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飞秒激光与靶相互作用产生超热电子,随后超热电子与靶原子碰撞,通过kα、kβ等散射过程,可辐射高亮度、飞秒级X射线,在原子与分子物理、生物及医学等领域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论文首先对飞秒激光驱动X射线源的发展进行简要叙述,然后对X射线源中的超热电子与靶相互作用进行研究.超热电子的产生由靶材对光脉冲的非碰撞吸收机制决定,X射线的产生由超热电子决定.研究超热电子、靶参数对X射线产额的影响,确定最佳参数值,可指导驱动激光脉冲参数的选择,以获得更大的X射线光子产额.使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可研究超热电子动能及入射角、靶材(Cu靶)厚度对靶材上、下表面X射线辐射光子产额的影响,分析确定最佳超热电子动能及最佳靶厚.驱动激光强度与超热电子动能的定标关系表明:需要合理选择驱动激光参数,使真空加热机制主导超热电子产生过程,以在合适的激光脉冲强度下获得最大X射线光子产额.  相似文献   
12.
北京慢正电子强束流运行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正电子强束流采用高能脉冲电子束流轰击金属钽靶, 以产生正负电子对的方式提供正电子, 作为慢正电子束流方法学研究和薄膜材料缺陷研究的束流基础. 本文是在该装置实现运行后, 对慢正电子束流的强度、能散、形貌等运行性能的测试工作的介绍, 以及慢正电子湮没多普勒测量系统的调试和标准样品的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13.
北京慢正电子强束流是利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电子直线加速器电子打靶产生的高强度低能单色正电子束流. 为了提高强束流的机时利用效率和节省强束流用于新建实验站的调试机时, 设计了一套基于22Na放射源的慢正电子束流装置插入到强束流输运线上. 22Na放射源慢正电子束流插入装置主要包括22Na放射源及慢化体、E×B能量选择器、多级静电加速管、磁场输运系统、真空系统、高压绝缘和辐射防护措施等.  相似文献   
14.
通过蒸发诱导自组装技术制备了具有不同有序结构的介孔SiO2薄膜,并采用同步辐射X射线反射率以及慢正电子束流技术对其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旋涂速率的增加,介孔结构由三维立方向二维六角结构转变,同时平均孔隙率随转速增加而减小.利用各向同性无机孔收缩模型和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探讨了薄膜结构和正电子湮没参数的内在联系. 关键词: 同步辐射 X射线反射率 Doppler展宽 正电子素飞行时间谱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 Co3O4, 考察了焙烧和预处理条件对其结构、低温催化氧化 CO 性能的影响. 热重分析表明, 未经焙烧的样品以 Co(OH)2CO3 的形式存在, 150~400 oC 空气气氛中焙烧后, 样品以立方相 Co3O4 的形式存在. N2 吸附-脱附法、X 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及活性测试结果表明, 以纳米颗粒物存在的 Co3O4 的比表面积、颗粒尺寸、催化氧化 CO 活性与焙烧温度密切相关. 正电子湮没寿命谱、O2-程序升温脱附与定温条件下 CO 氧化测试结果表明, 合适温度 (150~250 oC) 下 N2 预处理有利于 Co3O4 表面氧空穴团的形成, 它在吸附活化分子氧以及 CO 催化氧化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 同时讨论了预处理作用下Co3O4表面氧空穴的再构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tense slow positron beam at IHEP with regard to its two main components. The Variable-Energy Positron Lifetime Spectroscopy (VEPLS) based on the pulsing system consisting of a chopper, a prebuncher and a buncher has been constructed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materials science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 time resolution of the VEPLS can easily reach about 386ps with a peak-to-background ratio of about 600:1. A plugged-in 22Na positron source section for adjusting the newly built experimental station and for increasing the beam operation efficiency has been constructed. A slow positron beam with an intensity of 2.5×105e+/s and the beam profile whose diameter is 10mm has been obtained; the moderation efficiency of the tungsten mesh moderator reaches 5.1×10-4 as calculated with an original positron source activity of 52mC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