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5篇
化学   117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6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YBa2Cu3O7-x(YBCO)膜存在“厚度效应”: 随着厚度增加, YBCO薄膜的临界电流密度下降, 尤其是YBCO薄膜的厚度超过1 μm时, 它的临界电流密度急剧下降. 本文在YBCO薄膜之间引入极薄的二氧化铈(CeO2)薄膜, 成功制备出结构为YBCO/YBCO/CeO2/YBCO的超导厚膜. 所制备的厚度为2 μm的YBCO膜临界电流密度为1.36 MA/cm2 (77 K, 自场), 其性能比相同厚度的纯YBCO膜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研究表明CeO2薄膜起到了传递织构、松弛应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2.
以浓硫酸显色反应为基础,通过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双波长法测定氢化可的松转化率。利用朗伯比尔定律,结合三维数据建模二阶校正,建立了氢化可的松生物转化率的快速测定方法,回收率为96.9%~110.8%。验证实验显示,其测定结果与药典方法(高效液相色谱)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能够满足菌种高通量初筛检测的需求。该研究在该菌种高通量选育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3.
传统热催化和低温光催化体系在实际应用中都存在技术缺陷.近些年,人们通过将光和热耦合,克服它们各自的局限性,开创了光热协同催化新领域.目前已在CO减排、CO甲烷化和VOCs降解等诸多应用领域得到应用.当然,随着光热催化的发展,研究者也一直在思考光热协同的内在作用机理.目前大多数的机理分析都是从材料本身出发,通过研究表面反应、光吸收或金属与载体之间的电子转移行为来探讨光热协同效应.然而,表面反应只是多相光催化反应的其中一个步骤,此外还包括反应物的扩散和吸附及产物的脱附和扩散,其中反应物的吸附过程因其多变的吸附行为可能在整个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光热协同可能通过作用于气体吸附过程来调节反应的选择性和活性,但到目前为止,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清楚.所以,从反应物气体吸附行为(尤其是吸附电子转移行为)的角度深入研究光热协同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光催化CO还原和H2氧化体系中引入一定的热条件,希望通过热驱动效应影响H2/CO吸附时的电子转移行为,进而改变反应行为.为简化实验附加条件,选用常见的具有合适带隙宽度以及良好光吸收的ZnO作为研究材料,通过水热法合成了在(100)晶面具有氧空位(VOs)的ZnO样品,引入气敏传感系统检测不同光热条件下的H2/CO气体吸附电子转移行为,并结合多种原位手段从物质结构和气体吸附两个角度出发,分析光热条件下气体吸附行为变化的机理.与我们预测一致,在紫外光照下随着温度的升高,光热协同作用于(002)晶面,原位生长了锌空位(VZns),为H2分子提供吸附位点.H2从Vos位点吸附转移到VZns上,并导致H2(ads)从得电子转变为失电子行为(形成有利于H2氧化的定向吸附),从而发生H2氧化反应.对于同样吸附在高表面能(002)晶面上的CO分子来说,光热协同效应通过抬升材料费米能级来改变其电子转移行为,CO(ads)由失电子转变为得电子行为(形成有利于CO还原的定向吸附),并进一步被失去电子的H2(ads)还原.此外,还发现CO或H2的光催化氧化反应的发生只依赖于CO或H2单分子的定向活化(不考虑O2的吸附和活化),表明其归属于E-R反应过程.而CO的光催化还原反应需要同时满足CO和H2双分子的定向活化,可能归属于L-H反应过程.综上,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光热协同内在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ZnO材料结构,调节反应物吸附动力学中的电子转移行为,从而引起反应物的定向活化,进而改变反应选择性.  相似文献   
144.
在未知环境中,无人机(UAV)着陆地貌的自动识别和分类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传统的自然场景分类利用的是中层和底层特征信息,但是无人机着陆地貌图像场景复杂、信息丰富,需要较准确的高层语义特征表达。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DCT)和深度网络的地貌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将离散余弦变换能量集中的优势引入到卷积神经网络(CNN)的高效特征表达中,以降低维度和计算复杂度;然后根据地貌图像特点构建了14层的特征学习网络,并改进了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最后将得到的深层特征输入到支持向量机(SVM)中,快速准确地完成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降低了数据冗余,使训练时间大幅度减少,可以自动地学习高层语义特征;所提算法提取的特征具有较好的特征表达,有效地提高了图像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5.
