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5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313篇
化学   440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23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149篇
物理学   62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水热合成了2个以D-樟脑酸(D-H2cam)与1,4-二(咪唑-1-基)丁烷(1,4-bimb)为配体的配位聚合物:[Co(D-cam)(1,4-bimb)]n·4nH2O(1)和[Ni(D-cam)(1,4-bimb)]n(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RD分析,热重,和磁性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测定了这两个聚合物的磁性。结构分析表明,1为P2空间群,其链状结构由氢键作用连接形成二维结构;2为Pna21空间群,呈四重穿插的dia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42.
程博闻 《高分子科学》2014,32(6):786-792
A new strategy was developed to fabricate superhydrophobic nylon 6 nanofibers, in which the blend solutions of poly(dimethylsiloxane)(PDMS) prepolymer and nylon 6 was spun using an innovative solution blowing process, and then the PDMS prepolymer contianning nanofibers were cured to obtain PDMS/nylon 6 nanofiber mats. Morphology, surface composition, non-wetting property and protective perform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dition of PDMS prepolymer improved the spinnability of the spinning solutions, and the PDMS/nylon 6 nanofibers had smooth surfaces and diameters from 100 nm to 350 nm. The presence of PDMS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nanofiber mats, showing water contact angles of 132° to 161° for PDMS contents of 1 wt% to 3 wt%. The PDMS/nylon 6 mats also possessed excellent protective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potential application of the novel nanofiber mats in protective clothing.  相似文献   
43.
质子交换膜(PEM)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组件之一,具有隔绝阴阳极、提供质子传递通道和阻止燃料渗透的作用. 商业化应用的全氟磺酸PEM存在燃料渗透严重、高温条件下导电性差和成本高的问题,开发性能优良的聚合物PEM显得很有必要. 本文讨论了近年来聚合物PEM的研究进展,分别从聚合物的主链、支链和交联结构角度介绍了分子结构对薄膜相分离、质子导电性、稳定性和电池性能等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燃料电池用聚合物PEM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4.
The equation of state of MgSiO3 perovskite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high temperature is simulated using the molecular dynamics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is very successful in accurately reproducing the measured molar volumes of MgSiO3 perovskite over a wide range of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 The simulated equation of state of MgSiO3 perovskite matched experimental data at up to 140GPa at 300 K, as well as the fitting data of others and results from the first-principles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The simulated equations of state of MgSiO3 perovskite at higher temperatures and higher pressures also correspond to the other calculations. In addition, the volume compression data of MgSiO3 perovskite is simulated up to 120 GPa at 300, 900, 2000 and 3000 K,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45.
以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离子液体[BMIM]PF6既作为溶剂又作为支持电介质, 通过恒电流、循环伏安等方法制备聚(3-溴噻吩)(PBrT)膜. 采用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PBrT膜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 用热重和差热分析法(TG-DTA)研究聚合膜的热稳定性, 并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计时电流和计时吸收曲线研究该聚合膜电化学和电致变色的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 与传统方法比较, 在离子液体[BMIM]PF6中制备的PBrT膜更致密、光滑, 具有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和充放电能力, 电活性高, 热稳定性好. 以该方法制备的PBrT膜颜色变化明显, 响应时间快(0.5 s), 同时由于离子液体具有电位窗宽、导电率高、可循环利用等优点, 因此在电化学聚合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
1INTRODUCTION 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is a key pathogen in man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In a Canada-wide surveillance study published in1999,it was reported that21.2%of pneumococcal tested were interme-diately susceptible or resistant to penicillin.As the newer respiratory fluoroquinolones are active aga-inst both penicillin-susceptible and penicillin-resis-tant isolates of S.pneumoniae,they will b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in the futur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caused by this pathoge…  相似文献   
47.
三体轨道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翔宇  乔栋  程潏 《力学学报》2021,53(5):1223-1245
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问题是航天动力学领域中的经典问题, 具有丰富的理论与工程意义, 并将在人类由近地延伸到深空的航天活动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回顾并总结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相关研究进展, 并结合未来的深空探测的发展趋势, 展望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研究中的热点与挑战. 首先阐述了三体问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简要回顾了三体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历程. 其次, 系统概述了三体系统平衡点附近的局部运动特性, 介绍了平衡点附近周期轨道解析与数值求解方法, 给出了拟周期运动的最新进展. 同时总结了共振轨道、循环轨道、自由返回轨道等三类三体系统全局周期运动的动力学特性与研究进展. 再次, 从不变流形理论和弱稳定边界理论两个方面综述了三体系统中低能量转移与捕获轨道设计的研究进展. 最后, 综述了三体系统轨道动力学在编队飞行、导航星座设计两方面的应用, 并展望了全月面覆盖轨道设计、三体系统下的小推力轨道优化和三体系统的三角平衡点开发利用中值得关注的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48.
程怀玉  季斌  龙新平  槐文信 《力学学报》2021,53(5):1268-1287
利用大涡模拟方法及一个考虑气核效应的欧拉$\!-\!$拉格朗日新空化模型, 对绕NACA0009水翼叶顶间隙泄漏涡(top-leakage vortex, TLV)及其空化流动开展了高精度的模拟, 结果显示数值模拟与实验吻合较好.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不同间隙大小对TLV空化的演变行为及其发生前后TLV强度、气核分布以及切向速度分布等特征参数的变化规律, 分析了TLV空化对TLV演变行为及其特征参数的影响机制. 结果表明, 空化发生后, TLV的强度主要受片空化演变行为的影响, TLV空化对其自身强度的影响较小. 此外, 间隙越小, 片空化越不稳定, TLV的强度也会呈现相应的准周期性波动. 随着间隙的逐渐增大, 片空化强度逐渐减小, 其不稳定性也逐步减弱, TLV强度逐渐恢复至无空化时的水平, 其波动也会逐渐减小. 空化对涡心处气核分布会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 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空化发生后TLV在空间上的稳定性以及TLV空化的强度. 此外, 空化发生后, TLV半径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大, 且在空化区域外围形成``类刚体旋转'的切向速度分布特性,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空化生长引起的膨胀过程以及流动的黏性作用.   相似文献   
49.
程若然  张春利 《力学学报》2020,52(5):1295-1303
温度改变产生的极化电势可对压电半导体结构内的物理量进行有效调控, 这在穿戴电子器件及与温度相关的半导体电子器件中有重要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针对在多个局部均匀温度变化作用下的压电半导体杆结构, 采用一维热压电半导体多场耦合方程, 基于线性化的漂移-扩散(drift-diffusion)电流模型导出了问题的解析解. 以两个局部温度载荷情况为例, 数值分析了局部温度改变对压电半导体内位移、电势、电位移、极化强度、载流子分布等物理场的影响. 对于温度改变较大的情况, 在COMSOL软件的PDE模块中, 采用非线性电流模型, 进行数值模拟. 研究结果表明: 由于两个局部区域的温度改变, 在半导体杆内形成了局部势垒和势阱, 不同的温度改变量和作用区域会产生不同高度/深度的势垒/势阱, 为基于压电半导体的热压电电子学器件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0.
ANPZ的合成及ANPZ·DMSO(1:1)晶体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氮杂环化合物被认为是理想的高威力含能材料,因为这些化合物大多具有高的分子密度、低易损性和正的生成焓[1].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ANPZ)是一种富氮杂环含能材料,也是合成新型高能钝感含能材料2,6-二氨基-3,5-二硝基吡嗪-1-氧化物(LLM-105)的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