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2篇 |
免费 | 96篇 |
国内免费 | 137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264篇 |
晶体学 | 14篇 |
力学 | 57篇 |
综合类 | 7篇 |
数学 | 65篇 |
物理学 | 22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16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18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22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24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0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Ionic conductivity study on electron beam irradiated polyacrylonitrile-polyethylene oxide gel 下载免费PDF全文
Different mass percent polyacrylonitrile (PAN)-polyethylene oxide (PEO) gels were prepared and irradiated by an electron beam (EB) with energy of 1.0 MeV to the dose ranging from 13 kGy to 260 kGy.The gels were analys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um,gel fraction and ionic conductivity (IC) measurement.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el is crosslinked by EB irradiation,the crosslinking degree rises with the increasing EB irradiation dose (ID) and the mass percents of both PAN and PEO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crosslinking;in addition,EB irradiation can promote the IC of PAN-PEO gels.There exists an optimum irradiation dose,at which the IC can increase dramatically.The IC changes of the PAN-PEO gels along with ID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IC rapidly increasing region,IC decreasing region and IC balanced region.The cause of the change can be ascribed to two aspects,gel capturing electron degree and crosslinking degree.By comparing the IC-ID curves of different mass percents of PAN and PEO in gel,we found that PAN plays a more important role for gel IC promotion than PEO,since addition of PAN in gel causes the IC-ID curve sharper,while addition of PEO in gel causes the curve milder. 相似文献
33.
34.
35.
对核子内部结构的研究是当前理论和实验研究的重要前沿,高能散射实验是探索核子结构的理想工具。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计划在已开建的强流重离子加速器项目(HIAF)的基础上,升级建造中国极化电子离子对撞机(EicC)。EicC将提供质心系能量为15~20 GeV的电子和质子双极化束流,对撞亮度设计指标为2×1033 cm-2s-1,离子束的有效冷却是EicC实现亮度目标的关键。针对离子束流初始发射度大、能量高、流强强的特点,EicC采用两级束流冷却方案,首先在增强器(BRing)中利用常规直流电子冷却器降低离子束流发射度,其次在对撞环(pRing)中采用基于能量回收型直线加速器(ERL)的高能束团冷却系统,抑制对撞过程中的离子束发射度增长。以质子束为例,模拟研究了EicC束流冷却装置中电子束的尺寸、温度、冷却段的磁场和束流光学参数对冷却速率和冷却过程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满足亮度要求的束流冷却参数。 相似文献
36.
37.
采用曲拉通X-100(Triton X-100)/正己醇/正庚烷/RuCl_3·3H_2O水溶液构成微乳液,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纳米Ru颗粒,再破乳将其负载于NaY分子筛得到M-Ru/NaY催化剂.通过XRD、BET、XPS、SEM、TEM及DSC分析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具有金属钌平均粒径小,分布均匀,高度分散等优点.以对苯二酚加氢制1,4-环己二醇为探针反应,对微乳法和传统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进行了比较,深入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氢气压力对对苯二酚加氢活性的影响及最佳反应时间的确定.实验结果表明,M-Ru/NaY催化剂在反应温度150℃,氢气压力4.0 MPa,m(M-Ru/NaY)∶m(对苯二酚)=0.2∶1,溶剂为异丙醇,此条件下反应30 min,对苯二酚转化率为100%,1,4-环己二醇的选择性高达92.6%.还考察了M-Ru/NaY催化剂的稳定性.最后,探讨了对苯二酚加氢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38.
用电子束蒸发方法制备了HfO2薄膜,根据镀膜前后基片曲率半径的变化,用Stoney公式计算了薄膜应力,讨论了沉积温度对薄膜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发现,HfO2薄膜的残余应力均为张应力,应力值随沉积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280 ℃左右出现极大值。对样品进行了XRD测试,从微观结构上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微结构演变引起的内应力变化是引起薄膜残余应力改变的主要因素,HfO2薄膜在所选沉积温度60~350 ℃内出现了晶态转变,堆积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39.
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光子晶体微环腔的新型光分叉复用器,并可以通过改变环区的硅介质柱的折射率实现波长调谐.运用经典的微环自由光谱范围FSR和微环半径R的关系,证实新型的光子晶体微环腔也满足该关系.利用二维时域有限差分法系统分析了下路信号波长及相应效率随折射率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只需改变环区折射率0.005,下路波长就可以漂移1 nm,而有效微环半径还不足1.4 μm. 相似文献
40.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四年办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了适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办学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