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2篇
  免费   474篇
  国内免费   800篇
化学   1410篇
晶体学   54篇
力学   365篇
综合类   137篇
数学   399篇
物理学   106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111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9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93篇
  1996年   94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83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8篇
  1956年   8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41.
溶有增粘树脂的丙烯酸酯乳液共聚及压敏胶的性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用一步法将溶有松香或氢化松香的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时,由于增粘树脂分子的自由基链转移作用使单体的转化率明显降低.先将大部分丙烯酸酯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制得种子乳液,再将溶有增粘树脂的剩余丙烯酸酯单体加到种子乳液中进行第二步乳液共聚合,可显著提高单体的总转化率.用TEM对分步聚合所得复合乳液的粒子形态进行了观察并对第二步乳液共聚合的机理进行了讨论.用分步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制得的增粘树脂 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共聚物的压敏胶粘性能较一步法有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42.
Wistar雄性大鼠经腹腔注射CdCl_2诱导其肝脏合成金属硫蛋白。取鼠肝,先经匀浆、热变性、乙醇-氯仿萃取、丙酮沉淀等步骤,后由Sephadex G-75、DEAE-52柱层析,得金属硫蛋白的两亚型Ⅰ和Ⅱ。经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每蛋白分子含有5个镉和2个锌。用枯草杆菌酶割法制备并分离了金属硫蛋白亚型Ⅱ的α结构域片段。还用NMR研究了金属硫蛋白的两个亚型及所得的α结构域片段。  相似文献   
43.
在這篇文章中要討論以游離基引發的聚合反應研究工作中的新成就。這篇文章是由四個部分組成的,相當於四個方向,在這些研究方向中近五、六年來達到了相當程度的進展。 第一部分是關於在一般聚合過程中一些基本反應步驟的詳細歷程;也包括用標記原子的研究工作。第二部分討论在聚合反應後一階段中的研究結果。這些研究工作對於高分子化合物工业生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具有很大的理論兴趣,因為這些研究工作發現了那些  相似文献   
44.
以制药工业企业三床式蓄热式热氧化炉(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 RTO)处理VOCs废气工程实例为研究对象,对RTO底部固态二次污染物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推断了固态二次污染物可能的形成机理,提出了预防性措施。结果表明:该固态二次污染物主要成分为含水率2.87%、三乙胺盐酸盐含量93.37%,邻苯二甲酸含量2.35%,其他1.41%;基于成分分析,推断固态二次污染物(三乙胺盐酸盐)的形成机理可能是由于未参与燃烧反应的三乙胺与含氯有机物经过高温焚烧产生的HCl在进出气室内相遇混合而成;基于固态二次污染物形成机理,提出了对含氯有机物单独收集处理或者采用四床式RTO等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45.
以4-乙酰氨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设计合成了14 种2-甲基-1-(4-芳基噻唑-2-基)-苯并咪唑-6-甲酸乙酯新化合物. 化合物结构经质谱、1H NMR、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等确证, 并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化合物5a的晶体结构. 生物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化合物5c(500 mg/L)对小麦白粉病菌抑制率达到95%; 化合物5e对辣椒疫霉病菌(25 mg/L)的抑制率为61.9%, 对油菜菌核病菌(500 mg/L) 抑制率高达97.2%; 化合物5k(25 mg/L) 对小麦赤霉病菌抑制率为55.1%.  相似文献   
46.
自组装共混制备PEG化基因载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含PEG链段的两亲聚合物的自组装共混, 制备了基于疏水作用力的新型PEG化非病毒基因载体. 分别选用胆固醇-聚乙二醇和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乙二醇作为共混改性剂, 研究两亲聚合物的种类对组装体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疏水驱动力的大小是获得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关键. 通过对两亲聚合物中疏水链段的选择调控, 可制备稳定的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 提高基因传递体系在生理盐溶液中的稳定性及基因转染效率. 通过自组装共混, 为新型PEG化基因超分子组装体的制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7.
为探索火腿微生物的活动与火腿质量的关系,以及如何缩短生产周期,我们进行了如下工作:火腿微生物的分离及人工接种;模拟缩短生产周期;通过火腿游离氨基酸测定以评定质量.初步试验结果表明:以分离而得的青霉4号菌株接种和以1%苯甲酸钠抑菌的两组质量较好;缩短火腿生产周期的模拟试验有一定成效,由原来的8—10个月缩短到4个月;经火腿的游离氨基酸分析表明,质量与常规生产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8.
After compositing with SiO_2 layers, it is shown that superlattice-like Sb/SiO_2 thin films have higher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240°C), larger crystallization activation energy(6.22 e V), and better data retention ability(189°C for 10 y). The crystallization of Sb in superlattice-like Sb/SiO_2 thin films is restrained by the multilayer interfaces. The reversible resistance transition can be achieved by an electric pulse as short as 8 ns for the Sb(3 nm)/SiO_2(7 nm)-based phase change memory cell. A lower operation power consumption of 0.09 m W and a good endurance of 3.0 × 10~6 cycles are achieved. In addition, the superlattice-like Sb(3 nm)/SiO_2(7 nm) thin film shows a 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0.13 W/(m·K).  相似文献   
49.
人工水雾对抗红外成像制导导弹时,会因为蒸发对流强、辐射热流弱而使水雾形成冷目标;也可能因为辐射热流过强、散热弱而形成热目标。为详细揭示该现象,以Mie理论为基础,通过辐射传递方程和能量守恒方程的耦合计算,建立了水雾红外隐身产生冷目标或热目标效应的数学模型。应用蒙特卡洛法与本文算法作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将水雾视为吸收、发射、各向异性散射介质,考虑水雾自身辐射、多重散射和各种换热过程,比如辐射热流、两相流的热传导、热对流、紊流热扩散以及雾滴蒸发等,反映了水雾热遮蔽所产生的冷/热目标效应。  相似文献   
50.
胡经国  StampsRL 《中国物理》2006,15(7):1595-1601
The rotational anisotropies in the exchange bias structures of ferromagnetism/antiferromagnetism 1/antiferromagnetism 2 a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odel, in which the antiferromagnetism is treated with an Ising mean field theory and the rotational anisotropy is assumed to be related to the field created by the moment induced on the antiferromagnetic layer next to the ferromagnetic layer, we can explain why in experiments for ferromagnetism (FM)/antiferromagntism 1 (AFM1)/antiferromagnetism 2 (AFM2) systems the thickness-dependent rotational anisotropy value is non-monotonic, i.e. it reaches a minimum for this system at a specific thickness of the first antiferromagnetic layer and exhibits oscillatory behaviour. In addition, we find that the temperature-dependent rotational anisotropy value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