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2篇
化学   156篇
物理学   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应用高灵敏度的共焦显微拉曼技术 ,分别研究了水体系和不同pH值的硫脲体系中电化学反应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效应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 ,在电化学析氢反应电位区 ,电荷转移增强机制起主要作用 ,使表面物种的拉曼强度显著地增强 .  相似文献   
112.
脉冲激光沉积纳米TiO2薄膜电极的现场光电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O3 /O2 气氛中采用 35 5nm激光烧蚀金属钛靶的反应性沉积薄膜方法 ,成功地在镀ITO膜的玻璃基片上制备了纳米锐钛矿相TiO2 薄膜电极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Li/TiO2 电池中TiO2 薄膜电极的电化学嵌入Li离子的行为 .由现场快速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实时监测TiO2 薄膜电极的显色特性 ,在波长 42 0和 6 5 0nm附近出现 2个明显的吸收峰 ,并发现TiO2 薄膜电极的吸收谱的涨落过程与Li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具有相关性与可逆性 ,表明该纳米TiO2 薄膜电极具有高质量的光电化学性能 .  相似文献   
113.
调节纳米颗粒相邻间距和排列方式,可以得到宏观有序纳米结构,其具有新的光、电性质,可作为研究亲脂性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基底。首先制备了直径为16 nm的金纳米粒子,通过界面自组装方法制得金纳米粒子膜,并利用扫描电镜、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等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其有两种膜结构,一种是均匀分布的单层膜,另一种是多层膜结构,它们的吸收峰在590 nm处。将其作为SERS基底,研究了相同条件下苏丹红Ⅰ分子在不同膜结构的谱学变化,发现单层和多层膜上苏丹红Ⅰ的SERS信号有明显差异。最后,初步探究了苏丹红Ⅰ分子随浸泡时间的吸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14.
微系统科技的发展及电化学的新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田昭武在中国化学会第一届全国纳米技术与应用会议 (2 0 0 0 .11.2 8,厦门 )特邀大会报告内容整理而成 :1 微系统技术概述 (技术的必要性和前景 )2 发展微系统技术的特殊困难3 电化学在微系统技术中的应用  3.1 用于复杂 3D 图形微加工的约束刻蚀剂层技术 (CELT)  3.2 聚焦电泳和微系统在 (生物 )化学中的应用 (μ TAS或芯片上实验室 )  3.3 芯片实验室中微流体输运网络的合理选择之一 -灵巧 (Smart)电渗泵4 结论  相似文献   
115.
116.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硫脲衍生物与ClO-4的共吸附行为顾仁敖1姚建林1袁亚仙1钟起玲2田中群3(1苏州大学化学系苏州215006)(2江西师范化学系南昌330027)(3厦门大学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学系厦门361005)Surface...  相似文献   
117.
本文将传统电化学方法和现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技术相结合 ,对碱性溶液中苯骈三氮唑对纯钴电极的缓蚀行为进行了研究。发现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 ,苯骈三氮唑、H2 O以及溶液中的溶解氧相互作用从而逐渐在Co电极表面形成致密的防腐层而达到缓蚀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8.
本文通过制备具有表面拉曼增强活性的金属Rh基底 ,将表面拉曼光谱技术拓展到固 液和固 气体系的吸附和反应研究。同时也初步了解了上述两种环境下Rh表面氧化物的还原情况。结果表明 ,无论是在固 液还是固 气体系 ,激光在还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两个体系所得结果的比较 ,可以看到这两种体系中金属Rh表面氧化物还原行为的相似和不同  相似文献   
119.
Raman-STM联用系统及其初步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固/液界面体系的传统方法主要以电信号为激励和检测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研究对象和深入至微观研究的要求,许多采用电子束或离子束作为人射源的表面技术由于x作在高真空条件下也难以原位(insitu)研究固/液体表由于光束容易穿过团/液体系的溶液层或具有光学透明的固体电极材料,八十年代以来以光(尤其是激光)作为激励和检测手段的研究方法日益受到重视[1],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包括光电流(电压、电容)谱、光发射电流话、光声(热)谱、反(透)射谱、全息谱、瑞利散射、(超)拉曼散射、二次谐波(SHG)以及和频(SFG)…  相似文献   
120.
用化学还原法合成了Aucore@Ptshell纳米粒子, 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对纳米粒子进行表征; 采用电化学原位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对甲酸的电催化氧化过程进行了研究, 成功地获得了甲酸在Aucore@Ptshell/Pt电极上解离吸附的原位SERS. 结果显示, 在开路电位时, 甲酸能在Aucore@Ptshell/Pt电极表面自发氧化, 解离生成强吸附中间体COad和弱吸附中间体HCOOad, 在电位为+0.10 V时检测到氧化产物CO2的谱峰. 研究结果表明, Aucore@Ptshell/Pt电极对甲酸的氧化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较强的SERS效应, 甲酸在Aucore@Ptshell/Pt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过程遵循双途径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