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4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化学   236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25篇
物理学   27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从N-保护的手性氨基醇出发,经氧化成醛后,与手性叔丁基亚磺酰胺发生缩合反应,再经一步还原胺化合成了一系列新型手性氨基亚磺酰胺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将其应用于N-苯基酮亚胺的不对称硅氢化反应中,以中等收率和对映选择性获得了相应的N-苯基手性胺.  相似文献   
112.
王超  蒋伟  陈瀚翔  朱林华  罗静  杨文书  陈光英  陈志刚  朱文帅  李华明 《催化学报》2021,42(4):557-562,中插1-中插4
以铂系金属为代表的贵金属催化剂在工业反应中通常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这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d带电子结构和较高的价电子比.近年来,由于大气排放法规愈发严苛,铂系贵金属催化剂在催化空气氧化燃油脱硫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在该催化反应中,铂系金属纳米粒子可以有效活化空气中的氧气,产生的活性氧物种可以将油品中的噻吩类硫化物氧化为其对应的强极性砜类物质,从而可以将其从非极性的油品中分离出来,有效实现油品中硫化物的深度氧化脱除.然而,在反应过程中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易发生流失和烧结,从而导致催化剂的失活.因此,急需寻找一类可以有效固载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的载体.在目前已报道的众多载体中,以ZrO2、TiO2、CeO2、ZnO等为代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通常认为,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的d轨道电子和过渡金属氧化物之间可形成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然而,目前所使用的过渡金属氧化物载体的比表面积较小,从而导致铂系贵金属纳米粒子难以有效且均匀地分散于其表面.本文采用热膨胀气相剥离法制备了超薄V2O5纳米片,并通过超声辅助沉积法将Pt纳米粒子固载于其表面,从而得到一系列可高效活化空气氧化脱硫的催化剂(Pt NPs-n/V2O5纳米片).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高倍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氮气吸附脱附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尺寸为4-5 nm的Pt纳米粒子可有效均匀分散于层数约为6层的V2O5纳米片表面;在空气氧化脱硫反应中,当催化剂中Pt理论负载量为2 wt%时,反应5 h后,油品的脱硫率可达99.1%,实现了硫化物的深度氧化脱除.该反应体系对不同硫浓度、不同含硫底物的油品均有较好的脱除效果,但对含有烯烃、芳烃的油品脱除效果较差.此外,催化剂循环使用7次后,其脱硫活性仍无明显下降,表现出优异的重复使用性能.对反应后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发现Pt几乎不发生流失,这可能是由于Pt纳米粒子和V2O5纳米片之间形成了金属-载体强相互作用.该结果为其他空气氧化反应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3.
王超 《大学化学》2016,31(10):1-9
醇和胺的借氢反应是一种制备胺类化合物的绿色途径。本文介绍了借氢反应的概念,并重点介绍了均相催化的醇和胺之间借氢反应的起源、重要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4.
沈丽  王超  陈静  杨雪 《分析测试学报》2017,36(9):1093-109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UHPLC-Quadrupole/Orbitrap MS)结合柱前衍生法建立了可同时测定28种游离氨基酸的分析方法,并对十字花科植物中的游离氨基酸进行检测和分析。样品用超纯水提取后,经6-氨基喹啉基-N-羟基琥珀酰亚胺基甲酸酯(AQC)衍生,采用Waters BEH C18柱作为色谱柱,以pH 5.0乙酸铵缓冲溶液和80%乙腈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检测器采用电喷雾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十字花科植物中含有25种以上游离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25种氨基酸在线性范围内相关性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5%~104.4%,相对标准偏差为0.6%~4.4%。不同氨基酸检测灵敏度不同,定量下限为0.01~1.45μmol/L。该方法杂质干扰小,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适用于植物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同步检测。  相似文献   
115.
在铝酸盐体系中,利用微等离体氧化脉冲电源在Ti-6Al-4V合金表面制备了以Al2TiO5为主晶相的陶瓷膜层,然后采用钛酸四丁酯/乙醇和硅酸钠溶液的封孔方法对微弧氧化陶瓷膜进行封孔后处理。通过SEM及高温氧化测试,分析比较了陶瓷膜层在封孔前后的表面形貌以及抗高温氧化性能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封孔后膜层孔洞明显变小。经700℃高温氧化测试,采用钛酸四丁酯/乙醇溶液封孔方法不仅没有带来抗高温氧化性能的提高反而下降,而硅酸钠溶液的封孔方法提高了抗高温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16.
关于合理确定集装箱码头装船顺序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  陈海燕  王超  刘单  吕长虹 《经济数学》2005,22(3):284-290
如何在给出箱区图和配载图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装船方式,运用计算机程序确定合理的发箱和装箱顺序?本文主要依据实际数据,针对两种在码头实际装船作业中应用性较强的装船方式进行了研究,分别对其做了建立数学矩阵模型,制定合理算法,编写M ATLAB程序等工作,并论证了它们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结果会在集装箱码头的实际装船作业中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117.
建立了一种测定土壤中8种烷基酚(APs)和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s)的分析方法。样品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4∶1,V/V)混合溶剂进行3次超声提取,经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Waters PAH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0μm),以乙腈-水(85∶15,V/V)溶液等度洗脱,在16 min内完成分离,通过荧光检测器(λ_(ex)/λ_(em)=228/300 nm)检测。结果表明,8种组分在10.0~500μ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出限为1.2~3.0μg/kg,测定下限为4.8~12.0μg/kg。在高、低浓度基体加标测试中,8种组分的回收率分别为69.9%~81.8%和70.3%~84.8%,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2.2%~6.8%和5.1%~12.1%。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操作简单且便于推广,可用于土壤中烷基酚及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18.
采用Langevin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弱电场驱动下高分子链在无限长周期管道中的输运过程. 管道由长度相等的αβ两部分周期排列而成, 其中高分子链与α管道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 而与β管道间存在纯排斥作用. 模拟结果表明, 高分子链在输运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受限阶段, 其逃离受限的方式与管道宽度有关且满足不同的规律. 对于窄管道, 高分子链在输运过程中呈直线伸展构型且运动具有“蛇爬行”特征. 高分子链逃离受限过程伴随着整条链的运动, 从而导致迁移率随高分子链长呈周期变化, 而且在迁移率极值位置, 高分子链投影长度与管道半周期之间存在简单的整数倍关系. 对于宽管道, 高分子链在输运过程中出现弯折构型且运动具有“蠕虫运动”特征. 当链长比较长时, 高分子链可通过链前端部分的伸长逃离受限, 从而导致迁移率与高分子链长度无关. 模拟结果可能有助于利用周期管道对不同长度的高分子链进行分离及可控输运.  相似文献   
119.
建立了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测定水性涂料中三种乙二醇醚(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的方法。涂料用乙醇和石油醚(3+1)混合溶剂超声提取,经高速冷冻离心,上层清液用无水硫酸钠脱水,经过0.45μm滤膜过滤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用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回收率在84.3%-110.8%范围,RSD为0.40%~2.32%,检出限为2.5μg·g-1。  相似文献   
120.
芳香族化合物生物降解性的QSBR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陆光华  王超  包国章 《化学通报》2003,66(6):413-417
分别采用线性基团贡献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对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最大去除率QTOD进行QSBR研究。得到不同基团对生物降解性的贡献顺序为 :C6H5>COOH >OH >CO >CH3 >C1 >NH2>NO2 。线性基团贡献法对于训练组和测试组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86%和 80 % ,总的预测正确率达85 % ;而人工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正确率分别为 94%、80 %和 92 %。结果表明 ,线性基团贡献法和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效果均很好 ,而神经网络法的预测更精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