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化学   118篇
晶体学   26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1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选用刚性3,3'',5,5''-四咪唑基联苯(L)作为主配体,分别辅以4,4''-联苯二羧酸(4,4''-H2BPDC)和4,4''-氧二苯甲酸(H2OBA)为第二配体,在水热条件下,成功制备了 2种基于 Zn(II)的金属有机骨架,即[Zn2(L)(BPDC)2]·H2O (1)和[Zn2(L)(OBA)2]·6H2O (2)。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结构显示:12均为(4,4)-连接的二节点的双重贯穿的新型3D孔道结构,其中2具有一定的孔隙率。活化的2(2'')的吸附性质表明其对H2O和EtOH具有选择性吸附。  相似文献   
92.
利用化学种态分析软件CHEMSPEC计算了低浓缩铀靶辐照后溶液中铀(U)的化学种态分布及其主要裂变元素对U化学种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组分体系中,pH值和铀酰浓度都会显著影响U的化学种态分布。随着铀酰浓度的增大,溶液中将会生成多核配合物;在较高的NO3-浓度下,U在溶液中主要以UO22+和UO2NO3+的形式存在。CO2对不同浓度铀的种态分布影响结果表明,当铀酰浓度较低时,铀的化学种态多以碳酸铀酰的形式存在;当铀酰浓度较高时,铀的化学种态多以氢氧铀酰或柱铀矿沉淀的形式存在。计算发现,当裂片元素Tc、I、Mo的浓度小于0.01mol·L-1并分别以TcO4-、I-、MoO42-的种态存在时,这些裂片元素不改变铀的各化学种态的分布。  相似文献   
93.
改进了合成5-氨基-5,6,7,8-四氢-2(1H)喹啉酮(5)的方法。以环己二酮为原料,通过亚胺化,Michael反应-环化反应,成肟反应和碱性条件下镍铝合金催化还原共四步反应合成了5,总收率19.6%,其结构经1HNMR,IR和MS确证。  相似文献   
94.
用INDO系列方法,对C单态进行几何构型优化,得到3种不同对称性的构型:D5d、D3d、D2h。表明C已发生Jahn-Teller畸变,D5d有4种原子7种键;D3d有6种原子10种键;D2h有9种原子15种键。额外负电荷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以这3种构型为基础分别计算了C单态的电子光谱,说明C的基态应该是三态。  相似文献   
95.
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固相络合物的组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镍-丁二酮肟显色体系和钇-8-羟基喹啉显色体系为例,对萘相中络合物的测量原理和测定方法进行探讨,测得镍与丁二酮肟萘相络合物的组成比以及钇与8-羧基喹啉萘相络合物的组成比均为1:2。  相似文献   
96.
97.
4,4-双十二烷基苯碘鎓六氟锑酸盐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二烷基苯、碘酸钾为原料,醋酸酐为溶剂,在硫酸的作用下,制备了4,4-双十二烷基苯碘鎓盐酸盐.在环己烷溶液中,4,4-双十二烷基苯碘鎓盐酸盐与六氟锑酸钾进行离子交换得到目的产物4,4-双十二烷基苯碘鎓六氟锑酸盐.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测定对产物进行了结构确证.  相似文献   
98.
设计合成了2个吡啶基菲咯啉衍生物2-(3-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1)和2-(4-吡啶基)咪唑[4,5-f]1,10-菲咯啉(G2),通过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考察了所合成化合物与六元瓜环Q[6]、七元瓜环Q[7]的相互作用,以及体系pH值对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Q[6]、Q[7]与Gl以及Q[6]与G2均发生包合形成1∶1的包合物,并有荧光增敏作用;Q[7]与G2作用形成1∶2包合物,且对G2有荧光猝灭作用;Q[6]、Q[7]与G1的包合常数分别为3.00×104和1.86×104 L/mol;Q[6]、Q[7]与G2的包合常数分别为1.64×104和1.01×103 L/mol。 随着体系酸性减弱,瓜环与客体作用减弱,在中性条件下,瓜环未与客体发生包合作用。  相似文献   
99.
利用微波辐射加热方法合成了5-(3, 4-亚甲二氧基-6-硝基)苯基-10, 15, 20-三苯基卟啉和5-(3, 4-亚甲二氧基-6-硝基)苯基-10, 15, 20-三对氯苯基卟啉的Zn(Ⅱ)、Co(Ⅱ)、Mn(Ⅱ)金属配合物, 产物的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 采用抑菌环方法研究了目标化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 两个Co(Ⅱ)金属配合物在浓度为0.32 mmol/L时对Sa、Ec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浓度为0.02 mmol/L时还有一定的抑菌作用;2个Zn(Ⅱ)和2个Mn(Ⅱ)配合物在浓度为0.16~0.32 mmol/L范围内对Sa、Ec有中等强度的抑菌作用。 各金属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大小顺序大体为:Por(Co)>Por(Mn)≈Por(Zn)。 各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比大肠杆菌大约高10%~20%。  相似文献   
100.
流动注射在线萃取荧光法测定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引言环境水样中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已报道的有分光光度法、荧光法等。本文发现,在pH为9.5的氨水-氯化按溶液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曙红Y生成离子缔合物,此统合物可用苯萃取,其在苯相中的荧光强度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测定痕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流动注射在线萃取荧光分析方法。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1.0~5.0mg/L,进样频率为11样/h。方法用于水样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2实验部分2.1试剂与仪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按标准溶液:1.0-5.0mg/L;载流:二次去离子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