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16篇
力学   2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3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利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的方法对甲基乙烯醚的两个异构体之间的转化、臭氧与甲基乙烯醚的环加成反应、臭氧化物的裂解以及主要臭氧化物异构体的之间的转化的反应通道进行了研究,并用经典过渡态理论在280~440 K计算了反应的速率常数.对于臭氧和甲基乙烯醚的反应,考虑了臭氧从两个可能的不同方向进攻甲基乙烯醚.计算结果表明,顺式-甲基乙烯醚是比较稳定的,但是反式-甲基乙烯醚与臭氧反应所要跨越比较低的能垒, 分别为1.7和7.5 kJ/mol,而其产物更稳定,在形成的臭氧化物中占绝对比例,臭氧化物的裂解主要导致CH2-OO的生成,在298 K时的反应速率常数为4.8×10^-17 cm3/(molecule?s).  相似文献   
42.
F原子与瞬态自由基CH_2SH反应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发  冯霞  王振亚  周士康 《化学学报》2002,60(10):1760-1767
用量子化学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DFT)对F原子与自由基CH_2SH在势能面上 的反应进行了研究。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出了各物种的优化构型、振动频率 和零点振动能(ZPVE);各物种的总能量由B3LYP/6-311 + G(2df, pd)//B3LYP/6- 311G计算,另外对反应物和产物还计算了其G3能量。结果表明:首先F通过与C或S 结合的两种途径与CH_2SH相配位,再通过H(4)原子转移形成甲基,然后甲基再旋 转,甲基中H(4)原子最终与F结合,反应产物为HF和CH_2S。反应为放热反应,分 别为ΔH_r = -370.7 kJ/mol (DFT)和-396.94 kJ/mol (G3)。此外依据计算出的反 应热,可得自由基·CH_2SH的生成热Δ_fH°_(298.15) = 146.44 kJ/mol (DFT), 而Δ_fH°_0 = 167.36 kJ/mol (G3)。它们与以前的实验和理论值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43.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研究了氟里昂134a(CH2FCF3)的光电离和光解离过程,通过测量各离子的光电离效率曲线,得到了该分子的电离能(12.68±0.04)eV和所有碎片离子的出现势,运用Gaussian-03计算了母体和中性碎片及相应离子的电子态、对称性和能量.结合理论计算结果对离子出现势的理论值和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母体离子可能的光解离通道.  相似文献   
44.
知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指实践经验的总结。而能力主要是指完成一定活动所必备的身心特征。它能帮助人们去开拓新的知识领城。 中专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传授数  相似文献   
45.
利用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结合飞行时间质谱对五氟乙烷(CHF2CF3)进行了光电离光解离的研究,测定了CHF2CF3的电离势及该分子主要碎片离子的出现势. 结果表明: CHF2CF3的绝热电离势为(12.25±0.10) eV, 主要碎片离子有CF2CF3+、CHFCF3+、CF2CF2+、CF3+、CHF2+、CHF+和CF+,其出现势分别为 (13.93±0.10) eV, (15.25±0.10) eV, (15.12±0.10) eV, (13.30±0.05) eV, (13.05±0.08) eV, (19.17±0.10) eV和 (19.56±0.15) eV. 另外,用从头算分子轨道理论计算了解离电离过程中所有碎片的总能量,并给出了电子态及对称性. 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分析了可能的解离通道,并得到了分子及母体离子的键解离能等重要的热力学数据.  相似文献   
46.
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化学过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光氧化过程和光氧化产物的气态/粒子态均分过程是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重要原因.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化学机理主要涉及到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光氧化过程及其一系列的后续反应,它们导致了对流层中臭氧浓度的增加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形成.本文将重点介绍二次有机气溶胶形成的重要化学过程和量子化学计算研究.  相似文献   
47.
碳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和卤化物等是由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产生的重要的环境污染物质 .它造成了温室效应、酸雨、对流层的光化学雾和平流层的臭氧耗减等环境问题 .它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地球上的生态平衡 .光谱技术可广泛应用于环境污染监测 .文章简要介绍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重点介绍光谱技术 (包括常规光谱技术、激光光谱技术以及激光雷达等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应用和进展 .利用这些技术 ,可以获得污染物的组分、浓度、温度或空间分布等方面的信息 .  相似文献   
48.
Ag/Ni多层膜对钛合金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抗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有效提高钛合金耐微动磨损和抗微动疲劳性能,且避免银脆隐患,在Ti811钛合金表面利用离子辅助磁控溅射沉积技术制备了不同调制周期的Ag/Ni金属多层膜,测试了多层膜的结构、结合强度、显微硬度和韧性,研究了不同调制周期的Ag/Ni多层膜对钛合金基材微动磨损和微动疲劳抗力的影响,并与纯Ag膜和纯Ni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离子辅助磁控溅射技术可以制备出致密度高、晶粒细致、结合强度高的Ag/Ni多层膜,多层膜的硬度随多层膜调制周期的减小而提高,调制周期小于100 nm时呈现明显的超硬度现象.Ag/Ni多层膜具有良好的减摩润滑作用和抗疲劳性能,能够显著改善Ti811钛合金耐微动磨损和抗微动疲劳性能,改善效果随多层膜调质周期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49.
50.
利用从头计算方法研究Rg·NO团簇(Rg=He,Ne,Ar和Kr).采用CCSD(T)计算方法和cc-PVDZ基组计算中性Rg·NO团簇的的结构和振动频率.计算结果显示,中性的Rg·NO团簇呈现歪斜的T型结构,Rg原子靠近NO分子中O原子的一侧,Rg-N-O键角随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利用G2方法和高精度能量模型计算中性Rg·NO团簇基态的离解能和电离能,以及Rg·NO+团簇的离解能.计算结果表明,随着Rg原子极化率的增加,Rg·NO的电离能呈线性降低,而Rg·NO+的解离能呈线性增加, 电荷/诱导的偶极子相互作用对Rg·NO+中的NO+和Rg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