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13篇
化学   238篇
晶体学   7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19篇
数学   54篇
物理学   20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31.
光系统Ⅱ捕光复合物中能量传递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采用时间分辩荧光光谱技术研究捕光色素复合体(LHCⅡ)荧光的时间光谱特性.以脉宽为120fs、重复率为82MHz、波长为360nm~420nm激光激发LHCⅡ样品荧光.原始信号经过数据处理,多指数拟合,解得了能量在LHCⅡ中传递的时间常量分别为320±10fs、4.0±0.1ps、20.0±0.1ps.相对应的各组分荧光占总荧光的百分比分别为3.4%、50%、46.6%.经过全局分析,解得荧光强度随波长变化曲线,其三个峰值波长分别为652nm、673nm、692nm(以去离子水为悬浮液)和658nm、687nm、700nm(以酒精为悬浮液).根据LHCⅡ结构以及荧光的时间、光谱特性分析,认为320±10fs的时间组分属于一个单体内同一膜平面中Chlb→Chla的能量传递时间;4.0±0.1ps的时间组分属于同一单体中不同膜平面间Chlb→Chla和Chla→Chla的能量传递时间;20.0±0.1ps的时间组分属于不同单体之间、不同三聚体之间Chla→Chla的能量传递时间.  相似文献   
432.
一类时变分岔问题与Duffing—Van der Pol振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量级平衡方法分析一类时变分岔问题,得出正反两个方向的分岔转迁滞后且具有对称性,将Duffing-Van derPol振子的相图是一动态滞后环。  相似文献   
433.
恒星是宇宙的基本天体,理解恒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是天体物理最有举的课题之一,目前了解的恒星形成的一个基本图象是,恒星是由一个足够大质量的星际分子气体云在其其自引力作用下塌缩而形成。在早期塌缩过程中形成一颗原恒星(胚胎),并且伴随该原恒星的吸积盘,原恒星吸积星际介质中的分子物质,通过吸积盘转移到原恒星表面,原恒星的质量随着增大。在吸积过程中也同时伴随物质向外的剧烈喷发,由于盘的存在,这种喷发通常沿垂直于盘的方向进行,出现双极的空间分布。在天文观测上,一种典型的表现是分子气体的外向流,观测表现为从原恒星双极的红蓝移气体运动^[1]。由于恒星形成了星际分子中,因此,对星际分子的谱线探测是研究恒星形成的强有力手段,现在已经发现和证认的星际分子总数有一百多种,其中丰富度最高的气体是H2。在所有的星际分子中,丰度仅次于H2的CO分子的转动跃迁谱易激发,相对于星际介质的不透明度小,观测上易于实现,因此,CO分子就成为探索原恒星形成的有力探针,在毫米波段出现的J=1-0和J=2-1跃迁变线以及CO同位素的谱线是最常使用的观测探针,八十年代以来又陆续发现了环形分子SiC2,C3H,C3H2及含磷分子PN和CN等,给宇宙中有机世界的探测提供了丰富的线索。我们对恒形成区内存在的低温原恒星天体进行毫米 波射电谱线观测,测量该原恒星周围分子气体的分布,其物理化学参数,以及速度场分布。根据这些测量结果并运用成熟的数量方法,分析正在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特别是原恒星质量外流的过程。根据观测分析结果得出所观测天体的形成和演化状况。  相似文献   
434.
以5-磺基水杨酸、α-噻吩甲酰三氟丙酮为小分子配体,以溶液聚合制备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共聚物(PMMA-AA)为高分子配体,合成了一系列铕、铽的高分子配合物,并通过UV、IR和元素分析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能及铕、铽之间的荧光性能的互相影响规律,讨论了它们的荧光发射峰位、荧光发射强度与组成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稀土(铕、铽)多核高分子荧光配合物中,Eu3 与Tb3 之间的荧光光谱有相互敏化或猝灭的作用。其中Eu3 对Tb3 的荧光有很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在n(Eu3 )∶n(Tb3 )=1∶1时,Eu3 对Tb3 的荧光猝灭作用最大;Tb3 在低浓度n(Eu3 )∶n(Tb3 )大于1∶1时,Tb3 对Eu3 的荧光有猝灭作用,Tb3 在高浓度n(Eu3 )∶n(Tb3 )小于1∶1时,Tb3 对Eu3 的荧光有很强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435.
