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116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同时测定化探样品中钼、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水杨基荧光酮为显色剂、采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不经分离对化探样品中钼、钨进行同时测定。结果表明,各组分的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Mo、W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6%,1.5%。取得满意结果。对标准数据阵的构成、因子数的确定以及矿样分解,干扰消除等诸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焙烧温度对Fischer-Tropsch(F-T)合成Fe-Mn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还原行为以及在还原和反应过程中结构变化的影响;在H2/CO=2.0、260 ℃、2.5 MPa和1 000 h-1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焙烧温度对Fe-Mn催化剂F-T合成反应活性、烃产物选择性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XRD和TPR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催化剂中α-Fe2O3晶粒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降低,促进Mn3+渗入α-Fe2O3晶格中,形成了铁锰固溶体物相,使得催化剂难于还原,当焙烧温度升高到700 ℃时,催化剂中的α-Mn2O3相完全消失。催化剂F-T合成反应评价表明,在不降低催化剂活性的同时,焙烧温度的升高可显著地提高催化剂的反应运行稳定性,并促使烃产物分布向高碳数方向偏移;600 ℃焙烧的Fe-Mn催化剂运行200 h,总体活性高,失活速率较低,对低碳烯烃和中间馏分油段产物选择性好。  相似文献   
94.
硝基环氧丙烷可在三氟化硼乙醚-丁二醇系统催化下顺利地进行聚合和共聚合,得到侧链带硝基甲基的端羟基聚醚。预聚物与二异氰酸酯和甘油反应可进一步交联成为具有一定强度和弹性的胶片。研究了预聚物和胶片的某些特性。  相似文献   
95.
在基于鸟枪法鉴定蛋白的策略中,需要在肽段水平上进行高效良好的预分离。以人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瘤(SH-SY5Y)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游离胶分馏器(OFFGEL)分离肽段的性能。SH-SY5Y细胞全酶切肽段经过OFFGEL分离后,得到24个不同馏分,每一个馏分经过微流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发现有83.7%的肽段是专属于一个馏分中,各个馏分中肽段平均等电点与理论值基本一致,且在pH低端肽段的等电点偏差较小,达到良好的聚焦效果。OFFGEL不但能同时分离多达16个样品,而且能够从溶液中回收样品,具有高通量、操作简单、方便后续质谱检测等优点。因此,OFFGEL在蛋白质组学中多肽的分离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6.
柴达木枸杞主要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柴达木枸杞中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柴达木枸杞中氨基酸总含量为74.6 g/kg,其中人体必需氨基酸占22.64%;枸杞多糖中氨基酸总含量为29 g/kg,其中人体必需氨酸含量占40.69%.Cu、Fe、Mn、zn含量分别为0.071 1、0.226 3、0.014 6、0.211 5 mg/g.采用HPLC-APCI-MS柱前衍生法测得枸杞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占88.57%,其中亚油酸与油酸含量最高分别占63.054%、21.134%.  相似文献   
97.
太空辐射尤其是重离子辐射可造成DNA的破坏、细胞死亡、以及一些癌症的发生,是人类深空探索进程中急需克服的难题. 本文通过重离子加速器产生12C6+重离子束对大鼠头部进行一定剂量的辐射,模拟空间重离子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CNS)的生物学效应. 采用基于1H NMR的代谢组学方法对辐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区进行了测定分析,结合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检验,发现了包括一些重要CNS神经递质在内的代谢物含量发生明显变化. 这些代谢物主要为:牛磺酸、乳酸、谷氨酸、4-氨基丁酸、以及磷酸胆碱等. 结合差异蛋白质组结果分析,包括4-氨基丁酸、谷氨酸、乳酸、牛磺酸等在内的代谢物参与的主要生物途径,如神经递质的合成途径,以及神经递质受体介导的信号途径可能受重离子辐射的负面影响. 这些发现将为进一步阐明重离子辐射效应的分子机制提供有利信息,从而为从生物学途径探寻有效重离子辐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8.
以纯Fe催化剂为研究对象,采用XRD、Raman和TPH等手段考察了催化剂的碳化程度、还原程度对H_2O氧化过程的影响,获得了H_2O氧化过程与催化剂中碳物种转变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系统考察了典型的费托合成助剂K和SiO_2存在时对催化剂物化性质以及H_2O氧化行为的影响,发现催化剂的碳化程度越高,碳化铁的抗H_2O氧化能力越强,氧化过程使得碳物种的石墨化程度增加。适量K助剂可促进碳化铁和催化剂表面石墨碳的形成,提高了碳化铁在H_2O氧化过程中的稳定性;SiO_2助剂的加入显著抑制了催化剂的碳化,但可有效提高碳化铁以及碳物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9.
本文从a-Si:H体材料的缺陷态模型出发,考虑在a-Si:H/a-SiN:H超晶格中由于空间电荷转移掺杂效应,以及界面不对称引起的a-Si:H阱层的能带下降和弯曲,严格求解空间电势分布和电荷分布,发现a-Si:H阱层中能带的下降值远大于由界面电荷不对称所引起的两端电势能差,且随转移到阱层中的电荷总量的变化非常敏感。空间电荷分布比较平缓,当不对称参数K=0.9时,空间电荷浓度的最大差值不到两倍。在此基础上,计算了超晶格中光电导的温度曲线,发现引起超晶格中暗电导和光电导相对于单层膜增大的主要原因是转移电荷量的多少,而界面电荷不对称的影响则小得多。计算中对带尾态采用Simmons-Taylor理论,考虑a-Si:H中悬挂键的相关性,并用巨正则分布讨论其在复合过程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0.
火焰原子吸收微量进样法测定耳血中Cu,Zn,Ca,Mg和Fe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采用微量注射进样,测定耳全血中Cu,Zn,Ca,Mg和Fe的含量,结果表明,方法回收率在96%以上,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误差Zn,Ca,Mg和Fe小于2%,Cu为3.9%,本方法快速,准确,仅需10μL耳血即可获得五种生命元素含量的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