属-超分子聚合物——Poly Fe和Poly Ru,同时以喷涂在ITO导电玻璃上的Fe/Ru金属-超分子聚合物膜为工作电极、0.1 mol/L Li Cl O4水溶液为电解质,并添加K_3Fe(CN)_6为电化学互补材料,制作了系列电致变色器件.由Poly Fe和Poly Ru的组合,可以得到从Poly Fe的蓝紫色渐变到Poly Ru橙红色的彩色薄膜及其多色电致变色器件,器件响应速度快(2 s),褪色电压0.9~1.2 V,着色电压0 V,最大光学对比度约57%.添加K_3Fe(CN)_6后,器件的寿命得到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96.
GSOR,GAOR,GSSOR和GSAOR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家赣 《计算数学》1991,13(2):142-144
M.M.Martins于1986年提出了解线性代数方程组的MSOR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就是[2]中GAOR方法的特例,而且在[2]中还讨论了GSAOR方法,收敛性条件只含Jacobi迭代矩阵的谱半径,不含方程组的系数,特别是建立了GAOR或GSAOR收敛和方程组系数A为H阵的等价性,故所得结果比较好.又[1]中的定理1也是[4]中一个  相似文献   
97.
本文应用SAXS与微机模型拟合(MCMI)研究了-LB(S为芪唑杰)薄膜与SA-LB(SA为芪唑盐/花生酸镉)薄膜的微观结构与超分子结构, 以及这类LB薄膜凝聚态不稳定的原因。结果指出: 第一, 从π-A曲线可知, S与A的脂肪链可以类似于脂肪酸晶胞形成二维类晶系结构; 第二, 随着分子比R~M=S/A=0到1, S和A之间发生了人分散相至连续相的相逆转; 第三, S在二维类晶系中处于不稳定的近似伸直型的高能态构象,然而, 哑铃形的芪唑基类似于芪趋向于作倾斜状密堆砌, S的两条脂肪链则倾向于转变为稳定的全反式燕尾开的低能态构象, 仅占S分子长约2/3的脂肪链亦降低了S分子间与S-A分子间的凝聚力, 这就导致了S连续相的二维类晶系存在大量晶格缺陷, 故只能形成4~6层不稳定的Y型LB薄膜; 第四, 存放一月后, 这种不稳定的S连续相的层状超分子结构极易存坏和崩塌。  相似文献   
98.
二溴苯基萤光酮──TritonX-100高灵敏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微量锰胡家元,何小蓓,杨素清(四川大学化学系,成都,610064)关键词分光光度法,二溴苯基萤光酮,锰取代苯基萤光酮是一类应用十分广泛的高灵敏显色剂,近年已被用于许多金属离子的光度分析 ̄...  相似文献   
99.
用静态程序升温热脱附方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条件对HZSM-5分子筛的酸性和催化活性时影响。测得了不同焙烧温度和不同抽空温度下氨在HZSM-5上的热脱附谱,计算了测定条件下所相应的HZSM-5的表面酸中心数。结果表明,在HZSM-5表面上存在的两种强弱不同的酸中心随热处理温度而变化的趋势是一致的。在小于650℃时,焙烧温度对异构化的活性中心的酸强度分布影响不大。不同焙烧温度的HZSM-5上邻二甲苯异构化活性与酸中心数有对应的关系,它们随焙烧温度的变化趋势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100.
单原子催化剂兼具均相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和多相催化剂结构稳定易分离的特点,是实现统一的"大"催化理论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由于其优越的催化性能在工业催化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基于"单原子催化"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外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以不同的活性组分进行分类对单原子催化剂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单原子催化剂的发展前景,以期对于进一步构筑具有特定结构和催化功能的单原子催化剂的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