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1篇
物理学   19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制备低亚表面损伤的超光滑光学基底,是获得高损伤阈值薄膜的前提条件。针对石英材料在不同加工工序中引入亚表面损伤层的差异,首先利用共焦显微成像结合光散射的层析扫描技术,对W10和W5牌号SiC磨料研磨后的亚表面缺陷进行了检测,讨论了缺陷尺寸与散射信号强度、磨料粒径与损伤层深度间的对应关系;同时,采用化学腐蚀处理技术对抛光后样品的亚表面形貌进行了刻蚀研究,分析了化学反应生成物和亚表面缺陷对刻蚀速率的影响、不同深度下亚表面缺陷的分布特征,以及均方根粗糙度与刻蚀深度间的联系。根据各道加工工艺的不同采用了相应的亚表面检测技术,由此来确定下一道加工工序,合理的去除深度,最终获得了极低亚表面损伤的超光滑光学基底。  相似文献   
32.
赵敏  王占山  马彬  李佛生 《光学学报》2008,28(2):381-386
采用量子模型对近共振激光驻波原子透镜会聚Cr原子束、形成纳米量级光栅结构的物理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为提高原子透镜的成像质量,对各种像差,如衍射像差、球差、色差、及原子束发散角、原子磁支能级、原子同位素等因素引起的像差进行了理论分析。模拟结果表明,相比粒子光学模型,量子模型能更加精确地描述原子会聚结果,且能解释原子在驻波光场中的衍射现象。在各种像差中,原子束发散角是最主要的因素,其影响大于衍射像差、球差、色差。原子的磁支能级、同位素等因素对像差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激光冷却准直原子束的方法可以减小束发散角引起的像差,压缩原子速度Vz分布范围的方法可以减小色差。  相似文献   
33.
针孔辅助点投影诊断方法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孔辅助点投影背光成像是近几年国外新兴的等离子体诊断技术,在惯性约束聚变相关物理实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为验证这一诊断方法的实用性,在神光Ⅱ第九路平台上开展了演示实验.利用激光驱动平面Ti靶获得约4.7 keV的Ti K壳层X射线,在十几微米的针孔约束下作为次级点源并对Au栅格样品投影成像,并用CCD记录.实验成功获得了清晰的样品二维空间分辨的时间积分图像,空间分辨力优于16.1 μm.实验结果表明针孔辅助点投影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力、较大的视场、较高的图像对比度,将成为瑞利泰勒不稳定性研究、激光状态方程研究等物理实验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4.
缓冲层对导模共振滤光片反射光谱截止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均质多层膜系设计中的缓冲层概念71入到反射导模共振(GMR)滤光片的设计中,通过严格的耦合波理论精确计算,研究了加入缓冲层对改善导模共振滤光片反射峰边带截止深度及截止宽度的作用.双层导模共振滤光片结构中,入射光为TE偏振光时,设计增加97.5 nm缓冲层后,能够明显地展宽反射光谱范围.由原来的192.4 nm展宽到345.6 nm,并且在650~1250 nm波长范围内的边带截止度均比不含缓冲层结构的要深.入射光为TM偏振光,以类似TE结构的滤光片在布儒斯特角入射时,在700~1300 nm波长范围内,较不含缓冲层的结构,也能够获得更宽的截止带反射光谱和更深的截止度.在提出的膜系结构中,经过优化膜系、选择合适的光栅参数等,可以使反射光谱具有更好的截止特性,同时保证设计的共振峰位置不变.  相似文献   
35.
水窗波段反射式偏振光学元件的设计和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窗波段是软X射线进行生物活细胞显微成像的最佳波段,因此对于水窗波段偏振光学元件的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用菲涅耳公式计算出在水窗波段内不同材料组合对应不同波长的最大反射率,模拟分析了多层膜周期和表界面粗糙度对多层膜偏振光学元件性能的影响。用超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设备,制作出2.40nm、3.00nm和4.30nm波长处W/B4C多层膜偏振元件,并用X射线衍射仪对元件的周期厚度进行了测量,得到的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很小,可以进行实际应用。为水窗波段反射式偏振光学元件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也为相应偏振光学元件的制备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量。  相似文献   
36.
黄玉娇  张化光  王占山 《中国物理 B》2012,21(7):70701-070701
Multiple stability for two-dimensional delay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with piecewise linear activation functions of 2r(r≥1) corner points is studied. Sufficient conditions are established for checking the existence of (2r+1)2 equilibria in delayed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Under these conditions, (r+1)2 equilibria are locally exponentially stable, and (2r+1)2-(r+1)2-r2 equilibria are unstable. Attractive basins of stable equilibria are estimated, which are larger than invariant sets derived by decomposing state space. One example is provided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results.  相似文献   
37.
反射式多通道滤光片在光学通讯、光学成像、遥感高光谱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利用含缺陷一维光子晶体独特的带隙特性,依据其相应的能带理论,设计了一种由金属和介质组成的反射式多通道滤光片。这种滤光片通道的工作范围由光子带隙理论计算得到,通道个数由"光子晶体"缺陷的周期数决定,通道的位置利用等效相位厚度的方法确立。相对于传统的以经验为主的反射式多通道滤光片设计方法,这种基于光子晶体的带隙理论的设计能够从"光子"的角度给出此类反射式滤光元件的设计思路和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38.
光学薄膜的反射率和透射率是其主要光学特性。透射率易于测量且精度较高,常用于光学薄膜光学常数和膜厚的拟合。许多光学薄膜工作在倾斜入射条件下,常需要测量其倾斜入射透射率(Ts和Tp)。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使用起偏器产生高偏振度的线偏振光。对于小型分光光度计来说,为其提供一个满足要求的起偏器,无疑将增加相当的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对旋转入射面法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推广。考虑到旋转入射面法可使用具有一定偏振度的部分偏振光进行倾斜入射透射率的测量,且分光光度计的输出光束通常为具有一定偏振度的部分偏振光,旋转入射面法在满足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可以不使用起偏器测量光学薄膜的倾斜入射透射率。研究表明:当偏振因子绝对值大于0.167时,旋转起偏器可以精确测量光学薄膜的倾斜入射透射率,且偏振因子绝对值越大测量精度越高。该方法所测平均透射率在整个测量波段内都具有很高的精度;而Ts和Tp在透射率对入射角较不敏感或随波长变化较平坦的波段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39.
宫大为  张化光  王占山 《中国物理 B》2012,21(3):30204-030204
We study the problems of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for Takagi-Sugeno (T-S) fuzzy time-delay systems. First, by constructing a less-redundant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 and introducing a useful inequality, an innovative stability criterion is obtained, which giv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performance. Compared with the exiting references, our result can use fewer unknown variables and get better results. Furthermore, based on the derived stability criteria, a new stabilization condition is developed, in which the controller gain and the maximum allowable delay bound can b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 The conditions are all derived in the form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which are easy to verify. Finally, 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40.
We study the problems of stability and stabilization for Takagi-Sugeno(T-S) fuzzy time-delay systems.First,by constructing a less-redundant Lyapunov-Krasovskii function and introducing a useful inequality,an innovative stability criterion is obtained,which gives a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n the performance.Compared with the exiting references,our result can use fewer unknown variables and get better results.Furthermore,based on the derived stability criteria,a new stabilization condition is developed,in which the controller gain and the maximum allowable delay bound can be obtained simultaneously.The conditions are all derived in the form of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which are easy to verify.Finally,numerical examples are given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