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化学   10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测定微波在波导中固定频率、匹配负载时的传导,通过改变膜片的特性,使形成的行驻波发生改变,在实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影响行驻波比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影响驻波比的主要因素是膜片的反射率.  相似文献   
12.
多溴二苯醚(PBDEs)可能会激活芳香烃受体的信号传导通路, 从而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鉴于多溴二苯醚实验毒性数据有限, 发展基于结构的化合物毒性预测模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基于一种新的分子结构表征方法—— 分子全息, 研究了18种多溴二苯醚结构与毒性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相关性显著、稳健性强的QSAR模型(r2= 0.991, q2LOO= 0.917). 随机选出14种多溴二苯醚为训练集, 其他4种化合物为测试集以验证分子全息QSAR模型的稳健性和预测能力. 结果在最佳建模条件下得到模型的统计参数如下:r2 = 0.988, q2LOO = 0.598, r2pred = 0.955, 预测值与实验值之间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0.155. 这表明基于分子全息的QSAR模型可以对多溴二苯醚毒性进行比较准确的预测. 本文同时利用分子全息QSAR模型色码图, 探讨了影响多溴二苯醚毒性的分子结构特征及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13.
用膜系设计软件设计了λ/4-λ/2的W型的双层减反射薄膜,优化了薄膜的光学常量,并使用溶胶-凝胶技术在玻璃基底上成功镀制了该双层折射率梯度的减反射薄膜.用椭圆偏振光谱仪、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力显微镜等分析表征了薄膜的性能.结果表明,镀制了该双层薄膜的玻璃在400 nm~800 nm波段平均透过率增加了近6%,同时薄膜显示出了极佳的机械强度.  相似文献   
14.
超临界甲醇处理对Ru/C催化剂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传统水浸渍制备负载钌炭催化剂,用N2物理吸附、Boehm滴定、X光电子能谱仪(XPS)、程序升温还原(TP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对活性炭表面结构、表面基团含量,及Ru/C催化剂的还原性能、钌的分布的影响.并以葡萄糖加氢生产山梨醇为模型反应对负载钌基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活性碳的孔结构性能变化不大,但可有效降低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有效提高钌的分散度,使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升高,增强了载体和活性组分钌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钌的电子结合能,从而有效的提高所负载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在实验范围内,当超临界甲醇的温度为300℃,处理时间为12 h以上时,在4.0 MPa,120℃,葡萄糖浓度为50%(w/w)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反应速率达到了118.65 mmol.min-1g-1Ru,是未处理活性碳的1.96倍.  相似文献   
15.
硝基芳烃致突变性的二维/三维QSAR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硝基芳烃是一类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的有毒有机化学品, 具有很强的毒性. 大部分硝基芳烃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因此对其致突变性的评价与预测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 文中分别应用基于分子轨道参数的传统结构-活性关系方法(QSAR)和比较分子场分析方法(CoMFA)研究了219种硝基芳烃的致突变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从机理解释和预测能力等方面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显著预测能力的定量模型.  相似文献   
16.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简称为EDCs)由于能够干扰人类和野生动物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人类和野生动物种群的生存和持续繁衍造成严重威胁,而成为国际研究热点.鉴于人工合成化学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发展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的快速筛选方法,对环境中污染物进行筛选和评价,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定量结构一活性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尤其是针对雌激素的研究,并对不同的方法作了一些比较,最后展望了其发展方向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水浸渍制备负载钌炭催化剂,用N2物理吸附、Boehm滴定、X光电子能谱(XPS)和程序升温还原(TPR)等测试技术研究了超临界甲醇处理对活性炭表面结构及表面基团相对含量的影响,并以葡萄糖加氢生产山梨醇为模型反应对钌基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甲醇处理活性炭,活性炭的孔结构性能变化不大,但可有效降低活性炭表面含氧酸性基团的含量,使催化剂的还原温度升高,增强了载体和活性组分间的相互作用,有效的提高了钌的分散度,从而提高所负载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在实验范围内,当超临界甲醇的温度为300 ℃,处理时间为12 h时,在4.0 MPa、120 ℃、葡萄糖的质量分数为50%的反应条件下,催化剂的反应速率(按Ru单位质量计)达到了118.65 mmol/(min·g),是未处理活性炭的1.96倍。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类化合物由于其对人和野生动物健康的负面影响而受到广泛关注.雌激素受体存在α和β两种亚型,由于雌激素β受体(ERβ)与α受体(ERα)两者结合腔中的氨基酸序列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配体化合物在与雌激素β受体和α受体的结合活性和模式上也可能存在较大差别.本文以50个与雌激素β受体结合的化合物为研究对象,应用比较分子相似性指数分析(COMSIA)的三维定量结构-活性关系(3D-QSAR)分析方法研究化合物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比较了原子契合和基于受体结构两种分子叠合方式对模型质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关性显著、预测能力强的定量活性预测模型(R^2=0.961,qLOO^2=0.671,R^2Pred=0.722),并结合分子对接方法揭示了影响化合物活性的分子结构特征和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