宁波月湖放养罗非鱼前后的水体理化因子检测结果表明, 放养罗非鱼后水体透明度有较大改善,年平均升高0. 16m,与同期进行的浮游生物调查结果十分吻合.与此相反,水体COD、TP和TN比前一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TN差异显著(P<0.05),TP为极显著(P<0.01);通过与进水口的水质对比,发现TN、TP受外源水质影响明显.多元回归方法分析证明月湖TP的增加与罗非鱼放养之间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而罗非鱼对浮游藻类的牧食压力导致了水体叶绿素的减少及透明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36.
吸收型光学双稳态方程的时变分岔与动力学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化存才  陆启韶 《物理学报》2000,49(4):733-740
用向量场的观点系统地研究吸收型光学双稳态方程的时变分岔问题及其动力学行为,探讨分岔转迁滞后现象中的内在规律性.当入射光场是常量时,用新方法分析了光学双稳态的存在性和临界慢化现象 当入射光场分别随时间线性慢变或周期慢变时,通过量级平衡给出分岔转迁的不同量级关系 当入射光场的振幅或频率随时间线性慢变时,研究了双稳时变系统的分岔和动力学行为,并揭示新的奇怪吸引子的出现. 关键词:  相似文献   
437.
管永红  周俸才 《光子学报》2000,29(Z1):345-348
本文介绍了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消除X光照相图像中的噪声。受X光照相系统的限制,X光照相图象一般信噪比很低。传统的消噪声方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很难在保证有效消除噪声的同时不对信号造成较大的损失。本文利用曲线拟合的方法对图象进行消噪声处理、地拟合曲线参数的调节,成功地做到在消除图象噪声的同时,较好地保留了图象的非噪声信息。对实际图象的处理结果表明,对于底片接收系统的颗粒噪声,该方法比传统的消噪声方法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38.
X射线荧光光谱法在区域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X射线荧光光谱法是区域化探试样最有效的分析方法之一。用自动的、计算机控制的X射线荧光谱仪(理学3080谱仪)进行分析,能快速得出准确结果。本文讨论了试样制备方法,用低压聚乙烯Z-1镶边,垫底压制粉末样片。时谱线重迭干扰的校正,元素间效应的校正和气流正比计数器的应用也进行了讨论。测定24种元素的检出限、准确度和精确度表明,X射线荧光光谱法适用于区域化探试样中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方法简便、快速、成本低、效率高。  相似文献   
439.
采用微波灰化法对聚丙烯(PP)、聚乙烯(PE)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三种初级形状塑料进行灰化,结合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确认微波灰化的温度,并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催化剂残留。实验结果表明:塑料经微波灰化梯度升温,在850℃保持30min可灰化完全。方法对Al、Ca、Co、Cr、Mg、Si、Ti和Zr的检测限分别为0.24、0.12、0.08、0.03、0.03、0.35、0.01、0.02mg/kg,回收率在92.5%~116.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9.7%。  相似文献   
440.
Fe(Ⅲ)参与TiO2光催化降解X3B的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吕学钧  许宜铭  王智  赵进才  吴烨铤 《化学学报》2004,62(16):1455-1459
三价铁离子对TiO2光催化降解X3B活性艳红染料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当Fe(Ⅲ)全部转化为Fe(Ⅱ)离子以后,X3B的降解不再加快.研究表明,Fe(Ⅲ)捕获表面光生电子是导致X3B降解速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Fe(Ⅲ)光解产生羟基自由基使降解X3B的贡献则相对较小.由于体系缺乏Fe(Ⅲ)/Fe(Ⅱ)循环,(Photo)-Fenton反应参与X3B降解过程的可能性极小.X3B和Fe(Ⅲ)竞争吸附催化剂表面,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和转移.Fe(Ⅱ)吸附相当微弱,这可能是导致Fe(Ⅱ)难以被表面空穴或其它活性物质重新氧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