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8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72篇
化学   331篇
晶体学   14篇
力学   146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119篇
物理学   22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为21世纪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问题.光催化氧化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环境问题最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环境领域的研究热点.众所周知,二硫化钼(MoS2)可以被可见光激发产生电子-空穴对,但是由于其氧化还原电势并不高,抑制了氧分子活化的量子效率,且激发后的光生载流子容易复合,导致光催化效率不高.因此,迫切需要对MoS2光催化材料进行修饰与改性,采用提高光催化过程中活性氧(ROSs)的量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银钒氧化物(AgVO3,Ag2V4O11,Ag3VO4和Ag4V2O7等)因其在锂电池、传感器和光催化剂领域的应用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其中,AgVO3具有较窄的带隙和高度分散的价带,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水热法成功制备了AgVO3/MoS2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等表征技术研究了所制光催化剂的物相结构、样品形貌和光学性能.以四环素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于AgVO3/MoS2复合光催化剂的降解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gVO3质量比从1.0 wt%增加到3.0 wt%,所得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不断提高;当进一步增加AgVO3的质量时,复合催化剂的活性逐渐降低.这是由于过多的AgVO3的引入导致在光催化剂表面形成电子-空穴对复合中心,增加了载流子复合几率.因此,AgVO3/MoS2复合光催化剂中AgVO3的最佳质量比为3.0 wt%,其降解速率常数为0.0087 min–1,分别是MoS2(0.00509 min–1)和AgVO3(0.00495 min–1)的1.71和1.76倍.由于AgVO3改性后的MoS2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能促进O2的吸附/活化,加速MoS2表面生成H2O2的双电子氧还原反应,从而产生更多的ROSs.利用电子自旋共振光谱、POPHA荧光检测和自由基捕获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来阐明ROSs的形成机理.同时,ROSs的产生会加速消耗AgOV3导带上的电子,为降解污染物留下更多的空穴.本文为表面催化工程促进ROSs生成的合理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在环境治理中得到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92.
纳米铜粉样品(0.5000g)用8mol·L~(-1)硝酸溶液20mL溶解,用水定容至100mL,从上述溶液中分取10.0mL用0.3mol·L~(-1)硝酸溶液定容至50 mL。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溶液中钴、银、锑、锡、钡、铅等6种微量元素。以115In和205 Tl作为内标对测定的基体效应进行了校正,采用测定元素同位素以消除和减少质谱干扰。6种元素的检出限(3s)为0.002~0.074μg·L~(-1)。加标回收率为94.0%~103%,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11)均小于5.0%。  相似文献   
193.
导电高分子在光、电、磁等领域表现出的广泛应用前景 ,使它成为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 .然而 ,早期发现的导电高分子的不溶不熔性 ,使它在可加工性和机械性能等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 .核 /壳结构导电高分子与单分散技术的结合 ,无疑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目前仅有的少量文献主要集中报道微米和亚微米级单分散核 /壳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 ,大多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合成 .微米级的种子乳液通常采用以醇为分散介质的分散聚合方法制备 [1~ 3] ,由于种子分散体系要经反复离心分离 ,除去醇类 ,重新分散在水相中再进行核 /壳导电高分…  相似文献   
194.
近年来,分析测试数据已广泛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处理,文献报道的多是针对特定任务的单元程序,远不能适应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处理多样性的要求。本文研究和开发了分析测试中常用数据统计处理的通用综合程序系统,操作方便,调用灵活,在单元程序的基础上,可以组合成各种综合程序,以满足不同分析测试数据统计处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5.
建立了同时检测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微囊藻毒素-RR、微囊藻毒素-YR及微囊藻毒素-LR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样品粉碎后,用乙腈-水-甲酸(89 ∶ 10 ∶ 1,v/v/v)提取目标物,C18分散固相萃取柱净化,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 C18色谱柱分离,乙腈和水梯度洗脱,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定性分析,基质匹配标准曲线外标法定量。考察了提取溶剂及吸附剂种类对提取效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并优化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该法在各自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54;检出限为5~10 μg/kg,定量限为15~40 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62.3%~101.2%。该方法前处理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高效,适用于淡水鱼中柱孢藻毒素、节球藻毒素和微囊藻毒素的有效检测。  相似文献   
196.
南极洲Nelson冰帽排钻冰芯内的火山灰与冰川物质平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采自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Nelson冰帽一条断面上三支排钻冰芯内火山灰碎屑物成分进行了研究。根据1967—1970年期间欺骗岛(Deception Island)火山喷发物主要成分资料分析,认为这三层火山灰应属1970年欺骗岛火山喷发后的沉积物。据此可知,过去20年中,Nelson冰帽顶部GW处近年来的平均积累速率为1200g·cm~(-2)·a(-1)。冰帽中部N30处的平均净积累量为700g·cm~(-2)·a(-1),边缘N50处则仅为6g·cm(-2)·a~(-1)。以此次火山灰为标记推知,Nelson冰帽东部的年净积累量高于北部。  相似文献   
197.
提出了成键原子的生物活性值(ai),并建立其连接性指数(mA).其中的0A、1A与取代芳烃对斜生栅列藻、日本长腿蛙蝌蚪、绿藻等三种生物的急性毒性关连,相关系数(R)依次为0.9516、0.9564、0.9335,优于相应文献的研究成果.证明mA与取代芳烃生物活性的相关性优于著名的Kier指数(mXv).  相似文献   
198.
邓勃  秦建侯 《大学化学》1986,1(4):28-35
信息理论在分析测试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拟就此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一、分析信息产生的过程分析测试的目的,就是要准确、迅速而经济地提供有关被分析物质组成的信息。定性分析信息是确定试样中是否存在欲检测的组分,确切地说,就是确定欲检组分是否以大于所用检测方法检出限的含量存在于试样中。定量分析信息是确定欲检组分在试样中的含量。因此,分析测试可以看作一个获取有关物质化学组成信息的过程,分析方法可以看作产生分析  相似文献   
199.
对碳酸二甲酯(DMC)与4,4′-二苯甲烷二胺(MDA)合成4,4′-二苯甲烷二氨基甲酸甲酯(MDC)的反应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质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氢谱等手段,对反应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了分离、组成结构分析和确认。研究结果表明,该反应是一个经过中间产物的串联反应,主产物为MDC,中间产物结构为4-(4′-氨苯基)苯甲烷氨基甲酸甲酯。  相似文献   
200.
C5烷烃分子在AlPO4-5分子筛中吸附的分子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分子水平计算机模拟方法研究了环戊烷、正戊烷和2-甲基丁烷在AlPO4-5分子筛中的吸附,得到了有关吸附平衡常数、吸附热、吸附等温线以及平均势能等。结果表明,在373 K,2-甲基丁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473 K,环戊烷的饱和吸附量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573 K,在所测试的压力范围内,环戊烷的吸附量都高于其他两种异构体,2-甲基丁烷的吸附量高于正戊烷。C5烷烃分子在AlPO4-5中吸附量的不同是由于他们在分子筛中的排列方式不同而引起的。低吸附量时C5烷烃分子平均势能不随吸附量变化;高吸附量时平均势能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降低;而2-甲基丁烷和环戊烷分子的平均势能变化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