以天然( )-长叶薄荷酮为原料,通过分子内手性诱导,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具有抗艾滋病活性的化合物Didemnaketal A的C1~C7片段,(3R,4S,6R)-3,4-二(叔丁基二甲基硅氧基)-7-羟基-6-甲基-2-庚酮.  相似文献   
146.
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对比考察了平衡条件、外压作用、梯度电场作用下,摩尔比为1:1 的甲醇-水混合溶液在纳米碳管(CNT)中的静态结构以及输运行为. 研究发现:在平衡体系与外压作用下,纳米碳管内甲醇与水呈现出明显的不混溶现象,甲醇主要分布于管壁附近,水分子主要分布于纳米碳管轴心附近;而在梯度电场作用下,纳米碳管由疏水性向亲水性转变,更多的水分子分布于管壁,导致纳米碳管内甲醇-水的不混溶现象消失. 另一方面,在外压作用下,纳米碳管内甲醇与水呈现单向移动;而在梯度电场下,甲醇与水呈现快速的双向移动,其流通量较相应外压作用体系高出近一个数量级,但由于双向的流通量大小相近,导致净流通量与外压作用下的净流通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7.
推导了稳态运行的自抽运单共振光参变振荡器(Self-Pumped Singly Resonant Optical Parametric Oscillator,SPSRO)的功率特性表达式.分析了环形谐振腔的结构特性,外部抽运波、激光、信号波的高斯光束聚焦特性,二阶非线性作用过程中的相位失配,以及四能级激光增益介质的端面抽运特性.以掺钕的周期极化铌酸锂(Nd:PPLN)同时作为激光增益和二阶非线性介质,分析了自抽运单共振光参变振荡器的阈值和输出信号波的功率特性.结果可应用于分析一般激光器和单共振光参变振荡器的功率特性.  相似文献   
148.
采用低温N2吸附、XRD、MES、CO-TPR和H2-DTG研究了Zn(100 gFe/x gZn, x=7~100)助剂对 Fischer-Tropsch (F-T) 合成Fe基催化剂的织构性质、还原行为以及相变结构的影响;在H2/CO=2.0、260 ℃、1.5 MPa和4000 mL/(g·h) 条件下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考察了Zn助剂含量对Fe基催化剂F-T合成反应活性、烃产物选择性和运行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Zn含量的增加,氧化态催化剂的物相由α-Fe2O3和ZnFe2O4逐渐向ZnFe2O4和ZnO转变,ZnFe2O4在催化剂中优先生成,只有在超出其计量比1∶2之后才有ZnO出现。由于ZnFe2O4较为稳定,能够促进催化剂中Fe物相的分散,导致比表面积增加。在还原和反应态催化剂中,ZnFe2O4一方面抑制催化剂的过度还原和碳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稳定活性相铁碳化物。催化剂的F-T反应性能评价结果表明,纯铁催化剂由于铁碳化物氧化而迅速失活,而Zn助剂催化剂却由于ZnFe2O4的稳定作用,活性较为稳定。同时,由于催化剂在反应初相变的影响,导致Zn助剂催化剂的初始烯烃选择性随着Zn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态稳定之后选择性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49.
将模糊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对地质样品中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贵金属多组份体系进行解析,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光度分析中校准模型的优化问题,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 10%,标准偏差小于 0.67,明显优于一般偏最小二乘 (PLS)法。采用小锍试金法消除样品中贱金属元素的干扰,其回收率为 92%~107%,标准偏差为 0.10~0.67;相对标准偏差为 4.7%~11.0%。并对影响聚类效果的参数选择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0.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降血压药物多沙唑嗪与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救 是不同温度下药物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形成常数;讨论了微量金属离子对药物与血清白蛋白形成常数的影响,并根据热力学常数确定了该药物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为疏水作用力;研究了多沙唑嗪的适宜条件并成功应用于血样中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