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97篇
化学   213篇
晶体学   22篇
力学   48篇
综合类   12篇
数学   147篇
物理学   30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21.
涂彪  施梳苏  刘峰 《中国物理C(英文版)》2019,43(5):054106-054106-5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UrQMD model, by tracing the number of initial quarks in protons, we study the elliptic flow of protons with 3, 2, 1, 0 initial quarks and anti-protons in Au+Au collisions at SNN~(1/2)= 7.7, 11.5, 39,200 GeV. The difference of elliptic flow between protons with 2, 1, 0 initial quarks and anti-protons is smaller than 0,or consistent with 0,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of elliptic flow between transported protons(with 3 initial quarks)and anti-protons is larger than 0 at 7.7, 11.5 and 39 GeV. This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STAR results at 7.7 and 11.5 GeV, but overestimates the STAR results at 39 GeV. The yield of transported protons with 3 initial quarks is smaller than of protons with 2 and 1 initial quarks, and v_2 of all protons is much smaller than the STAR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of the v_2 difference of elliptic flow between transported protons and anti-protons in the UrQMD model partly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protons and anti-protons observed in the Beam Energy Scan program at the Relativistic Heavy Ion Collider(RHIC).  相似文献   
122.
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墨烯独特的二维空间结构使其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超大的比表面积,被认为是颇具潜力的新型储能材料,是目前储能研究的热点之一。 但是石墨烯易团聚、表面光滑且呈惰性而不利于与其它材料的复合,导致其应用受到限制。 石墨烯掺氮可改变其电子结构,增加表面的活性位,从而提高其应用于储能器件时的电化学性能。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氮掺杂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锂空电池以及锂硫电池等化学储能领域中的应用,指出了目前氮掺杂石墨烯在制备和储能应用中关注的核心问题,并对氮掺杂石墨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3.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产生了大量的图像信息.为了减少图片占用的存储空间,提高图像质量,提出了一种将主成分分析(PCA)和分层树集合划分(SPIHT)压缩算法相结合的有损图像压缩算法.首先对图像进行主成分分解,选取主要特征值进行压缩,再利用SPIHT算法将图像分解成不同子带的小波系数进行压缩,对SPIHT压缩系数进行哈夫曼编码,实现图像二级压缩.将本文提出的算法与SPIHT、SPIHT的哈夫曼编码、JEPG2000、PCA压缩算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算法较其他压缩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在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能获得更高的PNSR和SSIM.  相似文献   
124.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圆二色谱、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负染-透射电镜、等温滴定微量热等实验方法系统地探讨了咪唑型离子液体与牛血清蛋白(BSA)的缔合特性.结果发现,离子液体[Bmim]Cl的加入使得BSA的紫外吸收强度增加,同时也会导致其荧光猝灭,并且这种猝灭是静态猝灭.同步荧光的研究结果表明,[Bmim]Cl分子可与蛋白质中接近色氨酸残基的区域发生相互作用,使蛋白质的构象和内部的疏水结构发生改变;负染色法透射电镜直观地显示了加入离子液体后形成的蛋白质-离子液体复合物结构逐渐变大;圆二色谱和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表明:在离子液体与BSA缔合过程中,离子液体的加入使得BSA二级结构中的α-螺旋和β-折叠的含量降低,从而引起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表面张力法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法进一步证实上述缔合作用为静电作用和疏水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离子液体的烷基链与BSA疏水内腔之间的疏水作用是离子液体与BSA缔合的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干法分解样品,应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大黄鱼肌肉中、Ca、Cu、Zn、Fe、Mn、Cd、Pb的含量。研究了不同元素的仪器最佳工作条件、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大黄鱼中各元素间相互不干扰,可在同一份制备液中进行7种元素的分别测定。结果表明,大黄鱼肌肉中Ca、Cu、Zn、Fe和Mn含量分别为303.36、1.51、21.98、164.33、1.33μg/g,Cd、Pb未检出。方法加标回收率为93.9%—104.0%,相对标准偏差(n=8)为1.1%—2.5%,测定方法简单易行,方便快捷,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26.
提出了用磷酸铈(CePO4)作为共沉淀捕集剂分离富集CoSO4溶液中的痕量Pb2+,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AAS)测定的方法。共沉淀效率受pH、Ce(NO3)3和H3PO4溶液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溶液pH3.0~4.0时,CePO4能够定量共沉淀CoSO4溶液中的Pb2+,对于20mL的样品溶液,方法的检出限为5.59×10-2mg/L,铅的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8.32%,排除了基体干扰,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7.
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作了评述,对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引用文献48篇.  相似文献   
128.
致癌性多环芳烃萘、蒽、芘的分析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薄层色谱(TLC)、紫外光谱(UV)、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多环芳烃(PAHs)萘、蒽、芘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TLC中使用环己烷:氯仿(5:4,V/V)作为展开剂时,三者的R,值分别为0.78、0.65和0.72;用UV法在溶液中测定了三者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303、380、338nm;当流动相为甲醇:水(9:1,V/V)时三者在RP—HPLC中的保留时间为4.179、5.190、6.178min,5次重复RSD分别为1.1%、1.8%、0.91%,并用于实际水样中萘、蒽、芘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9.
热环境中粘贴压电层功能梯度材料梁的自由振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上下表面粘贴压电层的功能梯度材料Euler-Bernoulli梁在升温及电场作用下的屈曲和自由振动行为.在精确考虑轴线伸长基础上,建立了压电功能梯度材料层合梁在热-电-机载荷作用下的几何非线性动力学控制方程.其中,假设功能梯度材料性质沿厚度方向按照幂函数连续变化,上下压电层为各向同性均匀材料.在小振幅和谐振动假设下,上述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组被转化为两套相互耦合的常微分方程组,即过屈曲问题的控制方程和过屈曲构形附近的线性振动控制方程.采用打靶法数值求解上述两个耦合的常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获得了在均匀电场和横向非均匀升温场作用下两端固定压电.功能梯度材料层合梁在屈曲前和过屈曲构型附近的自由振动响应.绘出了梁的过屈曲平衡路径以及前3阶固有频率随热、电载荷及材料梯度参数变化的特性曲线.结果表明,梁的前3阶频率在屈曲前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在进入过屈曲后它们却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通过施加电压在压电层产生拉应力可有效地提高粱的热屈曲临界载荷,从而提高其固有频率.  相似文献   
130.
在文[1]中作者对椭圆中看似毫无相干的问题围绕着定值e2-1进行展开探讨,得到一系列和谐统一的几何性质,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因此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与斜率乘积为定值e2-1相关的椭圆的性质,也得到许多有趣的性质,权当抛砖引玉,共同欣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