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5篇
化学   185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18篇
数学   30篇
物理学   1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This work explores the function of the noisy direct delayed feedback(NDDF)control strategy in suppressing the pathological oscillations in the basal ganglia(BG)with Parkinson’s disease(PD).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alleviates the PD state fantastically.However,due to its unclear mechanism and open-loop characteristic,it is challenging to further improve its effects with lower energy expenditure.The noise stimulus performs competitively in alleviating the PD state theoretically,but it cannot adapt to the neural condition timely and automatically due to its open-loop control scheme.The direct delayed feedback(DDF)control strategy is able to disturb excessive synchronous effectively.Therefore,the NDDF control strategy is proposed and researched based on a BG computational model,which can reflect the intrinsic properties of the BG neurons and their connections with thalamic neurons.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NDDF control strategy with optimal parameters is effective in removing the pathological beta oscillations.By comparison,we find the NDDF control strategy performs more excellent than DDF in alleviating PD state.Additionally,we define the multiple-NDDF control strategy and find that the multiple-NDDF with appropriate parameters performs better than NDDF.The obtained results contribute to the cure for PD symptoms by optimizing the noise-induced improvement of the BG dysfunction.  相似文献   
52.
采用一种简单的溶剂热法成功的合成了花朵状的钴磁性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样品进行物相与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样品为六排堆积(hcp)和面心立方结构(fcc)混合结构的钴单质,形貌为由很多个厚度约为50~150 nm的菱形花瓣构成的花朵状结构,每个花朵的尺寸约为2μm左右。采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测试了样品的磁性能,测试表明样品在室温下表现出铁磁性,饱和磁化强度(Ms)为140 emu.g-1,剩磁(Mr)为9.4 emu.g-1,矫顽力(Hc)为280 Oe。  相似文献   
53.
刘静  管骁  彭剑秋 《分析测试学报》2012,31(10):1260-1265
通过对天然氨基酸的457种物化性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后得到SVHEHS描述符,用该描述符分别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二肽、三肽、四肽进行表征,并建立了肽结构与活性的神经网络模型。ACE抑制二肽神经网络模型的相关系数、交叉验证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外部验证相关系数分别为0.946、0.951、0.249、0.852,三肽模型分别为0.973、0.945、0.135、0.813,四肽模型分别为0.915、0.879、0.250、0.814。由此表明SVHEHS描述符结合神经网络对ACE抑制肽的建模效果及模型预测能力均较理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平均影响值(Mean impact value,MIV)法确定了显著影响各类肽活性的结构因素,从而为新的强活性ACE抑制肽的分子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4.
利用单-6-脱氧-6-氨基-β-环糊精(β-CDNH2)与双二茂铁亚甲基丁二胺季铵盐(FBI)之间的主-客体作用制备了一种性能特异的超分子水凝胶, 该水凝胶具有显著的热可逆性和pH刺激响应性, (NH4)2Ce(NO3)6的引入导致凝胶液化, 体系的颜色也由淡黄色转变为墨绿色. 扫描电镜结果表明, 在凝胶中胶凝剂β-CDNH2和FBI结合组成以带状纤维为特征的三维网络结构. 1H NMR, FTIR, XRD以及循环伏安等表征结果表明, FBI与β-CDNH2间的主客体包结作用和β-CDNH2分子间的氢键作用是凝胶形成并能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5.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乳酸/微生物产β-羟基丁酸酯与β-羟基己酸共聚物的共混物(PLA/PHBHHx).采用拉伸力学试验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通过土壤悬浊培养降解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对共混材料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HBHHx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杨氏模量降低,而生物降解速率却显著提高.但是,在175h之前,重量组成比为20/80的共混物降解速率比纯PHBHHx还要快.综合分析表明,共混材料PLA/PHBHHx的重量比为20/80时,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  相似文献   
56.
建立了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新型抗心力衰竭化合物AF-HF001在小鼠组织中的测定方法,并考察了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采用液-液萃取对样品进行预处理,以Thermo Hypersil Gold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采用选择性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检测分析物。小鼠组织中AF-HF001含量在0.5~1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在加标量为1.5,4,10μg/mL的组织样品中,提取回收率大于58%,基质效应在100.38%~109.99%之间,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该方法为AF-HF001的体内分布研究及进一步药物研发提供了依据。初步结果表明,该化合物能够迅速到达心脏并迅速代谢,主要分布在肝脏组织中,其他组织中分布较少。  相似文献   
57.
采用硅烷化改性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催化剂CuCe/BEA,以提高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27Al核磁共振谱图等研究证实,硅烷化改性明显抑制BEA分子筛骨架中Si-O-Al键的水解,保持其结构完整,从而有效提高水热处理后CuCe/BEA的催化活性。氨气-程序升温脱附和原位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硅烷化改性的催化剂由于保持更完整的骨架结构能够形成更多的酸性位点。此外,氢气-程序升温还原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表明,硅烷化改性有利于提高活性铜物种的分散性。因此,相比于CuCe/BEA催化剂,硅烷化改性的CuCeSi/BEA催化剂具有更多的酸性位点和高度分散的Cu物种,共同促进了催化剂的水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58.
本文设计合成了两亲性Eu(Ⅲ)配合物(Eu L^3+)、两亲性香豆素衍生物(CA)以及荧光素修饰的透明质酸(HA-FA).Eu L^3+和CA可在水中共组装形成带正电荷的囊泡型荧光纳米界面(Eu L^3+/CA).HA-FA可通过静电引力络合在Eu L^3+/CA表面,促使CA与FA之间发生有效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体系的荧光发射以荧光素的绿色荧光为主.当肿瘤细胞标识物CD44蛋白与络合在囊泡表面上的透明质酸发生特异相互作用后,降低了CA与FA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体系的荧光发射从绿色转变为蓝色.据此,实现了对CD44的高灵敏检测(DL=1.79×10^-7g/m L),而所测试的氨基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几乎不对荧光纳米界面的荧光性质产生影响.基于此,我们成功地将Eu L^3+/CA/HA-FA用于人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悬浮液中CD44蛋白的高效检测,该工作为构建新型CD44蛋白荧光探针提供了思路,为癌症早期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用反相纸层析技术研究了β-二酮(PMBP、HTTA与HBA)与有机磷酸(P538、P204、P507)组成的体系对稀土的协萃效应。提出两种萃取剂都是以酸性配体形式起作用,协萃效应与两种萃取剂的pKa大小及萃取剂的空间位阻有关。当两种萃取剂的pKa相差较大时,β-二酮的酸式电离被抑制,大大减弱了配位能力,协萃效应很弱。当两种萃取剂的pKa相近,同时空间位阻较小时,协萃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0.
离子选择电极测定环境样品中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宗澧  刘静 《分析化学》1993,21(1):122-122
1 引言 铅的测定多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双疏腙比色法,这两种方法虽灵敏度高,但前者仪器昂贵,后者重现性差、操作繁琐、试剂不稳定、毒性大。我们用铅离子选择电极测定了几个环境样品中的铅,方法简便快速,结果与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