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X射线衍射测试极图、使用专用软件计算织构取向分布函数(ODF), 研究了热轧后454℃×4h再结晶退火的直接铸造5052铝合金板(DC 5052)和双履带连续冷却铸造5052铝合金板(CC 5052)冷轧制到不同压下量的试样,自表层至心部层的冷轧织构分布差别,为工业上生产及应用DC 5052与CC 5052铝合金冷轧板提供依据。结果显示:同样的大压下量时CC 5052的β织构强度及体积分数高于DC 5052的。冷轧前CC 5052的再结晶织构Cube的体积分数小于DC 5052的,剩余位向的体积分数多于DC 5052的,导致CC 5052表层的β织构强度及体积分数达到与1/4层、中心层接近所需要的冷轧压下量比DC 5052试样需要的小。CC 5052冷轧板冲压加工方面的性能优于DC 5052冷轧板。 相似文献
22.
以氧化石墨烯和Fe_3O_4为原料制备磁性氧化石墨烯,采用吸附法将氯过氧化物酶固定在磁性氧化石墨烯上,考察了固定化体系缓冲溶液p H值、固定化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固定效果的影响.以氯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奥酸性蓝45染料脱色反应为模型反应,探讨了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的操作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p H=3.5,反应15 min、反应温度15℃为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的最佳催化条件;采用共沉淀法制备载体,加入的NH_4Fe(SO_4)_2·12H_2O与氧化石墨烯(GO)质量比为10.7∶1时,得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TMGO)的酶固载量大于二者质量比为5.35∶1时得到的磁性氧化石墨烯(FMGO),这可能与FMGO氧化石墨烯表面的Fe_3O_4含量不足有关;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氯过氧化物酶表现出更好的酸碱稳定性、H_2O_2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储存稳定性,在35~50℃,聚集或堆积的磁性氧化石墨烯(TMGO)片层打开,导致固定化酶活损失率明显小于游离酶.重复使用5次后,TMGO-氯过氧化物酶(CPO)的相对活性仍然保持在60%以上.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采用液相还原法,选用六水合硫酸镍为镍源,水合肼为还原剂,在封端剂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辅助下,制备得到球形微米镍颗粒。所制备的球形微米镍颗粒粒径约为3 μm,粒径分布均匀,表面粗糙度较低。为了获得球形微米镍颗粒的最优工艺方案,分别探究了PVP浓度、氢氧化钠和水合肼用量及反应温度等工艺参数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PVP能够有效控制镍原子的排布和沉积,NaOH可调节反应的pH值,确保水合肼持续还原Ni2+,温度会影响体系的还原反应速率。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使用的PVP浓度为0.5 M、NaOH用量为2.5 mL、水合肼用量为5 mL时,在 60 ℃下水浴反应可获得表面粗糙度低的球形微米镍颗粒,其电导率为5×105 S.m-1,饱和磁化强度为49.34 emu.g-1。通过添加去离子水、异丙醇和羧甲基纤维素的混合溶液,将球形微米镍颗粒配制成25 wt%的导电油墨,并在纸基表面绘制导电线路,经测试该线路的电导率为1.28×103 S.m-1,此电路在弯折条件下,呈现出良好的工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25.
合成了一系列以环糊精修饰的树状高分子化合物PAMAM(G2,G4)-β-CD,用IR,1H-NMR等手段表征了其结构,并采用荧光光谱法对其在缓冲溶液中与乳酸左氧氟沙星(LFL)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环糊精修饰树状高分子的增敏率远大于未修饰的和天然环糊精,且随代数和环糊精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表明其具有强于相同代数PAMAM的分子键合能力,这些强的键合能力源于环糊精修饰树状高分子化合物中两种结构单元的疏水作用、静电作用和氢键作用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6.
27.
28.
弹性力学辛对偶求解方法是通过引入原变量的对偶变量将问题导入辛空间,从而使得有效的数学物理方法,如分离变量和辛本征函数展开的方法得以实施并得出问题的解析解。本文通过引入弯矩函数和恰当的变换,首先建立了两侧边边界条件自由的双材料环扇形薄板弯曲问题的辛对偶体系。然后,讨论了弯矩函数表示的非齐次边界条件,并给出了三个有特定物理意义的解,其解在端部的力系是非自相平衡的。对双材料的楔形板而言,这三个解表示的就是在尖端有集中弯矩、集中扭矩、垂直集中力作用的解。最后,讨论了弯矩函数表示的齐次边界条件,并给出了辛本征值的超越方程以及辛本征解,所有这些解在端部的力系都是自相平衡的。本文的工作为相关问题的解析求解以及辛本征解的进一步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9.
30.
太赫兹雷达系统在差频信号频谱分析过程中,干扰噪声影响其测距能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基于自适应随机共振理论的太赫兹雷达信号检测方法,通过对含噪差频信号进行二次采样,利用自适应随机共振系统提取信号,进行尺度恢复完成测距计算.实验数据显示,不同测量距离时,相较于快速傅里叶变换法,输出信噪比的平均增益为9.684 d B,其中测量距离为1000 mm处,差频信号初始频谱值提高了64.1倍,系统信噪比增益为11.761 d B;相较于滤波法,在测量距离为1000 mm处信噪比增益最大,提高了70.56%;输入噪声强度为1—5 V之间时,输出信噪比曲线的曲率相对于滤波法降低了86.5%,其中噪声强度为5 V时信噪比增益最大,为14.018 d B.实验表明太赫兹雷达系统的测距能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