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53篇
化学   51篇
晶体学   5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9篇
物理学   12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4种室温离子液体和4种氯代溶剂为萃取剂,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联用,对比研究了分散液-液微萃取(DLLME)对5种痕量酞酸酯类化合物(PAEs)的富集分离性能。以1-辛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OMim][PF6])和建议研究四氯化碳替代品为典型萃取溶剂优化了萃取条件。结果表明,在1.00~100μg/L范围内色谱峰面积与PAEs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0.995);对于10.0μg/L加标混合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88.2%~103.3%,RSD在2.1%~6.8%之间(n=5),LOD在0.01~0.08μg/L范围内(S/N=3)。与四氯化碳相比,[OMim][PF6]作为DLLME的萃取溶剂对PAEs的富集倍数较高,水相盐效应影响较小。超声波辅助微萃取(USA)可在2 min达到平衡,建立的USA-DLLME-HPLC方法可用于黄河水样和城生活区污水样品中痕量PAEs的富集分离和测定。  相似文献   
52.
多肽在生命体的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生理功能一直是生物学、药理学和医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核酸适配体是经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DNA或RNA,能与靶标高亲和力、高特异性地结合,有"化学抗体"或"化学家的抗体"之称.以多肽为靶标筛选获得的核酸适配体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基于其识别功能,作为亲和试剂来建立分析检测方法或开展生物成像研究;二是基于它们的生物学活性,作为拮抗剂在活体水平影响靶标多肽的正常功能,阻碍下游信号通路,从而对疾病进行治疗.本文总结了近年来以多肽为靶标筛选的核酸适配体在体内及体外的用途,并探讨了其在筛选、表征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3.
本文及后继三篇文章在电磁学和电动力学框架内分别介绍磁单极的若干奇特性质.针对由一个磁单极和一个点电荷构成的体系,首先证明这个体系的电磁场角动量具有极简洁的表达式并讨论可能的电荷量子化,然后显式地演示体系角动量的转化与守恒.  相似文献   
54.
荧光纳米颗粒,比如量子点、染料包被的纳米颗粒、稀土纳米颗粒等,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这主要因为它们具有特殊的化学与光电子性质,比如较强的发光强度、较高的稳定性、较大的Stocks位移以及灵活的加工制作性能等.将荧光纳米颗粒引入分析化学将为荧光分析检测提供新的平台.我们立足国内的研究,重点介绍荧光纳米颗粒的化学与生物传感应用,包括对pH值、离子、有机化合物、生物小分子、核酸、蛋白、病毒、细菌等的分析检测.另外,也介绍了荧光纳米颗粒的体外、体内的成像应用.对纳米颗粒应用于分析检测的优势以及信号传导模式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5.
应用氨基酸描述子VHSE(Principal component score vector of hydrophobic, ster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对613个抗原9肽进行结构表征, 在此基础上, 采用支持向量机结合逐步回归变量筛选方法, 成功建立了抗原肽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TAP)亲和活性预测模型, 最优线性支持向量机模型的R2, Q2和R2ext分别为0.7386, 0.7270和0.6057. 模型结果分析表明, 影响TAP亲和活性的首要因素是电性, 其次是立体和疏水性质; 底物9肽的P1(N端)及P2, P7和P9(C端)位氨基酸物化性质对TAP亲和活性有重要影响, 而P3, P4, P5和P6位对模型贡献相对较小, P8位则与活性无关. 依据最优模型对模拟点突变9肽的TAP亲和活性的预测结果, 并结合变量载荷分析, 对TAP底物选择特异性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6.
为了获得更多的多肽结构信息,采用结构简单的甘氨酸五肽(简写为GGGGG或G5)作为模型,研究了碱金属离子(Li+、Na+、K+、Rb+)对甘氨酸五肽GGGGG气相解离过程的影响.将一定化学计量比的甘氨酸五肽分别和四种碱金属盐溶液混合后,静置10h,使反应达到平衡.电喷雾质谱结果表明,四种碱金属离子均可以在溶液中与甘氨酸五肽形成非共价复合物,其中主要组分为碱金属离子与G5配合比为1:1和2:1的非共价复合物.质谱碰撞诱导解离(CID)时的碰撞能量为25eV.气相碰撞诱导解离实验结果表明,在配合比为1:1的复合物中,其碎片化程度按照Li+、Na+、K+、Rb+的次序依次减小,Rb+的复合物碎裂过程中生成了不常见的c、z离子;在配合比为2:1的复合物中,其碎片化程度按照Li+、Na+、K+、Rb+的次序依次增大.与1:1的非共价复合物相比,Na+、K+、Rb+的2:1复合物的气相解离显得更加容易.除Li+外,两个碱金属离子对G5的活化能力明显较单个碱金属离子强,它们可以诱导多肽在更多位点断裂,生成更多类型的碎片离子.  相似文献   
57.
58.
59.
王青 《物理》2012,41(9):603-604
进一步的工作将证明它到底是标准模型的最后一个粒子还是新物理的踪迹.大约50年前,三篇几乎同时独立发表的文章奠定了以后将被称为希格斯机制的理论基础.在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中,要求存在一个标量场,它激发出一个自旋为零的粒子,此标量场与其他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而赋予它们以质量.希格斯玻色子是标准模型所预言然而最后尚未被发现的粒子.  相似文献   
60.
采用第一性原理赝势平面波方法研究掺杂元素Fe对LiAlH4放氢性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计算杂质形成能、电子态密度、氢原子分解能,分析原子间的成键情况和结构的稳定性.结果表明:Fe在LiAlH4中占据间隙位置或者替代Al或者Li时,都能改善LiAlH4的放氢性能.Fe在LiAlH4中倾向于占据间隙位置,电子结构分析显示Fe占据间隙位置时与近邻的Al原子产生强烈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Fe与近邻的H也有较强相互作用.两个因素共同的结果是破坏了[AlH4]基团的稳定性,从而改善LiAlH4的放氢性能.结果与实验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