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62篇
化学   81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0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一种新型储氢材料——改性四氧化三铁的储氢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属Mo, Al, Cr, W可溶盐为添加物, 通过共沉淀法由FeCl3和(NH4)2Fe(SO4)2•6H2O的水溶液制备了单金属添加的Fe3O4改性储氢材料. 采用循环储氢性能评价方法, 研究了材料的储氢性能;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SEM扫描电镜和BET比表面积测试手段, 分析了材料储-放氢前后的微观结构. 结果表明: 添加了Mo金属的Fe3O4材料四次循环的放氢温度最低, 为310~314 ℃(放氢速率为300 μmol•min-1•Fe-g-1), 低于目前同类最好的储氢材料(50 ℃左右); 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研究表明: 采用本文方法制备的金属添加的Fe3O4储氢材料其粒度大约在50~70 nm. 此外, 材料的催化活性主要与掺杂的金属类型和材料粒度的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162.
王惠 《化学教育》2007,28(7):34-35
以“燃烧与灭火”的教学实践为例,以“创设情景,引出问题—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解决问题,反思评价”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着力构建以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3.
合成了苯基桥联双咔咯(1)及其镓配合物(2),利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9F NMR)及质谱(MS)对它们进行了表征.采用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对化合物1和2的发光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双咔咯1及其镓配合物2的荧光量子产率分别为0.142和0.473,荧光寿命相应为5.2与3.2 ns,且配合物2的荧光光谱显著蓝移.瞬态吸收光谱显示,在无氧条件下双咔咯1和配合物2的三重激发态(T1)寿命分别为58与34μs,其T1态的量子产率则分别为0.47和0.63.  相似文献   
164.
正1.引言化石能源日益短缺的危机使得可再生能源和能量存储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在能量存储方面的优异表现,锂离子电池被认为是极具发展前景的电化学储能体系之一,其在民用、国防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应用潜力。锂离子电池又称摇椅电池,其储放能过程如图1所示。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主要受到电极材料、电解质和器件组装技术等因素的制约,而正负极材料是决定电池性能的关键所在。现阶段研究的负极材料,依据电极反应的机理来划分,主要有嵌入型、合金反应型以及转换反应型三大类。然而由于三种类型电极材料的固有缺点如理论  相似文献   
165.
正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受到人们广泛的重视,也加大了对各种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力度,例如晶体硅太阳电池、非晶硅薄膜太阳电池、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和有机染料太阳电池。2004年,盖姆(A.Geim)研究小组采用胶带剥离法(Scotch Tape Method)首次制备出稳定的石墨烯,引发了人们对石墨烯材料的空前关注。石墨烯具有优异的材料  相似文献   
166.
柯萨奇病毒A组6型(Coxsackievirus A6, CV-A6)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可引起非典型手足口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对儿童造成严重的疾病负担,尚无上市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基于3 288条CV-A6中国株VP1序列,利用Nextstrain平台的augur病原体生物信息分析包,构建了CV-A6的时间尺度分子进化树,确定了进化分支和分支突变,分析了分支突变与抗原表位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分析了CV-A6中国株各分支在中国七大地理区域的时空分布和优势分支,绘制了主要分支的时空传播路线.结果发现, CV-A6中国株主要分为B、C和D三个进化分支以及D2、D3a和D3b三个子分支,抗原表位处的突变形成了新的进化分支,促进了病毒的流行.华南和华东是CV-A6中国株的主要起源地,华南和华东相互输出、华东输出全国是中国株的主要传播模式.对CV-A6中国株的分子进化和时空传播分析,为CV-A6引起的手足口病等疫情的监测、预警和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  相似文献   
167.
检验点激酶1(Chk1)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可使受损癌细胞发生细胞周期阻滞并促进DNA损伤修复,降低放疗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抑制Chk1活性可消除细胞周期阻滞,阻碍肿瘤细胞的自我修复,导致其有丝分裂紊乱最终凋亡。本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分析(PCA)方法,对164个噻吩和三唑酮类Chk1抑制剂分子的698个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分别建立定量构效关系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中的逐步回归(stepwise)是最佳建模方法,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训练集R=0.85,检验集R=0.88),运用拓扑电荷指数、原子核片段等20个参数直观反映了影响活性的主要因素。此模型的确立对设计和开发新型高效Chk1抑制剂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8.
沈涵  于会娟  朱伟玲  巢晖  王惠  计亮年 《光学学报》2007,27(7):333-1337
采用时间分辩激光光谱技术,研究了一种钌配合物[Ru(dmb)2(mitatp)]2 发光增强的超快过程。采用比较方法测量了[Ru(dmb)2(mitatp)]2 和[Ru(dmb)2(mitatp)]2 /DNA复合物的瞬态发光弛豫过程。[Ru(dmb)2(mitatp)]2 和[Ru(dmb)2(mitatp)]2 /DNA复合物的发光均来源于[Ru(dmb)2(mitatp)]2 中的电荷转移单态和三重态到基态的辐射跃迁。通过钌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Ru(dmb)2(mitatp)]2 的荧光寿命由339 ns延长至589 ns;磷光寿命由16μs延长至21μs,总的发光强度增强了约1个数量级。分析表明,[Ru(dmb)2(mitatp)]2 发光寿命和发光强度的增加可能来源于[Ru(dmb)2(mitatp)]2 与DNA之间的电荷转移态的形成,它导致[Ru(dmb)2(mitatp)]2 的最低激发单态和三重态到基态的无辐射概率的减小,增强了[Ru(dmb)2(mitatp)]2 发光效率。  相似文献   
169.
通过对胶体扩散控制聚集机理的MonteCarlo模拟,表明粒子簇的布朗扩散系数与其大小和形状有关,粒子簇的大小分布可被标度.在微观或介观的层次上,揭示了表征粒子簇结构的几何形状因子在扩散控制聚集过程中对动态标度和粒子簇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