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化学   36篇
物理学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SAPO-34分子筛晶化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采用XRD,SEM,IR和CP/MAS及MASNMR等手段,对快速水热合成SAPO34分子筛的全过程进行了监测,研究了由原始凝胶到SAPO34结晶体过程中固相物质的组成结构随晶化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APO34晶核的形成过程既是一个硅氧、磷氧和铝氧四面体由无序排列的胶团到有序排列的晶格骨架的重排过程,同时又是羟基缔合脱水环化的过程.晶化分为晶化前期和晶化后期两个阶段.晶化前期,硅原子直接参与晶核的形成和晶粒的长大过程,生成Si(4Al)结构;晶化后期,少量硅以同时取代一对磷铝原子的方式进入分子筛骨架形成Si(3Al),Si(2Al),Si(1Al),Si(0Al)等多种硅结构.但在整个晶化过程中Si(4Al)结构的生成并不排除硅单独取代磷机理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32.
 利用阳极氧化方法制备了具有规整的可控孔洞尺寸的多孔Al2O3 膜,并以此模拟实际的催化剂载体制备了负载银催化剂. 采用扫描电镜、能量分散谱、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研究了多孔阳极氧化铝的孔洞大小对负载的银粒子团聚的影响. 结果表明,载体孔洞尺寸对银粒子团聚可能起到限制作用,而且这种限制作用随载体孔洞尺寸增大而减小. 当载体的孔洞尺寸约为50 nm时,随温度升高银粒子的团聚和生长都不明显; 当载体的孔洞尺寸约为200 nm时,随温度升高银粒子发生一定程度的团聚和生长,但孔洞尺寸的限制作用仍存在. 这种载体尺寸的限制作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团聚.  相似文献   
33.
氧在Mo(100)上的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4.
根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名誉教授田丸谦二的建议,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与日本田中贵金属工业株式会社就举办中日贵金属学术讨论会达成了协议。为增进中日友谊,双方一致同意在田中株式会礼成立100周年之际,于1987年5月10日—14日在大连市举办中日双边小型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35.
中日美第三届催化学术讨论会于8月7日到11日在厦门市科技交流中心举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蔡启瑞、郭燮贤、闵恩泽,日本的田丸谦二、田部浩三教授,美国的贝尔、魏尔斯教授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140多人参加了会议. 这次学术讨论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中国化学会催化委员会负责学术活动,厦门大学和福建省化学会负责会务工作.会议得到了厦门市政府大力支持,厦门市副市长毛涤生同志代表厦门市政府向大会致贺词.  相似文献   
36.
37.
Cu/C-Nafion复合电极上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备性电解的结果表明,硝基苯在Cu/C-Nafion膜复合电极上的还原产物只有苯胺,可能与电极/Nafion界面的弱酸性环境和其还原中间产物本羟胺在界面的扩散较仅有关.生成苯胺的电流效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反应液中硝基苯浓度的增大出现一个最大值.这可能是硝基苯的电化学还原过程受某种粒子的扩散控制、峰电流取决于硝基苯在Nafion膜中的溶解度所致.  相似文献   
38.
利用高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 H R E E L S) 和热脱附谱( T D S), 研究了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上的吸附态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120 K 时, 在 M o(100)c(2×2) N 表面低暴露量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分子吸附, 解离生成的15 N 在1 230 K 与另一15 N 原子或氮化钼中的14 N 原子并合、脱附. 在升温时大部分分子吸附的15 N O 发生解离和反应, 解离生成的15 N 原子与另一15 N 原子生成15 N2 而脱附, 或与表面残存的15 N O 生成15 N2 O 脱附. 15 N2 O 的脱附峰温与 Mo(100)表面相比, 升高了约150 K, 可能与形成氮化钼后电子由金属钼向非金属氮转移有关. 电子能量损失谱( E L S)表明, 15 N O 在 Mo(100)c(2×2) N 表面生成了一种新的14 N15 N O 物种. 300 K 时, 低暴露量的15 N O 在 M o(100)c(2×2) N 表面解离吸附; 高暴露量时, 存在分子吸附的15 N 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