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93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57篇
综合类   8篇
数学   69篇
物理学   17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511.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ZrO2复合氧化物载体,采用浸渍法负载铂和电正性金属(M=Re、Sn或In)制备了Pt/TiO2-ZrO2和Pt-M/TiO2-ZrO2催化剂,用于糠醛液相选择性催化氢化制糠醇。利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单金属铂催化剂相比,加入电正性金属(M=Re、Sn或In)后,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双金属催化剂具有更高的催化性能,催化活性增加的顺序与电正性金属的电负性大小次序一致,均为Re>Sn>In。其中,加入铼的催化剂效果最佳,糠醛转化率100%,糠醇的选择性达到95.7%。  相似文献   
512.
二氧化钛涂覆多壁碳纳米管的制备及可见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反应性模板, 金属钛粉为钛源, 采用熔盐法制备碳化钛涂覆的MWCNTs中间体, 然后通过控制氧化制备二氧化钛涂覆的MWCNTs复合光催化剂. 考察了熔盐反应温度、MWCNTs和钛粉的摩尔比及氧化温度等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的影响. 采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技术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表征; 以亚甲基蓝(MB)溶液的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 考察了催化剂的可见光(λ>420 nm)催化活性. 结果表明: 所制备的催化剂基本保持了原始MWCNTs的纤维状形貌, 二氧化钛涂层在MWCNTs表面分布均匀, 并与MWCNTs之间结合紧密, 形成了Ti-O-C键. MWCNTs增强了污染物亚甲基蓝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 Ti-O-C键的形成使得在二氧化钛价带附近形成了杂质能级, 提高了对可见光的吸收和利用, 因此所制备的TiO2/MWCNTs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可见光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513.
建立了同时测定水产品中8种青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青霉素C、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以青霉素G-D7为内标,样品经80%乙腈水溶液提取,c18吸附剂分散固相萃取净化,超滤管过滤后进行分析.采用HyPURITY C18色谱柱,以乙腈(含0.1%甲酸)-0.1...  相似文献   
514.
为了研究不锈钢渗铜层的纳米力学性能,本文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制备了渗铜层。利用纳米压入硬度仪,采用连续刚度测试法,对渗铜层以及不锈钢基体的表面和横截面的纳米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了纳米压入过程的载荷-压入深度曲线,发现渗铜层抵抗外载荷的能力低于不锈钢基体。并得到了渗铜层和不锈钢基体的表面、横截面方向的硬度以及杨氏模量,经对比得到渗铜层的杨氏模量和硬度都要比不锈钢基体的低,并且渗铜层的力学性能表现出各向异性。对纳米压入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渗铜层在小尺度压入时硬度和杨氏模量表现出明显的"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515.
本文提出了一种外方内圆双管四角填充泡沫铝的新型吸能盒设计,开展了准静态轴压实验研究,分析了新型填充结构中各组分相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胶合作用对填充吸能盒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新型填充吸能盒的轴压力平稳程度、总吸能和比吸能都较无填充吸能盒更优.胶合作用除略微增大吸能盒载荷波动度外,对其余性能均有优化作用.胶合新型...  相似文献   
516.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胞嘧啶一水复合物质子转移引起的氨-酮式、氨-烯醇式与亚胺-酮式互变异构反应机理进行了计算研究,获得了互变异构过程的反应焓、活化能、活化吉布斯自由能和质子转移反应速率常数等参数。将Onsager反应场溶剂模型用于水相的计算,结果表明,胞嘧啶一水复合物无论在气相中...  相似文献   
517.
采用蒸氨法制备了一种高效的铈改性铜/六方介孔二氧化硅(xCe-Cu/HMS)催化剂,用于草酸二甲酯(DMO)气相化学选择性氢化成乙二醇(EG)。铈助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性能,在引入1.2%的铈后,催化剂的性能最好。在温和的条件下(200℃,2.0MPa, H2/DMO=100, LHSVDMO=1.2h-1), DMO转化率和EG选择性分别达到了99.6%和96.3%。表征结果显示,Ce修饰的Cu/HMS可以增强Cu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善Cu的分散性,并保持适当的Cu+/(Cu++Cu0)的比例。本研究采用简单、低成本的路线,合成了具有优良催化性能的Ce改性的Cu-HMS催化剂,实现了在温和的条件下DMO向EG的高选择性转化。  相似文献   
518.
我们在真空离子束溅射设备中制备了Co-SiO2颗粒膜,其结构和磁性分别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TEM)和铁磁共振(FMR)来研究。TEM分析表明Co纳米颗粒相互独立地分布在SiO2介质中,且尺寸分布非常窄。室温转角FMR实验显示薄膜具有单轴各向异性,变温FMR实验被用来研究在100-300K温度范围内的颗粒间相互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我们利用一理论模型计算了颗粒集合体中的铁磁部分所占比例和超顺磁部分所占比例)。我们发现颗粒间相互作用强度除了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Co颗粒的尺寸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